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54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用于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排料,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支撑筒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连接,该支撑筒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下料区内设置有分隔部件,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分隔部件将下料区沿吸附塔周向分隔为两个以上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隔部件将环形的下料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从上至下逐渐收缩,并分别设置有排料口,从而形成无死角的卸料区间,便于自然落料,减少人工干预,减少填料的残留。

Discharge structure and adsorption tower of adsorp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气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
技术介绍
固定床吸附塔拥有简单、可靠的优势,有广泛的工业应用案例。长期以来,其卸料主要依靠塔体下部设置的排料口自然落料。因吸附剂填料本身存在一个安息角,当卸料至堆料角度大于安息角时,无法依靠自然落料的方式卸料将塔内堆料排除干净,常常需要人工干预、赶料至卸料口才能将残料排出。吸附塔塔径越大,残料越多,人工干预工作越繁重,卸料耗时长,工作环境恶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便于卸料,减少残料。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设置在吸附塔下部,用于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排料,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所述支撑筒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连接,该支撑筒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所述下料区内设置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所述分隔部件将下料区沿吸附塔周向分隔为两个以上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分隔部件将环形的下料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从上至下逐渐收缩,并分别设置有排料口,从而形成无死角的卸料区间,便于自然落料,减少人工干预,减少填料的残留。可选地,所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可选地,所述支撑筒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可选地,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内壁呈锥面或球面。可选地,所述分隔部件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每组分隔部件包括背对设置的两块隔板,每块所述隔板均支撑在支撑筒的外壁和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上,且两块隔板的上端相连,每块所述隔板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可选地,所述排料口设置有卸料阀。可选地,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下料段塔壁的底部,靠近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的连接处,所述隔离部件的下端均靠近所述排料口。可选地,所述卸料区间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呈扇形,且从上至下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可选地,围成所述卸料区间的各个侧壁为斜面或弧面。可选地,所述支撑筒内形成竖向的气流通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为环形径向流固定床吸附塔,包括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所述吸附塔内位于下料区的上方设置有环形的吸附段,所述吸附段的中心为煤气通道,所述吸附塔的底部设置有煤气入口,所述支撑筒的内腔将煤气入口和吸附段的煤气通道连通;所述吸附塔内设置有集气室,吸附塔的顶部设置有与集气室连通的煤气出口;或者煤气入口和煤气出口的位置对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为环形径向流固定床吸附塔,包括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所述吸附塔内位于下料区的上方设置有环形的吸附段,所述吸附段的中心为煤气通道;所述吸附塔的底部设置有煤气入口,所述支撑筒的内腔将煤气入口和吸附段的煤气通道连通;所述吸附塔外围设置有集气室,集气室上设置有煤气出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为轴向流固定床吸附塔,包括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所述吸附塔内位于下料段的上方设置有吸附段,所述吸附塔的顶部设置有煤气入口,吸附塔的底部设置有煤气出口,所述煤气出口与所述支撑筒的内腔连通,所述支撑筒的上端设置有能够让气流通过的挡料板;或者煤气入口和煤气出口的位置对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分隔部件将环形的下料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从上至下逐渐收缩,并分别设置有排料口,从而形成无死角的卸料区间,便于自然落料,减少人工干预,减少填料的残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料结构的立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下料结构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料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单个卸料单元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环形径向流固定床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环形径向流固定床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轴向流固定床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100-下料区;101-下料段塔壁;102-支撑筒;103-隔板;104-排料口;105-卸料阀;200-吸附塔本体;201-煤气入口;202-煤气出口;203-吸附段;204-装入口;205-气流扩散段;206-煤气通道;207-集气室;208-挡料板;209-气流扩散段;210-集气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设置在吸附塔的下部,用于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排料,其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101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102,其中下料段塔壁101上端为筒状,下料段塔壁101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支撑筒102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所述支撑筒102的下端支撑在所述下料段塔壁101的内壁上,该支撑筒102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101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100(从俯视角度看呈环形),下料区100的上端敞口,用于接收来自吸附段203的填料,所述下料区100内设置有分隔部件,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该分隔部件将下料区100沿吸附塔周向分隔为两个以上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104。通过分隔部件将环形的下料区100分隔为多个独立的无死角的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从上至下逐渐收缩,并在底部设置排料口104,便于自然落料,减少人工干预,减少填料的残留,并且实现卸料的均匀性。具体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以便于分隔部件倾斜面上的填料自动落下,避免残留。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筒102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即两端开口的锥形筒。下料段塔壁101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下料段塔壁101的内壁呈锥面或球面,使得所述卸料区间的4个侧壁分别为斜面或弧面,从而便于填料自动落下。图示中,下料段塔壁101内壁为球面结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为锥面。卸料区间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呈扇形(即俯视方向),且从上至下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其中,每个卸料区间的排料口104下方设置有卸料阀105,以便于单独控制,实现自动卸料,卸料阀105可采用电动阀,气动阀等,控制开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部件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如图2和图3所示,每组分隔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设置在吸附塔下部,用于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排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所述支撑筒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连接,该支撑筒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所述下料区内设置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所述分隔部件将下料区沿吸附塔周向分隔为两个以上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设置在吸附塔下部,用于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排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所述支撑筒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连接,该支撑筒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所述下料区内设置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所述分隔部件将下料区沿吸附塔周向分隔为两个以上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内壁呈锥面或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每组分隔部件包括背对设置的两块隔板,每块所述隔板均支撑在支撑筒的外壁和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上,且两块隔板的上端相连,每块所述隔板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口设置有卸料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下料段塔壁的底部,靠近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的连接处,所述隔离部件的下端均靠近所述排料口。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彩清谢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