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39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外壳,所述发动机外壳的顶部放置有发动机隔热罩本体,所述发动机隔热罩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发动机隔热罩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转轴的外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朝向发动机隔热罩本体的一侧伸入限位框的内部,并与限位框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定位组件,且定位组件的顶端穿过限位框和挡块,并分别与限位框和挡块滑动连接。其优点在于,具有便于组装、提高生产效率和便于拆卸维护的效果。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engine heat sh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安装结构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上安装隔热罩使发动机的保温效果好和耐高低温,同时也使发动机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耐各种化学腐蚀、防虫蛀、防霉变和防火阻燃,使发动机耐老化和耐气候,并且防水、防油、具有良好的憎水性能和防油污。隔热罩的安装是否稳固,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现有对发动机隔热罩进行安装时,通常采取螺栓和螺母结合的方式安装,需要操作工具辅助安装,造成耗时的现象,进而不利于零部件的生产,同时螺栓在长时间的使用时易造成生锈腐蚀的现象,在损坏时难以拆卸。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具备便于组装、提高生产效率和便于拆卸维护的优点,解决了隔热罩的安装是否稳固,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现有对发动机隔热罩进行安装时,通常采取螺栓和螺母结合的方式安装,需要操作工具辅助安装,造成耗时的现象,进而不利于零部件的生产,同时螺栓在长时间的使用时易造成生锈腐蚀的现象,在损坏时难以拆卸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外壳,所述发动机外壳的顶部放置有发动机隔热罩本体,所述发动机隔热罩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发动机隔热罩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转轴的外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朝向发动机隔热罩本体的一侧伸入限位框的内部,并与限位框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定位组件,且定位组件的顶端穿过限位框和挡块,并分别与限位框和挡块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挡杆、限位环和限位弹簧,所述挡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限位块上,所述挡杆的底端穿过限位块,并与限位块滑动连接,所述挡杆的顶端穿过限位框并贯穿挡块,所述挡杆的外周分别与限位框和挡块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环固定套接在挡杆的外周上,所述限位弹簧活动套接在挡杆的外周上,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与限位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的顶部压紧限位框的底部。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在限位块远离发动机外壳的端部形成放入口,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限制块,所述限制块的顶部与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周与限位槽的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发动机外壳正面的两侧与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制环,所述发动机隔热罩本体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底端穿过限制环的通孔,并与限制环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块,且拉块的外表面粗糙。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横截面为L字形。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将定位杆穿过限制环,进而将发动机隔热罩本体放置在发动机外壳上,使得发动机外壳与发动机隔热罩本体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稳定,通过旋转转轴进入至限位框的内部,对发动机隔热罩本体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稳定,通过压缩限位弹簧,限位弹簧回复带动挡杆穿过限位框和挡块,进而对挡块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了采用螺栓进行安装造成耗时的现象,从而达到了便于组装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向下拉动挡杆,进而解除对挡块位置的固定,便于旋转挡块解除对发动机隔热罩本体位置的固定,从而达到了便于拆卸下发动机隔热罩本体的效果,进而便于拆卸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定位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发动机外壳;2、发动机隔热罩本体;3、限位块;4、转轴;5、限位框;6、挡块;7、定位组件;71、挡杆;72、限位环;73、限位弹簧;8、限制块;9、限制环;10、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外壳1,发动机外壳1的顶部放置有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限位块3上转动连接有转轴4,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5,转轴4的外周固定连接有挡块6,挡块6朝向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的一侧伸入限位框5的内部,并与限位框5的内壁滑动连接;限位块3上设置有定位组件7,且定位组件7的顶端穿过限位框5和挡块6,并分别与限位框5和挡块6滑动连接。本技术中,通过将定位杆10穿过限制环9,进而将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放置在发动机外壳1上,使得发动机外壳1与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稳定,通过旋转转轴4进入至限位框5的内部,对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稳定,通过调节定位组件7穿过限位框5和挡块6,进而对挡块6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了采用螺栓进行安装造成耗时的现象,从而达到了便于组装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调节定位组件7,进而解除对挡块6位置的固定,便于旋转挡块6解除对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位置的固定,从而达到了便于拆卸下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的效果,进而便于拆卸维护。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位组件7包括挡杆71、限位环72和限位弹簧73,挡杆7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限位块3上,挡杆71的底端穿过限位块3,并与限位块3滑动连接,挡杆71的顶端穿过限位框5并贯穿挡块6,挡杆71的外周分别与限位框5和挡块6滑动连接,限位环72固定套接在挡杆71的外周上,限位弹簧73活动套接在挡杆71的外周上,限位弹簧73的一端与限位环72的底部固定连接,限位弹簧73的另一端与限位块3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环72的顶部压紧限位框5的底部,限位弹簧73初始为压缩状态,利用限位弹簧73具有可被压缩的性质,通过下移挡杆71,解除挡杆71对挡块6位置的固定,从而达到了便于旋转挡块6解除对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固定的效果,同时利用压缩后限位弹簧73具有回复性,便于带动挡杆71穿过限位框5和挡块6,从而达到了对挡块6进行固定的效果,进一步达到了固定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位置的效果。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块3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在限位块3远离发动机外壳1的端部形成放入口,限位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限制块8,限制块8的顶部与转轴4的底端固定连接,转轴4的外周与限位槽的内壁转动连接,在限位槽的作用下,为限制块8的存放提供空间,在限制块8的作用下,使得转轴4进行自转,避免转轴4在竖直方向发生移动,从而使得挡块6稳定固定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在竖直方向的位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外壳1正面的两侧与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制环9,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0,定位杆10的底端穿过限制环9的通孔,并与限制环9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在限制环9的作用下,给予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与发动机外壳1安装时定位点,通过将定位杆10穿过限制环9,便于将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与发动机外壳1组合安装,同时也达到了稳定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与发动机外壳1在水平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外壳(1)的顶部放置有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所述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所述限位块(3)上转动连接有转轴(4),所述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5),所述转轴(4)的外周固定连接有挡块(6),所述挡块(6)朝向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的一侧伸入限位框(5)的内部,并与限位框(5)的内壁滑动连接;/n所述限位块(3)上设置有定位组件(7),且定位组件(7)的顶端穿过限位框(5)和挡块(6),并分别与限位框(5)和挡块(6)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外壳(1)的顶部放置有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所述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所述限位块(3)上转动连接有转轴(4),所述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5),所述转轴(4)的外周固定连接有挡块(6),所述挡块(6)朝向发动机隔热罩本体(2)的一侧伸入限位框(5)的内部,并与限位框(5)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限位块(3)上设置有定位组件(7),且定位组件(7)的顶端穿过限位框(5)和挡块(6),并分别与限位框(5)和挡块(6)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隔热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7)包括挡杆(71)、限位环(72)和限位弹簧(73),所述挡杆(7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限位块(3)上,所述挡杆(71)的底端穿过限位块(3),并与限位块(3)滑动连接,所述挡杆(71)的顶端穿过限位框(5)并贯穿挡块(6),所述挡杆(71)的外周分别与限位框(5)和挡块(6)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环(72)固定套接在挡杆(71)的外周上,所述限位弹簧(73)活动套接在挡杆(7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江宏
申请(专利权)人: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