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铁冬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7250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7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填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填埋场地;B、在高坡的顶部修建雨水引流沟渠;C、向填埋场地内填入建筑垃圾形成建筑垃圾层,每填入H米厚的建筑垃圾后在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复合无纺布层,然后继续填入建筑垃圾,如此往复填入建筑垃圾,直至填入完成;D、建筑垃圾填入完成后在最上层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土壤层;E、在土壤层种植植被,并且在土壤层的边缘设置引流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很好地完成建筑垃圾的填埋,同时不存在发生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的隐患,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表面进行生态修复,避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表面受到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填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城镇化的建设进度也进一步地加快,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进行当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何妥善的处理好建筑垃圾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难题之一。建筑垃圾含有大量的沙石以及松散的泥土,随意的堆埋存在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灾害的隐患。譬如2015年发生的深圳山体滑坡事件,堆埋的建筑垃圾再长时间的存放后,地下水渗透进入堆埋场的底部,同时堆埋场顶部的雨水从顶部流入堆积的建筑垃圾里面,建筑垃圾中的泥土不断吸收雨水和地下水,最后演变为泥浆,进而导致了建筑垃圾堆埋场底层的结构支撑能力下降,直接引发山体滑坡。因此,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是目前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建筑垃圾的填埋,同时不存在发生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的隐患,且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表面进行生态修复,避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表面受到破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中间低周边具有高坡的场地作为填埋场地;B、在高坡的顶部修建雨水引流沟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C、向填埋场地内填入建筑垃圾形成建筑垃圾层,每填入H米厚的建筑垃圾后在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复合无纺布层,然后继续填入建筑垃圾,如此往复填入建筑垃圾,直至填入完成;D、建筑垃圾填入完成后在最上层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土壤层;E、在土壤层种植植被,并且在土壤层的边缘设置引流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本专利技术各建筑垃圾层之间有复合无纺布层,复合无纺布层有良好的拒水透气性能,上层80%的雨水无法透过复合无纺布层向下流入位于复合无纺布层下方的建筑垃圾层内,同时80%的地下水亦不能穿过复合无纺布层向上流入建筑垃圾层内,从而有效地保持了建筑垃圾层的干燥,建筑垃圾中的泥土不会演变为泥浆,长期保证底层建筑垃圾层具有良好的支撑力,从而避免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的发生;同时本专利技术在在高坡的顶部修建雨水引流沟渠,能够有效地避免周围环境的雨水流入到建筑垃圾堆埋场内,有效地减弱了雨水对于建筑垃圾堆埋场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在建筑垃圾堆埋场裸露的表面设置有土壤层,同时在土壤层种植植被,能够起到固土的作用,且能加快建筑垃圾堆埋场表层的生态修复,同时植被能够遮挡掉部分的雨水,避免雨水直接冲刷破坏土壤层;复合无纺布层良好的透气性能能够保证各建筑垃圾层内含有富足的空气,供建筑垃圾堆层内的微生物生存,净化建筑垃圾,加快建筑垃圾填埋场的内部生态修复。优选的,当所选取的填埋场地的高坡呈非全围合状时,建筑垃圾层具有裸露的侧面,则在所述步骤C中,每层建筑垃圾层填埋完成后在该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铺设防水土工布,各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连接形成斜坡;所述步骤D还包括以下步骤:去除铺设在各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的防水土工布,在各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铺设土壤层。在建筑垃圾的填埋过程中,在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铺设防水土工布,能够防止在建筑垃圾填埋的过程中,裸露的侧面收到雨水的冲刷。优选的,所述复合无纺布层由无纺布和设置于无纺布表面的高强玻纤网组成。高强玻纤网具有良好的支撑强度,能够有效地保护无纺布,避免无纺布破损从而导致复合无纺布层的拒水性能下降。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H大小为1-1.5。H的大小设计合理,H过小则复合无纺布层的密度过大,施工成本增加,H过大,则复合无纺布层的密度过小,建筑垃圾填埋场的整体拒水性能下降,不能长期保持建筑垃圾良好的干燥性。优选的,所述土壤层的土壤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天然泥土100-150份,沼渣20-30份,煤渣20-40份,草灰或木灰5-10份,复合肥1-3份。本专利技术的土壤层的土壤成分设计合理,利于种植在土壤层的植被快速生长,加快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更为优选的,所述土壤层的土壤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天然泥土100-130份,沼渣20-25份,煤渣20-30份,草灰或木灰5-8份,复合肥1-2份。本专利技术的土壤层的土壤成分设计合理,利于种植在土壤层的植被快速生长,加快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更为优选的,所述土壤层的土壤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天然泥土130-150份,沼渣25-30份,煤渣30-40份,草灰或木灰8-10份,复合肥2-3份。本专利技术的土壤层的土壤成分设计合理,利于种植在土壤层的植被快速生长,加快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最为优选的,所述土壤层的土壤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天然泥土125份,沼渣25份,煤渣30份,草灰或木灰8份,复合肥2份。本专利技术的土壤层的土壤成分设计合理,利于种植在土壤层的植被快速生长,加快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种植的植物为紫荆树、木麻黄、香根草和百慕大草,紫荆树、木麻黄和香根草均采用等距种植的种植方式,相邻的两棵紫荆树的距离为3-5m,相邻的两棵木麻黄的距离为2-3m,相邻的两束香根草的距离为0.7-1.2m,种植完紫荆树、木麻黄和香根草后的空间种植百慕大草草皮。本专利技术的植被搭配选择合理,种植前期紫荆树和木麻黄的根部的生长速度较慢,但是香根草和百慕大草的根部生长较快,能够很好地保护好土壤层;紫荆树和木麻黄的根部成长起来之后,能够有效地加固土壤层,且紫荆树和木麻黄的根部发达,能够延伸进入建筑垃圾层,很好地完成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表面修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各建筑垃圾层之间有复合无纺布层,复合无纺布层有良好的拒水透气性能,上层80%的雨水无法透过复合无纺布层向下流入位于复合无纺布层下方的建筑垃圾层内,同时80%的地下水亦不能穿过复合无纺布层向上流入建筑垃圾层内,从而有效地保持了建筑垃圾层的干燥,建筑垃圾中的泥土不会演变为泥浆,长期保证底层建筑垃圾层具有良好的支撑力,从而避免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的发生;同时本专利技术在在高坡的顶部修建雨水引流沟渠,能够有效地避免周围环境的雨水流入到建筑垃圾堆埋场内,有效地减弱了雨水对于建筑垃圾堆埋场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在建筑垃圾堆埋场裸露的表面设置有土壤层,同时在土壤层种植植被,能够起到固土的作用,且能加快建筑垃圾堆埋场表层的生态修复,同时植被能够遮挡掉部分的雨水,避免雨水直接冲刷破坏土壤层;复合无纺布层良好的透气性能能够保证各建筑垃圾层内含有富足的空气,供建筑垃圾堆层内的微生物生存,净化建筑垃圾,加快建筑垃圾填埋场的内部生态修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中间低周边具有高坡的场地作为填埋场地;B、在高坡的顶部修建雨水引流沟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C、向填埋场地内填入建筑垃圾形成建筑垃圾层,每填入H米厚的建筑垃圾后在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复合无纺布层,然后继续填入建筑垃圾,如此往复填入建筑垃圾,直至填入完成;D、建筑垃圾填入完成后在最上层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土壤层;E、在土壤层种植植被,并且在土壤层的边缘设置引流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当所选取的填埋场地的高坡呈非全围合状时,建筑垃圾层具有裸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中间低周边具有高坡的场地作为填埋场地;B、在高坡的顶部修建雨水引流沟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C、向填埋场地内填入建筑垃圾形成建筑垃圾层,每填入H米厚的建筑垃圾后在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复合无纺布层,然后继续填入建筑垃圾,如此往复填入建筑垃圾,直至填入完成;D、建筑垃圾填入完成后在最上层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土壤层;E、在土壤层种植植被,并且在土壤层的边缘设置引流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中间低周边具有高坡的场地作为填埋场地;B、在高坡的顶部修建雨水引流沟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C、向填埋场地内填入建筑垃圾形成建筑垃圾层,每填入H米厚的建筑垃圾后在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复合无纺布层,然后继续填入建筑垃圾,如此往复填入建筑垃圾,直至填入完成;D、建筑垃圾填入完成后在最上层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土壤层;E、在土壤层种植植被,并且在土壤层的边缘设置引流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选取的填埋场地的高坡呈非全围合状时,建筑垃圾层具有裸露的侧面,则在所述步骤C中,每层建筑垃圾层填埋完成后在该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铺设防水土工布,各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连接形成斜坡;所述步骤D还包括以下步骤:去除铺设在各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的防水土工布,在各建筑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铁冬
申请(专利权)人:谢铁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