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季琳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25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包括第一侧墙和第一灌注桩,所述第一侧墙内部设置有连接钢筋,且第一侧墙通过连接钢筋与右隔水桩相固定,同时第一侧墙与地下室底板安装在一起,地下室底板下侧铺设有混合灰土,且混合灰土下侧铺设有砂垫层,同时砂垫层下侧铺设有石屑垫层,并且石屑垫层下侧铺设有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下侧铺设有碎石片层,且碎石片层下侧是软弱土层;所述第一灌注桩设置在地下室底板的下端,且第一灌注桩左侧焊接有第一连杆。该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具有保证其连接的稳固性;使得建筑物能均匀沉降,对抗地下水的浮力,大幅度减少抗浮锚杆的使用量,节约施工成本的特点。

An anti floating structure of pile base plate in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
本技术涉抗浮结构设备
,具体为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
技术介绍
出于扩展使用功能和开发地下空间的目的,高层建筑物一般设计有较大平面尺寸和深度的地下室;然而,在地下土层含水丰富的沿海城市,由地下水浮力所造成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上部结构发生倾斜、倒塌的事故屡屡出现,使得地下室抗浮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桩筏基础是桩基础和筏板基础的有机结合,兼具桩基础和筏板基础的特点:整体刚度大、承载力高、抗变形能力强、抗震性能好,可有效避免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亦可用于机场港口、大型物流堆场的地基处理项目;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随着地下室深度的增加,对桩基及筏板的抗浮及防渗提出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目前亟需一种施工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造价相对较低的桩筏基础抗浮结构。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抗浮结构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随着地下室深度的增加,对桩基及筏板的抗浮及防渗提出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目前亟需一种施工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造价相对较低的桩筏基础抗浮结构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所述混合灰土、砂垫层、石屑垫层、橡胶止水带和碎石片层具有保证其连接的稳固性;使得建筑物能均匀沉降,对抗地下水的浮力,大幅度减少抗浮锚杆的使用量,节约施工成本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包括第一侧墙和第一灌注桩,所述第一侧墙内部设置有连接钢筋,且第一侧墙通过连接钢筋与右隔水桩相固定,同时第一侧墙与地下室底板安装在一起,地下室底板下侧铺设有混合灰土,且混合灰土下侧铺设有砂垫层,同时砂垫层下侧铺设有石屑垫层,并且石屑垫层下侧铺设有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下侧铺设有碎石片层,且碎石片层下侧是软弱土层;所述第一灌注桩设置在地下室底板的下端,且第一灌注桩左侧焊接有第一连杆,同时第一灌注桩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灌注桩相固定,第二灌注桩左侧焊接有第二连杆,且第二灌注桩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三灌注桩相固定;第一灌注桩的左侧设置有第三抗浮杆,且第一灌注桩的右侧设置有第四抗浮杆,第二灌注桩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抗浮杆,且第二灌注桩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抗浮杆,第三灌注桩左侧设置有第一抗浮杆,且第三灌注桩右侧设置有第二抗浮杆;左隔水桩右侧是第二侧墙,且左隔水桩通过连接钢筋与第二侧墙相固定。优选的,所述连接钢筋在第一侧墙与右隔水桩之间均匀设置为多组。优选的,所述混合灰土、砂垫层、石屑垫层、橡胶止水带和碎石片层为层状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灌注桩、第二灌注桩和第三灌注桩平行设置,且相邻两组灌注桩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灌注桩、第二灌注桩和第三灌注桩均是由金属材质做成正六边形的柱状结构,且第一灌注桩、第二灌注桩和第三灌注桩为中空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灌注桩、第二灌注桩和第三灌注桩的底部依次穿过混合灰土、砂垫层、石屑垫层、橡胶止水带和碎石片层设置在软弱土层的内部,且第一灌注桩、第二灌注桩和第三灌注桩内部浇筑水泥。优选的,所述第一抗浮杆、第二抗浮杆、第三抗浮杆和第四抗浮杆平行设置,且四组抗浮杆设置在三组灌注桩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抗浮杆、第二抗浮杆、第三抗浮杆和第四抗浮杆的底端依次穿过橡胶止水带和碎石片层设置在软弱土层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三组灌注桩穿插在混合灰土、砂垫层、石屑垫层、橡胶止水带和碎石片层上,保证其连接的稳固性;使得建筑物能均匀沉降,对抗地下水的浮力,大幅度减少抗浮锚杆的使用量,节约施工成本;2.橡胶止水带遇水后膨胀,阻止地下水上升从交接处缝隙中渗漏至石屑垫层上;3.第一抗浮杆、第二抗浮杆、第三抗浮杆和第四抗浮杆穿过橡胶止水带、碎石片层插接在软弱土层内部,对橡胶止水带、碎石片层进行固定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三组灌注桩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侧墙;2、连接钢筋;3、右隔水桩;4、地下室底板;5、混合灰土;6、砂垫层;7、石屑垫层;8、橡胶止水带;9、碎石片层;10、软弱土层;11、第一灌注桩;12、第一连杆;13、第二灌注桩;14、第二连杆;15、第三灌注桩;16、左隔水桩;17、第二侧墙;18、第一抗浮杆;19、第二抗浮杆;20、第三抗浮杆;21、第四抗浮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包括第一侧墙1和第一灌注桩11,第一侧墙1内部设置有连接钢筋2,且第一侧墙1通过连接钢筋2与右隔水桩3相固定,同时第一侧墙1与地下室底板4安装在一起,连接钢筋2在第一侧墙1与右隔水桩3之间均匀设置为多组;地下室底板4下侧铺设有混合灰土5,且混合灰土5下侧铺设有砂垫层6,同时砂垫层6下侧铺设有石屑垫层7,并且石屑垫层7下侧铺设有橡胶止水带8,橡胶止水带8下侧铺设有碎石片层9,且碎石片层9下侧是软弱土层10;混合灰土5、砂垫层6、石屑垫层7、橡胶止水带8和碎石片层9为层状设置;第一灌注桩11设置在地下室底板4的下端,且第一灌注桩11左侧焊接有第一连杆12,同时第一灌注桩11通过第一连杆12与第二灌注桩13相固定,第一灌注桩11、第二灌注桩13和第三灌注桩15平行设置,且相邻两组灌注桩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灌注桩13左侧焊接有第二连杆14,且第二灌注桩13通过第二连杆14与第三灌注桩15相固定;第一灌注桩11的左侧设置有第三抗浮杆20,且第一灌注桩11的右侧设置有第四抗浮杆21,第一灌注桩11、第二灌注桩13和第三灌注桩15均是由金属材质做成正六边形的柱状结构,且第一灌注桩11、第二灌注桩13和第三灌注桩15为中空设置;第二灌注桩13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抗浮杆19,且第二灌注桩13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抗浮杆20,第三灌注桩15左侧设置有第一抗浮杆18,且第三灌注桩15右侧设置有第二抗浮杆19;左隔水桩16右侧是第二侧墙17,且左隔水桩16通过连接钢筋2与第二侧墙17相固定;第一灌注桩11、第二灌注桩13和第三灌注桩15的底部依次穿过混合灰土5、砂垫层6、石屑垫层7、橡胶止水带8和碎石片层9设置在软弱土层10的内部,且第一灌注桩11、第二灌注桩13和第三灌注桩15内部浇筑水泥;第一抗浮杆18、第二抗浮杆19、第三抗浮杆20和第四抗浮杆21平行设置,且四组抗浮杆设置在三组灌注桩的两侧;第一抗浮杆18、第二抗浮杆19、第三抗浮杆20和第四抗浮杆21的底端依次穿过橡胶止水带8和碎石片层9设置在软弱土层10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包括第一侧墙(1)和第一灌注桩(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1)内部设置有连接钢筋(2),且第一侧墙(1)通过连接钢筋(2)与右隔水桩(3)相固定,同时第一侧墙(1)与地下室底板(4)安装在一起,地下室底板(4)下侧铺设有混合灰土(5),且混合灰土(5)下侧铺设有砂垫层(6),同时砂垫层(6)下侧铺设有石屑垫层(7),并且石屑垫层(7)下侧铺设有橡胶止水带(8),橡胶止水带(8)下侧铺设有碎石片层(9),且碎石片层(9)下侧是软弱土层(10);/n所述第一灌注桩(11)设置在地下室底板(4)的下端,且第一灌注桩(11)左侧焊接有第一连杆(12),同时第一灌注桩(11)通过第一连杆(12)与第二灌注桩(13)相固定,第二灌注桩(13)左侧焊接有第二连杆(14),且第二灌注桩(13)通过第二连杆(14)与第三灌注桩(15)相固定;第一灌注桩(11)的左侧设置有第三抗浮杆(20),且第一灌注桩(11)的右侧设置有第四抗浮杆(21),第二灌注桩(13)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抗浮杆(19),且第二灌注桩(13)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抗浮杆(20),第三灌注桩(15)左侧设置有第一抗浮杆(18),且第三灌注桩(15)右侧设置有第二抗浮杆(19);左隔水桩(16)右侧是第二侧墙(17),且左隔水桩(16)通过连接钢筋(2)与第二侧墙(17)相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包括第一侧墙(1)和第一灌注桩(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1)内部设置有连接钢筋(2),且第一侧墙(1)通过连接钢筋(2)与右隔水桩(3)相固定,同时第一侧墙(1)与地下室底板(4)安装在一起,地下室底板(4)下侧铺设有混合灰土(5),且混合灰土(5)下侧铺设有砂垫层(6),同时砂垫层(6)下侧铺设有石屑垫层(7),并且石屑垫层(7)下侧铺设有橡胶止水带(8),橡胶止水带(8)下侧铺设有碎石片层(9),且碎石片层(9)下侧是软弱土层(10);
所述第一灌注桩(11)设置在地下室底板(4)的下端,且第一灌注桩(11)左侧焊接有第一连杆(12),同时第一灌注桩(11)通过第一连杆(12)与第二灌注桩(13)相固定,第二灌注桩(13)左侧焊接有第二连杆(14),且第二灌注桩(13)通过第二连杆(14)与第三灌注桩(15)相固定;第一灌注桩(11)的左侧设置有第三抗浮杆(20),且第一灌注桩(11)的右侧设置有第四抗浮杆(21),第二灌注桩(13)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抗浮杆(19),且第二灌注桩(13)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抗浮杆(20),第三灌注桩(15)左侧设置有第一抗浮杆(18),且第三灌注桩(15)右侧设置有第二抗浮杆(19);左隔水桩(16)右侧是第二侧墙(17),且左隔水桩(16)通过连接钢筋(2)与第二侧墙(17)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施工的桩底板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2)在第一侧墙(1)与右隔水桩(3)之间均匀设置为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季琳
申请(专利权)人:刘季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