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01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属于垃圾填埋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填埋在垃圾填埋场附近土层中的涵洞结构,所述涵洞结构设有多个均与所述在垃圾填埋场管道连接,所述涵洞结构包括进污涵管、排污涵管以及所述进污涵管和所述排污涵管之间连接的集水窖,所述进污涵管部分伸入所述垃圾填埋场,所述排污涵管与垃圾污水处理系统管道连接;所述集水窖的顶部开口设置且安装井道,所述井道的顶端穿出土层位于地面上,所述集水窖的内部底端铺设过滤层,所述排污涵管伸入所述集水窖的一端通过连接管安装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竖直设置。通过集水窖使得垃圾中的雨水在排出时得到缓冲,避免大量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在填埋场溢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
本技术涉及垃圾填埋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
技术介绍
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一般使用围堤或利用山谷地形建成填埋库,垃圾从库底往上逐层填埋。库底布置渗滤排水系统,用于排放垃圾渗滤液,运行初期垃圾填埋层较薄,雨水也可以下渗排放。但随着垃圾填埋厚度逐渐增加,雨水下渗速度减慢,若遇短时降雨景较大的情况,超量雨水不能及时排出,汇集在库内,对围堤安全不利,甚至产生漫顶溃堤的风险。虽然传统的防溢出方式采用埋设涵洞排出垃圾填埋场的积水,但是一般涵洞采用涵管直接与污水处理系统连接,遇到积水量打的情况,污水处理又需要一定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污水排出不及时,依旧造成积水溢出填埋场的情况发生,并且涵洞较长时,污水中的杂质也会堆积在涵管内部,难以清理,不便于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排水涵洞遇到雨水量大时排水不及时且杂质堆积在涵管内壁不易清理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具有增加集水窖缓冲大量的污水,污水排出更及时,方便清理淤泥,便于垃圾填埋场周围地面的积水排水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包括填埋在垃圾填埋场附近土层中的涵洞结构,所述涵洞结构设有多个均与所述在垃圾填埋场管道连接,所述涵洞结构包括进污涵管、排污涵管以及所述进污涵管和所述排污涵管之间连接的集水窖,所述进污涵管部分伸入所述垃圾填埋场,所述排污涵管与垃圾污水处理系统管道连接;所述集水窖的顶部开口设置且安装井道,所述井道的顶端穿出土层位于地面上,所述集水窖的内部底端铺设过滤层,所述排污涵管伸入所述集水窖的一端通过连接管安装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竖直设置,且顶端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污涵管伸入所述集水窖的位置高度。优选的,所述进污涵管伸入所述垃圾填埋场的一端的管口表面固定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进污涵管和排污涵管均与若干个涵管拼接而成。优选的,所述井道的顶端盖有井盖,内壁固定有爬梯,所述爬梯的底端伸入集水窖。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由铺设的碎石块组成,且碎石块的铺设厚度在30-50cm之间。优选的,所述进污涵管设置在靠近垃圾填埋场顶端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涵洞结构内部设置集水窖,集水窖连接进污涵管和排污涵管,垃圾填埋场遇到大雨时,雨水顺着进污涵管进入集水窖进行与储存,再顺着排污涵管排入,污水被集水窖缓冲,避免大量雨水涌入涵洞结构造成排水困难。2、通过在集水窖的内部设置过滤层,而且集水窖内部的污水通过竖直设置的排水管进入排污涵管,因此集水窖内部的污水先经过静置,从排水管排出的污水内部杂质较少不会堵塞排污涵管,并且集水窖顶端还设有井道,井道内壁安装爬梯,当集水窖需要清淤时可以进入井道落在集水窖中进行清淤,集水窖也通过井道地面连接,可以实现地面积水排入集水窖,避免垃圾填埋场周围土层塌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进污涵管上过滤网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集水窖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涵洞结构,2、进污涵管,3、排污涵管,4、集水窖,5、垃圾填埋场,6、井道,7、爬梯,8、井盖,9、连接管,10、排水管,11、过滤网,12、过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包括填埋在垃圾填埋场5附近土层中的涵洞结构1,涵洞结构1设有多个均与在垃圾填埋场5管道连接,涵洞结构1包括进污涵管2、排污涵管3以及进污涵管2和排污涵管3之间连接的集水窖4,进污涵管2部分伸入垃圾填埋场5,排污涵管3与垃圾污水处理系统管道连接;集水窖4的顶部开口设置且安装井道6,井道6的顶端穿出土层位于地面上,集水窖4的内部底端铺设过滤层12,排污涵管3伸入集水窖4的一端通过连接管9安装排水管10,排水管10竖直设置,且顶端的位置高度低于进污涵管2伸入集水窖4的位置高度,涵洞结构1用于排出垃圾填埋场5内部积留的雨水,雨水先5通过进污涵管2进入集水窖4,集水窖4内部的过滤层12可以吸附污水中的杂质,使得集水窖4内的污水杂质沉淀下来,上层的清液通过排水管10进入排污涵管3中,排污涵管3再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进污涵管2伸入垃圾填埋场5的一端的管口表面固定有过滤网11,过滤网11可以拦截大块垃圾进入进污涵管2,避免堵塞进污涵管,进污涵管2和排污涵管3均与若干个涵管拼接而成,便于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设置进污涵管2和排污涵管3的长度,井道6的顶端盖有井盖8,内壁固定有爬梯7,爬梯7的底端伸入集水窖4,井道6可以将地面的积水排入集水窖4中,避免积水过多渗透到垃圾填埋场5中,或者造成垃圾填埋场5周围塌方,井道6上的爬梯7可以进入集水窖4进行淤泥清洁,过滤层12由铺设的碎石块组成,且碎石块的铺设厚度在30-50cm之间,杂质落在碎石块组成的过滤层12中,容易卡入碎石块之间的空隙,防止杂质漂浮,进污涵管2设置在靠近垃圾填埋场5顶端的位置,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雨水天气时,垃圾填埋场5内部的积水上升,到达进污涵管2的位置时,污水顺着进污涵管2进入集水窖4,集水窖4内水位随着上升,在水位上升过程中,污水中的杂质得到静置落在过滤层12,直到水位漫过排水管10,污水进入排污涵管3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中,从而进行污水处理,长时间使用后可以在干旱天气打开集水窖4井道6上的井盖8爬入集水窖进行淤泥清洁,保证集水窖4过滤层12的过滤功能可以正常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包括填埋在垃圾填埋场(5)附近土层中的涵洞结构(1),所述涵洞结构(1)设有多个均与所述在垃圾填埋场(5)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结构(1)包括进污涵管(2)、排污涵管(3)以及所述进污涵管(2)和所述排污涵管(3)之间连接的集水窖(4),所述进污涵管(2)部分伸入所述垃圾填埋场(5),所述排污涵管(3)与垃圾污水处理系统管道连接;/n所述集水窖(4)的顶部开口设置且安装井道(6),所述井道(6)的顶端穿出土层位于地面上,所述集水窖(4)的内部底端铺设过滤层(12),所述排污涵管(3)伸入所述集水窖(4)的一端通过连接管(9)安装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竖直设置,且顶端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污涵管(2)伸入所述集水窖(4)的位置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包括填埋在垃圾填埋场(5)附近土层中的涵洞结构(1),所述涵洞结构(1)设有多个均与所述在垃圾填埋场(5)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结构(1)包括进污涵管(2)、排污涵管(3)以及所述进污涵管(2)和所述排污涵管(3)之间连接的集水窖(4),所述进污涵管(2)部分伸入所述垃圾填埋场(5),所述排污涵管(3)与垃圾污水处理系统管道连接;
所述集水窖(4)的顶部开口设置且安装井道(6),所述井道(6)的顶端穿出土层位于地面上,所述集水窖(4)的内部底端铺设过滤层(12),所述排污涵管(3)伸入所述集水窖(4)的一端通过连接管(9)安装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竖直设置,且顶端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污涵管(2)伸入所述集水窖(4)的位置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娟娟邓衍报吴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伊尔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