防倒上料装置及切边取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693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倒上料装置,包括输送带模组,在输送带模组的上方设置物料推出机构,其中物料推出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及托板,第一挡板与托板之间形成可整排存放物料的空间,第一挡板与托板之间的夹角处开设有排料口;并且在排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推板,推板具有穿过所述排料口往复活动的行程;在排料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切边取模装置,其料仓与该防倒上料装置相连接,能有效的控制切边取模工艺的节拍,解放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Anti reverse feeding device and edge cutting and die ta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倒上料装置及切边取模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防倒上料装置及切边取模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在包装盒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小盒物料的上料问题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一种小型包装盒的生产过程中,先用内模在内部做支撑制成内盒再对其外表面包覆外面纸,然后再对外盒进行开盒切边取模加工。也就是说,将外盒的侧面用切刀将外面纸切开,将内部支撑的内模取出来。现有的生产线上,针对切边取模装置的料仓上料的方式通常采用人工码放,假如一个内盒的厚度为15毫米,则1米高的料仓可以堆叠66个盒子,按照输出效率1秒推出一个盒子来计算,堆满的料仓66秒就已经推空。人工留守不停机工作,需要1min左右就堆满料仓,要不然就会导致设备的节拍混乱出现停机影响生产效率。加高料仓的高度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但是车间中设备的高度要求不能过高,通常在1.3米左右是人手正常工作能触摸的高度,因此该手段的效果不佳。专利技术人于是开发出一种上料装置,其能够一次性的实现码放多排小盒物料然后将单排物料分拨出来,再从单排物料中分拨出一纵列物料输入到设备的料仓中实现不停机上料。但是,该方案不适用于表面光滑度较高的物料,因为单个物料的规格较小,一排物料整体挪动会出现整排或者局部倒塌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背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防倒上料装置,能够防止光滑度较高的物料倒塌,并解放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切边取模装置,能使任意表面光滑的盒体在本装置中上料之时能够较大程度的实现解放人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施的:防倒上料装置,包括输送带模组,在输送带模组的上方设置物料推出机构,物料推出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及托板,第一挡板与托板之间形成可整排存放物料的空间,第一挡板与托板之间的夹角处开设有排料口;并且,在排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推板,推板具有穿过所述排料口往复活动的行程;在排料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与所述输送带模组之间通过支架相连,该支架具有两个支臂,两个支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的一侧与所述托板相连,另一侧树立有所述第二挡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的板面和/或所述托板的底部设有柔软物使所述排料口形成不规则轮廓。进一步的,所述空间的侧边设置有可对所述空间中的物料拍打的活动拍板。进一步的,所述排料口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具有伸缩行程的台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伸缩行程配合的开口,所述台面贯穿所述开口,其一端可递进至所述排料口的斜下方,其另一端通过滑动模组与所述输送带模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台面的上方设有边缘圆滑的导向板。进一步的,所述料仓的一侧通过导流台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倒上料装置相连接,物料可从所述空间输送至所述料仓中。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台的一端设有喇叭口,另一端的上方设有可向下压的压块。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防倒上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装置的空间内能摆放一整排物料,纵使物料表面比较光滑,依然能依靠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与自身重力的作用来保持堆叠状态。(二)本装置能在推板与第二档板的共同作用下对整排物料中的底层物料推出,使其沿着排料口推出并阻挡后跌落至输送带模组上,进而能够方便人工保持供料端的满载状态,能更多的解放人工。(三)本装置采用常用的输送带模组,具有广泛通用性,易扩展至其他设备中作为配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的切边取模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该切边取模装置的上料工序更加简便,人工依赖程度进一步降低。(二)相较于市场上现有其他盒体物料传送手段,该装置实现在立体空间内存贮盒体物料,占地面积更小且存储量更大。(三)该装置以盒体物料的长度面为底面水平铺排,并水平排出盒体物料至外盒料仓中,盒体的姿态及角度均没有改变,提高物料转移过程中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局部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立体图;图中:输送带模组10输送带11导流台12物料8托板21滑槽22支架23外盒料仓7第一挡板31第二挡板32侧挡板33拍板34推板41盖板42滑轨滑块模组43气缸44空间50排料口51合页52活动挡板53台面60三角支架61导向板6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在包装盒的制作工艺中,有的盒型需要以内盒作为模具来实现外面纸的包覆成型,再将外盒的外面纸沿着连续的三条边切开,取出内模。外盒的盒型规格通常为长和/或宽均约55-105毫米左右、高约15-30毫米左右的方形半成品,其外面纸采用已经印刷好的包装纸,外表面通常为聚丙烯薄膜,光滑度高。包装盒的批量生产过程中,如果在某些设备的小型料仓中堆叠少量的外盒半成品,则其因为物料堆叠产生倒塌、跌落、碰撞的风险就很小,但是产能会受到人工的限制。为了保证产能不受限,解放人工,则需要针对该半成品的上料方式加以改进。实施例一:参见图1及图2,该方案针对较为光滑的盒体来料,具有防倒批量输出的效果。该装置由输送带模组10和物料推出机构组成,人工将物料放置在物料推出机构中存满若干摞,铺平为一整排,则该物料推出机构可以从整排物料中由底层开始一层一层的向外推出物料。图2中,输送带模组包括输送带、电机、及机架,输送带的上层为移送物料的流道。物料推出机构则包括第一挡板31、托板21、及推料组件,第一挡板31与托板21均是倾斜设置,且第一挡板31与托板21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则两者之间形成的空间50为开放式的且方便适配盒体。将盒体码放在托板21上,从底部向上依次堆叠成摞,堆满整个第一挡板31以填充空间50。具体的,托板21与输送带模组10之间通过一支架23固定连接,该支架具有两个支臂,两个支臂的夹角为钝角,以使托板21保持倾斜。第一挡板31与托板21之间的夹角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倒上料装置,包括输送带模组,在输送带模组的上方设置物料推出机构,其特征在于:物料推出机构包括/n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及托板,第一挡板与托板之间形成可整排存放物料的空间,第一挡板与托板之间的夹角处开设有排料口;并且,/n在排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推板,推板具有穿过所述排料口往复活动的行程;在排料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倒上料装置,包括输送带模组,在输送带模组的上方设置物料推出机构,其特征在于:物料推出机构包括
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及托板,第一挡板与托板之间形成可整排存放物料的空间,第一挡板与托板之间的夹角处开设有排料口;并且,
在排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推板,推板具有穿过所述排料口往复活动的行程;在排料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与所述输送带模组之间通过支架相连,该支架具有两个支臂,两个支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倒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的一侧与所述托板相连,另一侧树立有所述第二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和/或所述托板的上表面设有柔软物使所述排料口形成不规则轮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设置有合页及活动挡板,合页的一页连接第一挡板,另一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纯军黄正烈张双印张永超徐庆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天工武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