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65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水箱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换热水箱,包括水箱和设置在水箱内的盘管换热器,水箱的进水口位于水箱的底部中心处,水箱的出水口位于水箱的上方,水箱内还设有圆台形挡水罩,挡水罩的底部为大径端且开口,顶部为小径端且为不透水挡板,侧壁设有若干透水孔,挡水罩扣在进水口正上方,盘管换热器包括至少两层螺旋盘管层,每层螺旋盘管层包括围绕其中心盘绕的至少两圈盘管圈,盘管换热器横向放置在水箱的下部且位于挡水罩的正上方,盘管换热器的冷媒进口管和冷媒出口管分别连通最上层螺旋盘管层和最下层螺旋盘管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换热水箱,换热充分、换热效率高、且冷媒不易残留的高效换热水箱。

An efficient heat exchange water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换热水箱
本技术涉及换热水箱
,具体是一种高效换热水箱。
技术介绍
对于空气能热水器来说,水箱的换热效率直接影响热水器的热效率。目前的换热水箱,由于盘管换热器的结构和位置设置不合理,使得盘管换热器与水箱内水的换热面积较小,换热不够充分,导致换热效率较低,且冷媒在盘管换热器的进出口压力损失较大,冷媒容易在盘管换热器内残留,导致热泵系统回油(冷媒)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充分、换热效率高、且冷媒不易残留的高效换热水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换热水箱,包括水箱和设置在水箱内的盘管换热器,所述水箱的进水口位于水箱的底部中心处,水箱的出水口位于水箱的上方,水箱内还设有圆台形挡水罩,挡水罩的底部为大径端且开口,顶部为小径端且为不透水挡板,侧壁设有若干透水孔,挡水罩扣在进水口正上方,所述盘管换热器包括至少两层螺旋盘管层,每层螺旋盘管层包括围绕其中心盘绕的至少两圈盘管圈,盘管换热器横向放置在水箱的下部且位于挡水罩的正上方,盘管换热器的冷媒进口管和冷媒出口管分别连通最上层螺旋盘管层和最下层螺旋盘管层。优选,若干所述透水孔沿着所述挡水罩的周向均匀分成若干列透水孔组,每列透水孔组从挡水罩的顶部延伸至挡水罩的底部,每列透水孔组包括均匀排列的若干透水孔。优选,每层所述螺旋盘管层的各圈盘管圈位于同一平面。优选,所述盘管换热器包括上、下排列的三层所述螺旋盘管层,每层螺旋盘管层包括围绕其中心盘绕的五圈盘管圈。优选,所述冷媒进口管位于最上层所述螺旋盘管层的上方,所述冷媒出口管位于最下层所述螺旋盘管层的下方。优选,所述进水口、所述挡水罩和所述盘管换热器的轴线重合,所述不透水挡板位于进水口正上方且与进水口的轴线垂直。优选,所述盘管换热器的直径不小于所述挡水罩的大端直径。优选,所述水箱内部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盘管换热器的固定架。优选,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位于水箱的顶部中心处。优选,所述水箱上还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的进水管和连通所述出水口的出水管。本技术一种高效换热水箱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挡水罩,使得水箱的进水运动轨迹发生变化,将集中进水分散成朝向换热器盘管的若干股细小水流,从而使进水与盘管换热器接触更加充分,换热效率更高;通过将盘管换热器设计成若干层螺旋盘管层,且各层盘管又包括绕其中心盘绕的若干圈盘管圈,在同样的盘管总长度下,增加每层的缠绕圈数能够降低盘管换热器的纵向高度,更容易使得盘管换热器总体更靠近水箱的底部,而水箱的进水口设置在水箱的底部,水箱底部的水温更低,盘管换热器位于低水温的水中,热交换越充分,换热效率越高;盘管换热器的冷媒进口管和冷媒出口管分别连通最上层螺旋盘管层和最下层螺旋盘管层,高温冷媒先进入最上层螺旋盘管层,依次流经该层盘管的各圈盘管圈后,再流经下一层螺旋盘管层,高温冷媒与水进行换热后,温度降低转变成液态冷媒,密度增大,液态冷媒会从上至下流动,从而不会在盘管换热器中残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效换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盘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挡水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水箱1,进水口11,出水口12,进水管13,出水管14,盘管换热器2,螺旋盘管层21,盘管圈211,冷媒进口管22,冷媒出口管23,挡水罩3,不透水挡板31,侧壁32,透水孔321,固定架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表述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换热水箱,包括水箱1和设置在水箱1内的盘管换热器2,水箱1的进水口11位于水箱1的底部中心处,水箱1的出水口12位于水箱1的顶部中心处,水箱1上还设有连通进水口11的进水管13和连通出水口12的出水管14,水箱1内还设有圆台形挡水罩3,挡水罩3的底部为大径端且开口,顶部为小径端且为不透水挡板31,侧壁32设有若干透水孔321,挡水罩3扣在进水口11正上方,进水口11、挡水罩3和盘管换热器2的轴线重合,不透水挡板31位于进水口11正上方且与进水口11的轴线垂直,盘管换热器2通过固定架4支撑固定并横向放置在水箱1的下部且位于挡水罩3的正上方,盘管换热器2的直径大于挡水罩3的大端直径,盘管换热器2包括上、下排列的三层螺旋盘管层21,每层螺旋盘管层21包括围绕其中心盘绕的五圈盘管圈211,且每层螺旋盘管层21的五圈盘管圈211位于同一平面,盘管换热器2的冷媒进口管22和冷媒出口管23分别连通最上层螺旋盘管层和最下层螺旋盘管层,且冷媒进口管22位于最上层螺旋盘管层的上方,冷媒出口管23位于最下层螺旋盘管层的下方。如图3所示,若干透水孔321沿着挡水罩3的周向均匀分成若干列透水孔组,每列透水孔组从挡水罩3的顶部延伸至挡水罩3的底部,每列透水孔组包括均匀排列的若干透水孔321。本技术一种高效换热水箱1,通过设置挡水罩3,使得水箱1的进水运动轨迹发生变化,水由进水口11进入水箱1后,朝上运动的水流会受到不透水挡板31的阻挡而向四周分散,然后再经侧壁32上的透水孔321被细分成斜向上的细小水流,这些周向分散的斜向上水流分别与盘管换热器2的各区域接触,从而使进水与盘管换热器2接触更加充分,换热效率更高;通过将盘管换热器2设计成若干层螺旋盘管层21,且各层盘管又包括绕其中心盘绕的若干圈盘管圈211,在同样的盘管总长度下,增加每层的缠绕圈数能够降低盘管换热器2的纵向高度,更容易使得盘管换热器2总体更靠近水箱1的底部,而水箱1的进水口11设置在水箱1的底部,水箱1底部的水温更低,盘管换热器2位于低水温的水中,热交换越充分,换热效率越高;盘管换热器2的冷媒进口管22和冷媒出口管23分别连通最上层螺旋盘管层21和最下层螺旋盘管层21,高温冷媒先进入最上层螺旋盘管层21,依次流经该层盘管的各圈盘管圈211后,再流经下一层螺旋盘管层21,高温冷媒与水进行换热后,温度降低转变成液态冷媒,密度增大,液态冷媒会从上至下流动,从而不会在盘管换热器2中残留。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换热水箱,包括水箱和设置在水箱内的盘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位于水箱的底部中心处,水箱的出水口位于水箱的上方,水箱内还设有圆台形挡水罩,挡水罩的底部为大径端且开口,顶部为小径端且为不透水挡板,侧壁设有若干透水孔,挡水罩扣在进水口正上方,所述盘管换热器包括至少两层螺旋盘管层,每层螺旋盘管层包括围绕其中心盘绕的至少两圈盘管圈,盘管换热器横向放置在水箱的下部且位于挡水罩的正上方,盘管换热器的冷媒进口管和冷媒出口管分别连通最上层螺旋盘管层和最下层螺旋盘管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水箱,包括水箱和设置在水箱内的盘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位于水箱的底部中心处,水箱的出水口位于水箱的上方,水箱内还设有圆台形挡水罩,挡水罩的底部为大径端且开口,顶部为小径端且为不透水挡板,侧壁设有若干透水孔,挡水罩扣在进水口正上方,所述盘管换热器包括至少两层螺旋盘管层,每层螺旋盘管层包括围绕其中心盘绕的至少两圈盘管圈,盘管换热器横向放置在水箱的下部且位于挡水罩的正上方,盘管换热器的冷媒进口管和冷媒出口管分别连通最上层螺旋盘管层和最下层螺旋盘管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换热水箱,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透水孔沿着所述挡水罩的周向均匀分成若干列透水孔组,每列透水孔组从挡水罩的顶部延伸至挡水罩的底部,每列透水孔组包括均匀排列的若干透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换热水箱,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螺旋盘管层的各圈盘管圈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换热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换热器包括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密升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