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21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包括设置在支流河道上的便桥桥身;便桥桥身的上游端为支流侧,下游端为干流侧;所述便桥桥身内依次安装有上层管涵和下层管涵,上层管涵和下层管涵的出口位于干流侧;所述上层管涵和下层管涵的出口上均安装有拍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满足临时便桥所在支流水量在低水位时,通过下层管涵下泄,高水位时,通过下层管涵和上层管涵同时下泄,又能满足在临时便桥下游干流水位高于临时便桥所在支流河道时,拍门在水压作用下自动关闭,防止干流水流倒灌至支流河道,避免沿线农田和民居被淹没。

A double layer pipe culvert for temporary bridge drain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属于交通工程

技术介绍
在滨河公路工程修建过程中,往往需要在施工期跨过一些小型支流,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便是施工便桥,施工便桥在保证通行的同时,还需保证所在支流河道正常泄流,但是当雨季到来时,往往便桥所在支流汇入的干流河道水量更大,水位更高,往往会对便桥所在支流形成倒灌,造成支流沿线农田和民居被淹没,实施施工便桥之后,这个问题更为突出,而目前常用的施工便桥对这种情况并无太好的方式进行应对,一般为满足支流泄流,往往是增大排水涵洞的尺寸,但是这种方式对干流倒灌并起不到作用。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466228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双层钢筋混凝土箱涵,其核心技术为在于当公路与较深的冲沟交叉,且冲沟两侧均有田间道时,提供一种上部为公路,中部为一层机耕道,下部为过水涵的立体交叉结构,实现公路与行人的通道及过水涵的互不干渉,而公开号为CN20645773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双层钢筋混凝土箱涵在双层钢筋混凝土箱涵的基础上,通过双层钢筋混凝土箱涵内部的改进,提高双层钢筋混凝土箱涵抗压能力,有效延长双层钢筋混凝土箱涵的使用寿命,本申请与上述专利的区别在于,在临时便桥桥身设置双层排水涵管,涵管尾部均设置拍门,以达到便桥所在支流河道来水顺利排出,在便桥下游的干流河道水位较高时,拍门自动关闭,防止干流来水倒灌进入便桥上游的支流河道中,淹没两岸农田及民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该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既能在非汛期保证支流正常排入干流,汛期干流水位高于支流时,又能防止干流河水倒灌进支流。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包括设置在支流河道上的便桥桥身;便桥桥身的上游端为支流侧,下游端为干流侧;所述便桥桥身内依次安装有上层管涵和下层管涵,上层管涵和下层管涵的出口位于干流侧;所述上层管涵和下层管涵的出口上均安装有拍门。所述便桥桥身的底部,从下到上依次安装下层管涵和上层管涵。所述拍门包括拍门座,拍门座的一侧分别与上层管涵和下层管涵的出口连接,另一侧连接有拍门盖;所述拍门盖通过拍门连接支耳与拍门座连接,在拍门盖与拍门座接触的一侧安装有橡胶垫。所述上层管涵和下层管涵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上层管涵的长度比下层管涵的长度短。所述拍门通过螺栓与分别与上层管涵和下层管涵连接。所述上层管涵和下层管涵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cm,上层管涵距离便桥桥身的顶部距离不小于5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既可以满足临时便桥所在支流水量在低水位时,通过下层管涵下泄,高水位时,通过下层管涵和上层管涵同时下泄,又能满足在临时便桥下游干流水位高于临时便桥所在支流河道时,拍门在水压作用下自动关闭,防止干流水流倒灌至支流河道,避免沿线农田和民居被淹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便桥桥身,2-上层管涵,3-下层管涵,4-拍门,41-拍门座,42-拍门连接支耳,43-拍门盖,44-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包括设置在支流河道上的便桥桥身1;便桥桥身1的上游端为支流侧,下游端为干流侧;所述便桥桥身1内依次安装有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的出口位于干流侧;所述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的出口上均安装有拍门4。所述便桥桥身1的底部,从下到上依次安装下层管涵3和上层管涵2。所述拍门4包括拍门座41,拍门座41的一侧分别与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的出口连接,另一侧连接有拍门盖43;所述拍门盖43通过拍门连接支耳42与拍门座41连接,在拍门盖43与拍门座41接触的一侧安装有橡胶垫44。所述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上层管涵2的长度比下层管涵3的长度短。所述拍门4通过螺栓与分别与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连接。所述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cm,上层管涵2距离便桥桥身1的顶部距离不小于50cm。优选的,下层管涵1和上层管涵2具体安装高程及管涵数量根据便桥所在支流流量确定。优选的,下层管涵1和上层管涵2采用混凝土圆管涵,其强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并满足设计荷载。具体的,在便桥桥身1所在支流河道上游来水量较小时,下层管涵1的拍门4在支流水流作用下开启,河道水流通过下层管涵1下泄,在上游来水量较大时,下层管涵1和上层管涵2的拍门4在支流水流作用下开启,同时通过下层管涵1和上层管涵2下泄。优选的,在遇到干流水位高于支流水位的情况时,拍门4在水压作用下自动关闭,防止干流水流倒灌至支流河道,避免沿线农田和民居被淹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包括设置在支流河道上的便桥桥身(1),其特征在于:便桥桥身(1)的上游端为支流侧,下游端为干流侧;所述便桥桥身(1)内依次安装有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的出口位于干流侧;所述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的出口上均安装有拍门(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包括设置在支流河道上的便桥桥身(1),其特征在于:便桥桥身(1)的上游端为支流侧,下游端为干流侧;所述便桥桥身(1)内依次安装有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的出口位于干流侧;所述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的出口上均安装有拍门(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桥桥身(1)的底部,从下到上依次安装下层管涵(3)和上层管涵(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临时便桥排水的双层管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拍门(4)包括拍门座(41),拍门座(41)的一侧分别与上层管涵(2)和下层管涵(3)的出口连接,另一侧连接有拍门盖(43);所述拍门盖(43)通过拍门连接支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伟强张高刘曜杨鹏王志鹏曹畑王海燕罗佩玉张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