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照明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579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灯,具体公开了一种车灯照明光学元件,包括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1),所述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1)上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入光部(11)、通光部(12)和出光部(13),所述入光部(11)的入光面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所述通光部(12)从后向前朝向光轴逐渐聚拢,所述出光部(13)的下部边沿形成有近光截止线结构(14)。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括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车灯模组和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较低。

A lamp lighting optical element, lamp modul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灯照明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灯,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灯照明光学元件。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灯模组和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光源射出的光线一般会经过初级光学元件后再由次级光学元件射出,初级光学元件的入光部一般会采用聚光杯结构对光线进行汇聚和准直,光线利用率较高。一般情况下,聚光杯结构的内部中心区域为一段开口的内凹腔体,该内凹腔体的底部设有向后部凸出的外凸曲面,聚光杯结构的外部轮廓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的曲面状结构;或者是聚光杯结构的入光面为平面、外凸曲面或内凹曲面外部轮廓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的曲面状结构。无论采用何种结构,该聚光杯结构相较于该初级光学元件的其他部分,其结构均比较复杂,制作工艺要求较高,加工难度较大,且制作工序较为繁琐。对于近光照明模式中,有些光线并不要求很高的照度,只要求光形均匀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初级光学元件中的入光部结构太复杂,满足光形均匀性要求即可。基于上述原因,现有技术难以有效保证近光照明模式中,在光形照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结构比较简单,制作工艺不高,现有技术制作工序复杂,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首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照明光学元件,该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较低。此外,本技术还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模组,该车灯模组内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较低。进一步地,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车灯模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灯照明光学元件,包括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所述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上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入光部、通光部和出光部,所述入光部的入光面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所述通光部从后向前朝向光轴逐渐聚拢,所述出光部的下部边沿形成有近光截止线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入光部的入光面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整体平面,所述通光部的后端与所述入光部的前端连接。作为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入光部的入光面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分布的多个平面,单个所述平面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所述通光部一体形成,所述通光部的后端与所有所述入光部的前端连接。作为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入光部的入光面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分布的多个平面,单个所述平面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各所述入光部与所述通光部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通光部之间形成有楔形间隙。更优选地,所述通光部的纵向截面为矩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入光部的纵向截面为矩形。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光部为内凹曲面。更优选地,所述出光部在横向截面上的横向截线为中心区域向后端凹入的内凹曲线。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灯模组,该车灯模组内形成有近光光线路径,沿着所述近光光线路径依次包括近光光源、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和透镜。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近光光源为LED光源。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出光部设于所述透镜的焦面上。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灯模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包括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所述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上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入光部、通光部和出光部,所述入光部的入光面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所述通光部从后向前朝向光轴逐渐聚拢,所述出光部的下部边沿形成有近光截止线结构。本技术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较低,而且其近光光形效果较好,性价比较高。有关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车灯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车灯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车灯模组的近光光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11入光部11a整体平面11b平面12通光部13出光部14截止线结构15楔形间隙2近光光源3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的描述中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涉及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后”、“前”“左右”等均是按照出光路径所指的方位类推所具有的含义,例如,以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为例,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上靠近近光光源的一端为后,远离近光光源的一端则为前;也可以理解为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入光部所在的一端为后,出光部所在的一端为前,而相对于所述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前后方向,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左右两侧所代表的方向即为左右方向。还需要说明的是,光轴是指沿着透明导光件前后方向延伸,且经过透镜焦点的虚拟直线。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灯照明光学元件,包括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1,所述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1上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入光部11、通光部12和出光部13,所述入光部11的入光面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所述通光部12从后向前朝向光轴逐渐聚拢,所述出光部13的下部边沿形成有近光截止线结构14。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入光部11的入光面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这个平面用来接收光源发出的光线,一般为非水平面结构,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与水平面形成有一定的夹角,根据实际光线要求,其夹角也随之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的所述入光部11的入光面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整体平面11a,所述通光部12的后端与所述入光部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照明光学元件,包括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1)上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入光部(11)、通光部(12)和出光部(13),所述入光部(11)的入光面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所述通光部(12)从后向前朝向光轴逐渐聚拢,所述出光部(13)的下部边沿形成有近光截止线结构(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照明光学元件,包括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照明光学元件主体(1)上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入光部(11)、通光部(12)和出光部(13),所述入光部(11)的入光面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所述通光部(12)从后向前朝向光轴逐渐聚拢,所述出光部(13)的下部边沿形成有近光截止线结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照明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部(11)的入光面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整体平面(11a),所述通光部(12)的后端与所述入光部(11)的前端连接;或者
所述入光部(11)的入光面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分布的多个平面(11b),单个所述平面(11b)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所述通光部(12)一体形成,所述通光部(12)的后端与所有所述入光部(11)的前端连接;或者
所述入光部(11)的入光面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分布的多个平面(11b),单个所述平面(11b)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各所述入光部(11)与所述通光部(12)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通光部(12)之间形成有楔形间隙(15)。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贺仇智平李聪桑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