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具有分隔板用于热泵系统的水箱以及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4655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部具有分隔板用于热泵系统的水箱以及热泵系统,所述水箱包括:水箱本体,所述水箱本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水箱本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蓄水腔和第二蓄水腔,所述第一蓄水腔和所述第二蓄水腔连通;所述水箱本体上设置有补水口和热泵进水口,所述补水口和所述热泵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蓄水腔连通;所述水箱本体上还设置有用户进水口,所述用户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蓄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箱通过设置分隔板和补水口,可以将原来与热泵热水机连通的补水管直接与补水口连接,从而可以将原来补水管上的水泵取消,降低工程成本。

Water tank and heat pump system with internal partition plate for heat pump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部具有分隔板用于热泵系统的水箱以及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泵
,具体涉及一种内部具有分隔板用于热泵系统的水箱以及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热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空气能热水机因其较高的能效比和安全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关注。而直热循环式热水机更是以其可持续制取高温热水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常规直热循环式热水机需配备两个进水管用于切换直热和循环工作模式,而两个进水管使得工程需配备循环水泵和直热水泵,导致工程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部具有分隔板用于热泵系统的水箱以及热泵系统,解决了需配备循环水泵和直热水泵,导致工程成本增加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热泵系统的水箱,包括:水箱本体,所述水箱本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水箱本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蓄水腔和第二蓄水腔,所述第一蓄水腔和所述第二蓄水腔连通;所述水箱本体上设置有补水口和热泵进水口,所述补水口和所述热泵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蓄水腔连通;所述水箱本体上还设置有用户进水口,所述用户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蓄水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水箱本体顶板之间形成溢流通道,所述第一蓄水腔和第二蓄水腔通过所述溢流通道连通,在所述第一蓄水腔内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通过所述溢流通道进入所述第二蓄水腔。进一步地,所述补水口位于所述热泵进水口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水箱本体上还设置有用户回水口,所述用户回水口与所述第一蓄水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水箱本体上还设置有热泵回水口,所述热泵回水口与所述第二蓄水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蓄水腔底部和所述第二蓄水腔的底部均设置排污口。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上述的水箱。进一步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热泵热水机,所述热泵热水机通过热泵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蓄水腔连通,所述热泵热水机通过热泵回水管路与第二蓄水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用户侧管路,所述用户侧管路的用户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二蓄水腔连通,所述用户侧管路的用户回水管路与所述第一蓄水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变频水泵,所述变频水泵设置在所述热泵进水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定频水泵和温水阀,所述定频水泵和所述温水阀串联设置在所述热泵进水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热泵系统具有循环工作模式和直接加热工作模式;在所述循环工作模式,所述水箱本体内的水位高于所述分隔板的高度,所述水箱本体内的水被循环加热至用户目标温度,以备用户使用;在直接加热工作模式,所述水箱本体内的水位低于分隔板设定高度,所述第一蓄水腔通过补水口补水,进入所述第一蓄水腔的冷水通过所述热泵进水管路进入所述热泵热水机加热,加热后的通过热泵回水管路进入所述第二蓄水腔,以备用户使用。进一步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水位开关,所述水位开关设置在所述水箱本体内,所述水位开关用于向热泵系统的控制器反馈所述水箱本体的水位高度。本技术的水箱通过在内部设置分隔板,将水箱本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蓄水腔和第二蓄水腔,并在水箱本体上设置与第一蓄水腔连通的补水口和热泵进水口,从而可以直接通过补水口补水,并通过热泵进水口加热,由于补水温度相对较低,通过设置分隔板可以防止与第二蓄水腔内的高温水混合影响用户侧使用,本技术的水箱通过设置分隔板和补水口,可以将原来与热泵热水机连通的补水管直接与补水口连接,从而可以将原来补水管上的水泵取消,降低工程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例:10、水箱本体;11、第一蓄水腔;12、第二蓄水腔;13、补水口;14、热泵进水口;15、用户进水口;16、溢流通道;17、热泵回水口;18、用户回水口;19、排污口;20、热泵热水机;21、热泵进水管路;22、热泵回水管路;30、用户侧管路;31、用户进水管路;32、用户回水管路;40、变频水泵;50、水位开关;60、分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热泵系统的水箱,包括水箱本体10,水箱本体10内设置有分隔板60,分隔板60将水箱本体10内部分隔为第一蓄水腔11和第二蓄水腔12,第一蓄水腔11和第二蓄水腔12连通;水箱本体10上设置有补水口13和热泵进水口14,补水口13和热泵进水口14分别与第一蓄水腔11连通;水箱本体10上还设置有用户进水口15,用户进水口15与第二蓄水腔12连通。本技术的水箱通过在内部设置分隔板60,将水箱本体10内部分隔为第一蓄水腔11和第二蓄水腔12,并在水箱本体10上设置与第一蓄水腔11连通的补水口13和热泵进水口14,从而可以直接通过补水口13补水,并通过热泵进水口14加热,由于补水温度相对较低,通过设置分隔板60可以防止与第二蓄水腔12内的高温水混合影响用户侧使用,本技术的水箱通过设置分隔板60和补水口13,可以将原来与热泵热水机连通的补水管直接与补水口13连接,从而可以将原来补水管上的水泵取消,降低工程成本。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板60与水箱本体10顶板之间形成溢流通道16,第一蓄水腔11和第二蓄水腔12通过溢流通道16连通,在第一蓄水腔11内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通过溢流通道16进入第二蓄水腔12。本技术的水箱通过设置溢流通道16,在水位超过分隔板60后,可以使两个蓄水腔中的水融合,通过循环加热使水箱中的水全部被加热,使水箱中的水温相对恒定,以备用户使用。在上述实施例中,补水口13位于热泵进水口14的上方。本技术的水箱通过将补水口13设置在热泵进水口14的上方,在补水进入第一蓄水腔11后,可以以最短距离进入热泵进水口14到达热泵加热,提高加热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水箱本体10上还设置有用户回水口18,用户回水口18与第一蓄水腔11连通。本技术的水箱通过设置与第一蓄水腔11连通的用户回水口18,使用户侧管路中的水回流至第一蓄水腔11中,并通过热泵再次加热,使用户侧管路中的水温始终保持恒定,提高用户体验。在上述实施例中,水箱本体10上还设置有热泵回水口17,热泵回水口17与第二蓄水腔12连通。本技术的水箱通过设置与第二蓄水腔12连通的热泵回水口17,加热后的补水通过热泵回水口17进入第二蓄水腔12中,以供用户直接使用。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蓄水腔11底部和第二蓄水腔12的底部均设置排污口19。本技术的水箱铜鼓哦设置排污口19可以方便清洁两个蓄水腔中的污物,使水箱内部保持清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上述的水箱。在上述实施例中,热泵系统还包括:热泵热水机20、用户侧管路30和变频水泵40,热泵热水机20通过热泵进水管路21与第一蓄水腔11连通,热泵热水机20通过热泵回水管路22与第二蓄水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热泵系统的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箱本体(10),所述水箱本体(10)内设置有分隔板(60),所述分隔板(60)将所述水箱本体(10)内部分隔为第一蓄水腔(11)和第二蓄水腔(12),所述第一蓄水腔(11)和所述第二蓄水腔(12)连通;/n所述水箱本体(10)上设置有补水口(13)和热泵进水口(14),所述补水口(13)和所述热泵进水口(14)分别与所述第一蓄水腔(11)连通;/n所述水箱本体(10)上还设置有用户进水口(15),所述用户进水口(15)与所述第二蓄水腔(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泵系统的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本体(10),所述水箱本体(10)内设置有分隔板(60),所述分隔板(60)将所述水箱本体(10)内部分隔为第一蓄水腔(11)和第二蓄水腔(12),所述第一蓄水腔(11)和所述第二蓄水腔(12)连通;
所述水箱本体(10)上设置有补水口(13)和热泵进水口(14),所述补水口(13)和所述热泵进水口(14)分别与所述第一蓄水腔(11)连通;
所述水箱本体(10)上还设置有用户进水口(15),所述用户进水口(15)与所述第二蓄水腔(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板(60)与所述水箱本体(10)顶板之间形成溢流通道(16),所述第一蓄水腔(11)和第二蓄水腔(12)通过所述溢流通道(16)连通,在所述第一蓄水腔(11)内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通过所述溢流通道(16)进入所述第二蓄水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水口(13)位于所述热泵进水口(14)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本体(10)上还设置有用户回水口(18),所述用户回水口(18)与所述第一蓄水腔(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本体(10)上还设置有热泵回水口(17),所述热泵回水口(17)与所述第二蓄水腔(1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蓄水腔(11)底部和所述第二蓄水腔(12)的底部均设置排污口(19)。


7.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邓志扬杨文军董昊张勇周宏宇黎珍熊月忠唐用强李文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