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复归气压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44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复归气压棒,其在椅具的底座与椅垫间的气压棒内另行设有具进气孔的进气阀,且在该气压棒内设有旋转复归元件;由此,使得在常态下该进气孔会持续导入空气,令椅垫保持一上升的动力,使用者乘坐在该椅垫上时,该上升的动力并不足以将椅垫连同使用者向上抬升,当使用者离开椅垫后通过进气孔的持续进气让椅垫向上抬升,且于椅垫抬升至高点时,该气压棒内所设的旋转复归元件,即可让椅垫保持至一定方向位置,此时该椅垫亦同时位于最高的高度,而令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具实用价值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复归气压棒,尤其是指一种于椅具上无人乘坐时, 不仅能令该椅具自动升至最高点,且同时能自动旋转至定位,让设置在同一场 所中的椅具皆能维持在同一高度、同一方向位置处,不需通过人力调整,而在 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具实用价值性的升降复归气压棒。
技术介绍
一般于市面上常见设于酒吧吧台、餐厅、冷饮店等休闲场所中的各式高脚 椅具,其普遍皆会于底座与椅垫间连接设有气压棒,以供使用者于乘坐在该高 脚椅具上时,能利用该气压棒调整椅垫的高度,同时亦能通过该气压棒的设置, 令该高脚椅具的椅垫具有一旋转功效,让使用者不仅可将该高脚椅具调整至所 需高度,且同时能让其椅垫任意转动至所需方向位置,而高脚椅具在使用上具 有极佳的便利性。然而,上述高脚椅具结构,其虽可达到让使用者调整至所需高度及将椅垫 任意转动至所需位置处的预期功效,但于其实际操作施行使用上却发现,由于 每个坐在该高脚椅具上的使用者身高并不尽相同,使得其所调整的高脚椅具的 高低位置皆不会完全相同,加上每个使用者于离开该高脚椅后,该高脚椅具的 椅垫所朝向的方向位置亦不会完全相同,业者为求其营业场所内的整齐性,而 皆需在使用者离开后,另行以人力将该高脚椅具的高度及其椅垫所朝向的方向 位置调整到一致,进而导致该高脚椅具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复归气压棒,其不霈通过人 力调整,能让设置在同一场所中的椅具皆能维持在同一高度、同一方向位置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升降复归气压棒,在气压棒的外管与内管间设有旋转复归元件,该气压棒设置于椅具底座与椅垫之间;其 中,所述气压棒的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且于所述外管外缘套设有外套 管,于该内管上端设有进气阀,于该进气阀内外贯穿开设有进气孔,于该进气 孔外套设有气密元件;该旋转复归元件,其分别设有上复归件及下复归件,该 上复归件与气压棒的内管上端相结合固设,而该下复归件则与所述气压棒的外 套管内缘下端处相结合固设,该上、下复归件于相对应端面分别具有相配合的 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并于上、下复归件的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两侧皆形成有 相对应的滑导面。因此,本技术提出的升降复归气压棒具有下列特点及优点-其主要在椅具的底座与椅垫间的气压棒内另行设有进气阀,该进气阀开设 有进气孔,且于该气压棒内设有旋转复归元件,该旋转复归元件分别具有上、 下复归件,该上、下复归件于相对应端面分别具有相配合的定位凸部及定位凹 部,并于上、下复归件的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两侧形成相对应的滑导面;由此, 使得其于常态下从该进气孔会持续导入空气,令椅垫保持一上升的动力,而当 使用者乘坐在该椅垫上时,该上升的动力并不足以将椅垫连同使用者向上抬升, 当使用者离开椅垫后通过进气孔的持续进气让椅垫向上抬升,且于该椅垫抬升 至高点时,该气压棒内所设的旋转复归元件,即能利用其上、下复归件的相对 应滑导面相接触导引转动,待上、下复归件间转动至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相对 应卡掣定位后,即可让椅垫保持至一定方向位置,此时该椅垫亦同时位于最高 的高度,而令其在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具实用价值性。附图说明图l: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本技术的结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本技术的设置状态示意图。 图4: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5:本技术的进气状态示意图。 图6:本技术的整体动作示意图。 图7:本技术的使用动作示意图一。 图8:本技术的使用动作示意图二。 图9:本技术的使用动作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1气压棒11外管12内管13外套管14气阀套141气阔15控制件16塞件161通孔17外盖m通孔18进气阀181进气孔182气密元件2旋转复归元件21上复归件211定位凸部212滑导面22下复归件221定位凹部222滑导面3包覆管件4椅具41底座42椅垫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l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 结构组合剖视示意图及图3本技术的设置状态示意图所示,本技术主 要是于气压棒1内设有旋转复归元件2,且搭配包覆管件3而供设置于椅具4 底座41与椅垫42之间;其中该气压棒l,其令外管11套设于内管12外,且于外管ll外缘再套设有外 套管13,于该外管11上端套固有气阀套14,该气阀套14内套设有气阀141, 且设有一控制件15可控制气阀141动作,于该外套管13下端则分别设有塞件 16与外盖17,该塞件16开设有通孔161供内管12穿设,且该外盖17亦开设 有供内管12穿设的通孔171,而该内管12则在穿设过外盖17的通孔171后与 包覆管件3结合固设,另请再一并参阅图4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所示,于该内管12上端设有进气阀18,于该进气阀18内外贯穿开设有进气孔 181,同时于该进气孔181外套设有气密元件182。该旋转复归元件2,其分别设有上复归件21及下复归件22,该上复归件 21与气压棒1的内管12上端相结合固设,而该下复归件22则与气压棒1的外 套管13内缘下端适当位置处相结合固设,该上、下复归件21、 22于相对应端 面分别具有相配合的定位凸部211及定位凹部221,并于上、下复归件21、 22 的定位凸部211及定位凹部221两侧皆形成有相对应的倾斜状滑导面212、222。如此一来,请一并参阅图5本技术的进气状态示意图所示,使得于常 态下该进气阀18开设的进气孔181会令空气将气密元件182顶幵持续导入空 气,令设于气压棒1上端的椅具4的椅垫42保持一上升的动力,而在使用者乘 坐在该椅垫42上时,该上升的动力并不足以将椅垫42连同使用者向上抬升, 而当使用者离开该椅垫42后,通过该进气孔181的持续进气,即能让气压棒l 的外管11及外套管13将椅垫42向上持续抬升,且于该椅垫42抬升至高点时, 请再一并参阅图6本技术的整体动作示意图及图7 9本技术的局部使 用动作示意图所示,该气压棒1的内管12与外套管13上所相对应设置的旋转 复归元件2,其上、下复归件21、 22即会相接触,令上、下复归件21、 22间 相对应的倾斜状滑导面212、 222因相接触而受到导引转动,此时由于该内管 12与包覆管件3及椅具4的底座41相结合固设,该内管12并无法转动,而让 外套管13带动椅垫42转动,待上、下复归件21、 22间转动至定位凸部211 及定位凹部221相对应卡掣定位后,即可让该椅垫42保持至一定方向位置,此时该椅垫42亦同时位于最高的高度。也就是说,该进气阀18设于气压棒1内,该气压棒1内皆设计为一密封状 态,在气压棒l内的气体压力保持定值,进气阀18所导入的空气同样为气压棒 1内的空气,使得当椅垫42未位于最高的高度时,相对亦表示令气压棒l内的 气体流向进气阀18的下方外管11内部,此时该进气阀18上方的气体压力小于 进气阀18下方,气体当然会持续经由进气阀18开设的进气孔181持续导入, 而当进气孔181持续进气让气压棒1的外管11及外套管13将椅垫42向上持续 抬升至最高点时,该气压棒l内的气体压力即又保持定值。前述的实施例或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结构样态或尺寸,任何所属技 术领域中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复归气压棒,其特征在于:在气压棒的外管与内管间设有旋转复归元件,该气压棒设置于椅具底座与椅垫之间;其中,    所述气压棒的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且于所述外管外缘套设有外套管,于该内管上端设有进气阀,于该进气阀内外贯穿开设有进气孔,于该进气孔外套设有气密元件;    该旋转复归元件,其分别设有上复归件及下复归件,该上复归件与气压棒的内管上端相结合固设,而该下复归件则与所述气压棒的外套管内缘下端处相结合固设,该上、下复归件于相对应端面分别具有相配合的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并于上、下复归件的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两侧皆形成有相对应的滑导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山萍
申请(专利权)人:万得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