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4655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9: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节流元件、冷凝器和空气热能换热器。压缩机、第一节流元件、冷凝器和空气热能换热器通过第一冷媒管路组连接,第一节流元件用于对第一冷媒管路组内冷媒进行节流。热泵系统还包括废水热能换热器,废水热能换热器用于吸收废水中的热能,废水热能换热器通过第二冷媒管路组与空气热能换热器并联,废水热能换热器和空气热能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参与吸收热能。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热泵系统可以根据热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废水热能换热器和空气热能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参与吸收热能,可适用于各种场所的使用,节约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Heat pump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各类商业建筑生活用水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达到10%~40%。但是大部分热水在使用过程中热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一般淋浴温度用水温在40-45℃之间,使用后的废水温度也会有30℃左右,有将近2/3的热量其实是浪费了。市面上也出了废热水源热泵产品,在使用时第一次制热水需要使用电加热,不节能,且只能是有热水洗浴完后才有废热水热源利用,因此热源利用具有延迟性。现有空气源热泵产品多数工况运行稳定节能,但是在低温高湿工况易结霜,需要吸收生活用水能量化霜,浪费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泵系统存在的能量浪费、热源延迟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节流元件;冷凝器,用于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空气热能换热器,用于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压缩机、第一节流元件、冷凝器和空气热能换热器通过第一冷媒管路组连接,第一节流元件用于对第一冷媒管路组内冷媒进行节流;热泵系统还包括:废水热能换热器,用于吸收废水中的热能,废水热能换热器通过第二冷媒管路组与空气热能换热器并联或者串联,废水热能换热器和空气热能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参与吸收热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废水热能换热器通过第二冷媒管路组与空气热能换热器并联,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第二冷媒管路组上,用于对第二冷媒管路组内的冷媒进行节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热泵系统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一冷媒管路组的部分冷媒管路通过第一四通阀连通,第一四通阀用于切换第一冷媒管路组的部分冷媒管路的冷媒流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热泵系统包括第二四通阀,第二冷媒管路组的部分冷媒管路通过第二四通阀连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热泵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设置第一冷媒管路组上并位于压缩机的吸气口的上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气热能换热器为氟/空气换热器,废水热能换热器和/或冷凝器为氟/水换热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热泵系统还包括废水水箱,述废水热能换热器通过废水管路与废水水箱连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废水热能换热器相对独立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废水管路上设置有废热水泵。在上述实施例中,相较于以往的空气能热泵系统,除了采用空气热能换热器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参与吸收热能,让冷凝器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之外,还可以让废水热能换热器吸收废水中的热能参与吸收热能。热泵系统可以根据热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废水热能换热器和空气热能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参与吸收热能,可适用于各种场所的使用,节约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热泵系统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热泵系统的另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该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0、第一节流元件20、冷凝器30和空气热能换热器40,冷凝器30用于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空气热能换热器40用于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压缩机10、第一节流元件20、冷凝器30和空气热能换热器40通过第一冷媒管路组连接,第一节流元件20用于对第一冷媒管路组内冷媒进行节流。热泵系统还包括废水热能换热器50,废水热能换热器50用于吸收废水中的热能,废水热能换热器50通过第二冷媒管路组与空气热能换热器40并联,废水热能换热器50和空气热能换热器40中的至少一个参与吸收热能。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相较于以往的空气能热泵系统,除了采用空气热能换热器40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参与吸收热能,让冷凝器30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之外,还可以让废水热能换热器50吸收废水中的热能参与吸收热能。热泵系统可以根据热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废水热能换热器50和空气热能换热器40中的至少一个参与吸收热能,可适用于各种场所的使用,节约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如图1所示,采用冷凝器30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时,生活用水进水通过换热管流经冷凝器30吸热,然后通过生活用水出水供给用户使用。本技术的热泵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废热水源热泵产品而言,相对于在废热水源热泵产品中采用采用空气源热泵模式代替电加热,节约能源,同时解决以往废热水源热泵热源延迟性的问题。而相较于空气源热泵产品,采用本技术的热泵系统,在低温工况空气源热泵翅片结霜之后,利用废水热能和生活用水热源同时化霜,出热水稳定,用户体验佳。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废水热能换热器50通过第二冷媒管路组与空气热能换热器40并联,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60,第二节流元件60设置在第二冷媒管路组上,用于对第二冷媒管路组内的冷媒进行节流。在使用时,如果通过废水热能换热器50参与吸收热能,则使用第二冷媒管路组上的第二节流元件60对冷媒进行节流,以便于冷媒在废水热能换热器50中蒸发吸热;如果通过空气热能换热器40参与吸收热能,则使用第一冷媒管路组上的第一节流元件20对冷媒进行节流,以便于冷媒在空气热能换热器40中蒸发吸热。作为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让废水热能换热器50通过第二冷媒管路组与空气热能换热器40串联,同样可以达到让废水热能换热器50和空气热能换热器40中的至少一个参与吸收热能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热泵系统包括第一四通阀70,第一冷媒管路组的部分冷媒管路通过第一四通阀70连通,第一四通阀70用于切换第一冷媒管路组的部分冷媒管路的冷媒流向。采用第一四通阀70,可以切换第一冷媒管路组的部分冷媒管路的冷媒流向,以让冷媒可以反向流动参与化霜。热泵系统包括第二四通阀80,第二冷媒管路组的部分冷媒管路通过第二四通阀80连通。具体的,如图1所示,空气热能换热器40的翅片结霜时,同时利用废水热能和生活用水的热能化霜。此时,空气热能换热器40的风机不启动,一部分冷媒在废水热能换热器50中吸收废热水的热量蒸发后,通过第二四通阀80的E-S口进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之后经第二四通阀80的D-C,第一四通阀70的D-E排出至空气热能换热器40化霜;另一部分冷媒在冷凝器30中吸收生活用水的热量蒸发后,通过第一四通阀70的C-S口进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之后经第二四通阀80的D-C,第一四通阀70的D-E排出至空气热能换热器40化霜;这两部分冷媒在空气热能换热器40中汇合经第一节流元件20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的液体再分别流入废水热能换热器50和冷凝器30开始一个新的循环,直至化霜结束。具体的,当采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泵系统,包括:/n压缩机(10);/n第一节流元件(20);/n冷凝器(30),用于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n空气热能换热器(40),用于吸收空气中的热能;/n所述压缩机(10)、所述第一节流元件(20)、所述冷凝器(30)和所述空气热能换热器(40)通过第一冷媒管路组连接,所述第一节流元件(20)用于对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组内冷媒进行节流;/n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n废水热能换热器(50),用于吸收废水中的热能,所述废水热能换热器(50)通过第二冷媒管路组与所述空气热能换热器(40)并联或者串联,所述废水热能换热器(50)和所述空气热能换热器(40)中的至少一个参与吸收热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系统,包括:
压缩机(10);
第一节流元件(20);
冷凝器(30),用于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
空气热能换热器(40),用于吸收空气中的热能;
所述压缩机(10)、所述第一节流元件(20)、所述冷凝器(30)和所述空气热能换热器(40)通过第一冷媒管路组连接,所述第一节流元件(20)用于对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组内冷媒进行节流;
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
废水热能换热器(50),用于吸收废水中的热能,所述废水热能换热器(50)通过第二冷媒管路组与所述空气热能换热器(40)并联或者串联,所述废水热能换热器(50)和所述空气热能换热器(40)中的至少一个参与吸收热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热能换热器(50)通过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组与所述空气热能换热器(40)并联,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
第二节流元件(60),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组上,用于对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组内的冷媒进行节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包括第一四通阀(70),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组的部分冷媒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珍张勇唐用强杨文军邓志扬董昊周亚周宏宇熊月忠李文健袁明征邓伟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