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套装配对中辅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049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套装配对中辅助机构,包括轴定位器、轴套定位器、连接轴定位器和轴套定位器的连接梁;所述轴定位器包括第一定位座、第一立柱、第一转接组件,所述第一转接组件包括第一滑件、第一驱动件、第一对中件,第一对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对中板和后对中板,在两者之间设置双排导向轮,两排导向轮中间形成第一对中槽;所述轴套定位器包括第二定位座、第二立柱、第二转接组件,第二转接组件包括第二滑件、第二驱动件,在第二滑件的前端挖设有第二对中槽;所述第一对中槽、第二对中槽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体积小、便于携带和移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精准对中,有效提升轴与轴套类零件的装配效率。

An auxiliary mechanism in the matching of shaft se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套装配对中辅助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套装配对中辅助机构,属于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机床设备精度逐渐提升,一些涉及到密封作用的轴与轴套尺寸公差范围越来越小,部分设计公差两者相差控制在几丝以内,甚至仅2~3丝,这就对装配工序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装配方法,是利用人工将轴套套入轴上到达指定位置。在装配过程中完全靠手感来找中心,过程费时费力;而且装配过程中多数采用敲击震动方式推进,敲击时轴套与轴之间发生碰撞,对轴和轴套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磕碰伤。整个过程中轴套中心处于不同偏离角度,一个过量就可能导致轴和轴套之间相互咬合卡死,导致轴套进退都不行,需要反复重装,装配效率非常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套装配对中辅助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套装配对中辅助机构,包括轴定位器、轴套定位器、连接轴定位器和轴套定位器的连接梁;所述轴定位器包括固定连接在轴体外壁的第一定位座、垂直设置在第一定位座上的第一立柱、滑配在第一立柱外侧的第一转接组件,所述第一转接组件包括套装在第一立柱上的第一滑件、用于驱动第一滑件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一对中件,所述第一对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对中板和后对中板,在前对中板和后对中板之间设置有上下双排的导向轮,两排导向轮中间形成容置连接梁的第一对中槽;所述轴套定位器包括固定连接在轴套外壁的第二定位座、垂直设置在第二定位座上的第二立柱、滑配在第二立柱外侧的第二转接组件,所述第二转接组件包括套装在第二立柱上的第二滑件、用于驱动第二滑件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在第二滑件的前端挖设有用于连接梁穿过的第二对中槽;所述第一对中槽、第二对中槽同轴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均为带有手动开关的V型磁铁定位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排的导向轮为并排设置的两个,下排导向轮为一个,三个导向轮呈等腰三角形布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梁为矩形方梁,其上下端面上开设有与导向轮相配合的导向槽,连接梁和导向轮之间滑动配合。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均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组件和第二转接组件上还设置有锁死机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套装配对中辅助机构,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体积小、便于携带和移动,操作简单、方便使用,能很好的解决找中心问题,有效提升轴与轴套类零件的装配效率。本技术使用时,能够始终保持轴套与轴体的中心线平行一致,不发生偏移、横向移动角度不变,并保障轴套在横向快速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轴套的装配速度大幅提升,装配失败率极低,并且不施加外力,对轴体和轴套没有伤害,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只需要调节轴与轴套的中心高度方向位置关系即可实现快速装配工作,装卸简单、使用便捷、适用性强。本技术通过连接梁在第一对中槽、第二对中槽中的移动来实现轴套移动的导向,并通过连接梁顶部导向槽和导向轮的配合实现精准导向和定位,有效保证了轴套横向移动时与轴体间的角度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齿轮齿条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第一定位座,2-第一立柱,3-第一转接组件,31-第一滑件,32-前对中板,33-后对中板,34-导向轮,4-第一对中槽,5-第二定位座,6-第二立柱,7-第二转接组件,71-第二滑件,8-第二对中槽,9-连接梁,10-中心线I,11-中心线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轴套装配对中辅助机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轴定位器、轴套定位器、以及连接轴定位器和轴套定位器的连接梁9。所述轴定位器包括固定连接在轴体外壁的第一定位座1、设置在第一定位座1上的第一立柱2、套设在第一立柱2上的第一转接组件3。第一立柱2与第一定位座1垂直设置,其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座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转接组件3包括套装在第一立柱2上的第一滑件31、用于驱动第一滑件3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一对中件。所述第一对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对中板32、后对中板33、设置在前对中板32、后对中板33之间的导向轮34,所述导向轮34为上下双排设置,两排导向轮中间形成容置连接梁9的第一对中槽4,连接梁9插入第一对中槽4中并被导向轮34所限位;所述上排的导向轮为并排设置的两个,下排导向轮为一个,三个导向轮呈等腰三角形布置,连接梁9水平移动时导向轮34水平向转动,对连接梁9形成稳定的限位和夹持。所述轴套定位器与轴定位器的结构类似,包括固定连接在轴套外壁的第二定位座5、设置在第二定位座5上的第二立柱6、套设在第二立柱6上的第二转接组件7。第二立柱6与第二定位座5垂直设置,其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定位座5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转接组件7包括套装在第二立柱6上的第二滑件71、用于驱动第二滑件71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在第二滑件71的前端挖设有用于连接梁9穿过的第二对中槽8,第二对中槽8和连接梁9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梁9为矩形方梁,其上下端面上开设有与导向轮34相配合的导向槽;连接梁9水平移动时,导向轮34在导向槽内转动。所述第二对中槽8的形状与连接梁9的外形相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座1、第二定位座5均是带有手动开关的V型磁铁定位座,手动开启电控开关后即可产生磁性、牢牢吸附在轴体或轴套上。根据轴体和轴套的尺寸,可以选用具有不同V型槽宽和槽深、不同磁力的磁铁定位座,以保证定位座能牢固吸附、装配过程中不偏移。所述第一定位座1的中心线I10与轴体的中轴线平行,第二定位座5的中心线II11与轴套的中轴线平行,且中心线I10和中心线II11平行设置,以确保两者相对移动时相对角度不发生偏转。所述第一对中槽4、第二对中槽8为同轴设置,其轴线与中心线I10和中心线II11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均为齿轮齿条传动件。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齿条固定在相应的立柱上,齿条啮合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为基圆半径较小的粗齿轮,从动齿轮为基圆半径较大的细齿轮;通过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带动相应滑件沿相应立柱升降。所述第一转接组件和第二转接组件上还设置有锁死机构,锁死后相应滑件位置固定。根据轴套装配的具体要求,可以调整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中所使用的齿轮齿条,通过变化主动齿轮齿数和从动齿轮的尺寸比值来实现升降幅度的调节,实现轴定位器和轴套定位器的粗调和微调。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S1,开启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的开关,将其吸附连接在轴体和轴套上,并调整其中心线,使第一定位座中心线与轴体平行、第二定位座中心线与轴套平行;S2,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套装配对中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定位器、轴套定位器、连接轴定位器和轴套定位器的连接梁(9);所述轴定位器包括固定连接在轴体外壁的第一定位座(1)、垂直设置在第一定位座(1)上的第一立柱(2)、滑配在第一立柱(2)外侧的第一转接组件(3),所述第一转接组件(3)包括套装在第一立柱(2)上的第一滑件(31)、用于驱动第一滑件(3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一对中件,所述第一对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对中板(32)和后对中板(33),在前对中板(32)和后对中板(33)之间设置有上下双排的导向轮(34),两排导向轮(34)中间形成容置连接梁(9)的第一对中槽(4);所述轴套定位器包括固定连接在轴套外壁的第二定位座(5)、垂直设置在第二定位座(5)上的第二立柱(6)、滑配在第二立柱(6)外侧的第二转接组件(7),所述第二转接组件(7)包括套装在第二立柱(6)上的第二滑件(71)、用于驱动第二滑件(71)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在第二滑件(71)的前端挖设有用于连接梁(9)穿过的第二对中槽(8);所述第一对中槽(4)、第二对中槽(8)同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套装配对中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定位器、轴套定位器、连接轴定位器和轴套定位器的连接梁(9);所述轴定位器包括固定连接在轴体外壁的第一定位座(1)、垂直设置在第一定位座(1)上的第一立柱(2)、滑配在第一立柱(2)外侧的第一转接组件(3),所述第一转接组件(3)包括套装在第一立柱(2)上的第一滑件(31)、用于驱动第一滑件(3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一对中件,所述第一对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对中板(32)和后对中板(33),在前对中板(32)和后对中板(33)之间设置有上下双排的导向轮(34),两排导向轮(34)中间形成容置连接梁(9)的第一对中槽(4);所述轴套定位器包括固定连接在轴套外壁的第二定位座(5)、垂直设置在第二定位座(5)上的第二立柱(6)、滑配在第二立柱(6)外侧的第二转接组件(7),所述第二转接组件(7)包括套装在第二立柱(6)上的第二滑件(71)、用于驱动第二滑件(71)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在第二滑件(71)的前端挖设有用于连接梁(9)穿过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张亮曲建锋胡仕伟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凯泉杂质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