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385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包括管道本体和连接装置,管道本体包括垫体,垫体固定连接有充气管道,连接装置与充气管道两端固定连接,充气管道包括管道内膜与管道外膜,管道内膜和管道外膜均与垫体固定连接,管道外膜设有充气孔,充气孔通过管道本体中心镜面设置,充气孔固定连接有单向阀;连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空腔,空腔外侧设有滑道,滑道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插片,插片一端设有插头,插头的截面为三角形,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拆装、质量较轻利于搬运、具有良好抗冲击性能、更能适应用户的需要等优点。

A kind of inflatable tunnel escape 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
本技术涉及隧道逃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
技术介绍
隧道是指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结构中挖出来的通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隧道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减缓了社会的交通堵塞,公路隧道是修筑在地下供汽车行驶的通道,一般还兼作管线和行人等通道,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关技术水平依然较低,加之公路隧道跨度大、施工工艺复杂、地形多变等特点,导致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技术问题。尽管随着我国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复杂地地质条件隧道的相关设计理论和修筑工艺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隧道建设中坍塌事故却屡屡发生,施工安全问题异常严峻。目前国内隧道施工逃生避险多采用在二衬及掌子面之间布设逃生通道,传统的隧道逃生管道通常采用钢管、玻璃钢缠绕管、聚乙烯管,且管管之间采用套管焊接、法兰连接、链条式连接或抱箍式等方式连接。首先此类管道在长期运输中,装载数量极为有限、运输成本高;其次,隧道施工过程中随着掌子面不断推进,逃生管道在搬运及拆装连接过程中都极为不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质量较轻利于搬运、具有良好抗冲击性能的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包括管道本体和连接装置,所述管道本体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固定连接有充气管道,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充气管道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道包括管道内膜与管道外膜,所述管道内膜和所述管道外膜均与所述垫体固定连接,所述管道外膜设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通过所述管道本体中心镜面设置,所述充气孔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充气管道两端设有固定绳。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孔固定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固定连接有气体分流排,所述气体分流排管道连接有空气压缩泵。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外膜的材料为防水耐腐绝缘隔热膜,所述管道内膜的材料为隔热防水布。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内膜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骨架,所述两两骨架之间的间隔为50-60cm,所述骨架为半圆环形,所述骨架底端贯穿所述垫体。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内膜与所述管道外膜的间距大于30cm,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径大于80cm,所述管道本体的长度为6-30m。进一步的,所述垫体包括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所述第一垫体与所述第二垫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体的材料为耐磨耐腐适温垫,所述第二垫体的材料为耐磨防滑垫。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外侧设有滑道,所述滑道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插片,所述插片一端设有插头,所述插头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拨块。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设有软密封垫。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还设有安装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依次贯穿有壳体外侧、软密封垫、滑道和壳体内侧,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外膜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通过充气管道和垫体的设置能够使装置在使用时进行充气,骨架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大逃生管道的抗冲击能力,且骨架之间无连接不会影响管道伸缩搬运,无需使用时可放气折叠放置,从而减小了装置的放置空间,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储存较多的逃生通道,且质量较轻利于搬运,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使用更为方便快捷,本技术具有质量较轻利于搬运、具有良好抗冲击性能等优点,更为适应用户的需要。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通过连接装置的设置使装置能够便于拆装,仅仅通过螺栓即可对逃生管道进行连接,减少了使用时的安装时间,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插片、滑道、拨块的设置,使装置能够通过拨动拨块即可进行放气,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整体性能,更能满足用户的需要。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通过管道外膜、管道内膜和垫体的设置能够使装置在保持轻便的情况下满足逃生管道所需的抗冲击性能和耐高温、耐磨、防水、隔热的特点,能够对逃生人员进行充分的保护,本技术具有质量较轻利于搬运、具有良好抗冲击性能等优点,更为适应用户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面半剖图;图4是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充气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的A-A截面图。图中:管道本体-1、连接装置-2、垫体-3、充气管道-4、管道内膜-5、管道外膜-6、充气孔-7、单向阀-8、充气管-9、气体分流排-10、空气压缩泵-11、第一垫体-12、第二垫体-13、壳体-14、空腔-15、滑道-16、插片-17、滑块-18、固定绳-19、拨块-20、软密封垫-21、安装孔-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插头-25、骨架-2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在着火坍塌情况下的使用:如图1-图5所示,管道本体1和连接装置2,管道本体1包括垫体3,垫体3包括第一垫体12和第二垫体13,第一垫体12与第二垫体13固定连接,垫体3固定连接有充气管道4,连接装置2与充气管道4两端固定连接,充气管道4包括管道内膜5与管道外膜6,管道内膜5和管道外膜6均与垫体3固定连接,管道内膜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骨架26,两两骨架26之间的间隔为50-60cm,骨架26为半圆环形,骨架26底端贯穿垫体3,骨架26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大逃生管道的抗冲击能力,且骨架之间无连接不会影响管道伸缩搬运,骨架26可为钢管或其他轻质高强材料;管道外膜6设有充气孔7;连接装置2包括壳体14,壳体14内设有空腔15,空腔15外侧设有滑道16,滑道16滑动连接有滑块18,滑块18下端固定连接有插片17,插片17一端设有插头25,插头25的截面为三角形,空腔15内远离滑块18的一端设有软密封垫21,密封软垫21是一种具有摩擦力的橡胶软垫,且由于密封软垫21的过盈设置,使插头25在插入和拔出时均较为困难,从而有效的对装置进行密封,当插头25拔出时,由于第一通孔23一端与外界相连通,第一通孔23另一端与第二通孔24连通,使气体能够快速排出放气,滑块18上端固定连接有拨块20,连接装置2还设有安装孔22和第一通孔23,第一通孔23依次贯穿有壳体14外侧、软密封垫21、滑道16和壳体14内侧,安装孔22与第一通孔23垂直设置,管道外膜6设有第二通孔24,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相适配。管道外膜6与管道内膜5的材料均PTFE膜与PVC防火隔热布料复合而成的布料,第一垫体12的材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1)和连接装置(2),所述管道本体(1)包括垫体(3),所述垫体(3)固定连接有充气管道(4),所述连接装置(2)与所述充气管道(4)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道(4)包括管道内膜(5)与管道外膜(6),所述管道内膜(5)和所述管道外膜(6)均与所述垫体(3)固定连接,所述管道外膜(6)设有充气孔(7),所述充气孔(7)通过所述管道本体(1)中心镜面设置,所述充气孔(7)固定连接有单向阀(8);所述充气管道(4)两端设有固定绳(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1)和连接装置(2),所述管道本体(1)包括垫体(3),所述垫体(3)固定连接有充气管道(4),所述连接装置(2)与所述充气管道(4)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道(4)包括管道内膜(5)与管道外膜(6),所述管道内膜(5)和所述管道外膜(6)均与所述垫体(3)固定连接,所述管道外膜(6)设有充气孔(7),所述充气孔(7)通过所述管道本体(1)中心镜面设置,所述充气孔(7)固定连接有单向阀(8);所述充气管道(4)两端设有固定绳(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孔(7)固定连接有充气管(9),所述充气管(9)固定连接有气体分流排(10),所述气体分流排(10)管道连接有空气压缩泵(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外膜(6)的材料为防水耐腐绝缘隔热膜,所述管道内膜(5)的材料为隔热防水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内膜(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骨架(26),所述两两骨架(26)之间的间隔为50-60cm,所述骨架(26)为半圆环形,所述骨架(26)底端贯穿所述垫体(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隧道安全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内膜(5)与所述管道外膜(6)的间距大于30cm,所述管道本体(1)的内径大于80cm,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根平林艺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