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压自动排水的低功耗降温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09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沼气脱水装置,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正压自动排水的低功耗降温脱水装置,包括冷凝室和设置于冷凝室两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所述冷凝室内交错分布有若干个上冷凝片和下冷凝片,若干个下冷凝片与冷凝室的侧壁构成若干个积水腔,每个积水腔底部均设置有集水筒,集水筒一端贯穿冷凝室底部设置有入水口,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筒,所述排水筒上设置有排水进水管、排水出水管和液位开关,所述集水筒通过排水进水管与排水筒连接,所述排水出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沼气在脱硫后的脱水工序,其功耗低、效率高和脱水效果好。

A kind of low power cooling dehydration device with positive pressure automatic drain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压自动排水的低功耗降温脱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沼气脱水装置,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正压自动排水的低功耗降温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沼气在湿法脱硫后,气体燃料即沼气的中水为饱和水蒸气,饱和度为100%,气体燃料中的水分越多,气缸燃烧(温度为500℃以上)所需要的能量越多,而水份升温是不带来任何能源利用上的好处的,所以需要进行脱水,目前的脱水方法是将气体燃料通入冷却水盘管(温度为15℃左右),需进行脱水,水蒸气冷凝,沿冷凝管掉落在底部,然后排出。目前经过冷凝管后的水蒸气的饱和度,有时只能达到80%,好的可以达到50-60%。还有采用用吸水剂的方式,设备投资小,脱水效果好,但是吸水剂更换频繁,很不方便。另外,气体燃料在脱硫后,需要增压处理(1kPa增加到25kPa)以提高流动性,在高压条件下,冷凝管中的水珠和沉积在底部的水会被重新吹走,为了降低底部的水的数量,现在的做法是工作人员定时(一般为5-6h)去打开阀门排水,非常耗费人力,如果6个小时后还不排水,将会严重影响燃烧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气分离彻底的正压自动排水的低功耗降温脱水装置。本技术的内容包括冷凝室和设置于冷凝室两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所述冷凝室内交错分布有若干个上冷凝片和下冷凝片,若干个下冷凝片与冷凝室的侧壁构成若干个积水腔,每个积水腔底部均设置有集水筒,集水筒一端贯穿冷凝室底部设置有入水口,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筒,所述排水筒上设置有排水进水管、排水出水管和液位开关,所述集水筒通过排水进水管与排水筒连接,所述排水出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门。优选地,所述集水筒底部与排水进水管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均呈漏斗型。优选地,集水筒底部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两端分别设置有滤膜Ⅰ和滤膜Ⅱ。优选地,位于所述积水腔右侧的下冷凝片的底部与相邻的上冷凝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气分离网,所述水气分离网上设置有若干个锥形过气孔。优选地,所述锥形过气孔内设置有滤网。优选地,所述水气分离网的底部与入水口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流板。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增压泵。优选地,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优选地,所述液位开关为高低液位开关。优选地,所述排水出水管一端设置有降温管,降温管设置在进气管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冷凝片(上冷凝片和下冷凝片)将脱硫后的沼气进行脱水,冷凝片呈上下交错分布与冷凝室内壁构成一过气通道,脱硫后的沼气经过气通道脱水,相比于传统的脱水方法,水蒸气的饱和度降低10%,能达到40-50%,极大的提高了脱水效果;通过设置集水筒和排水筒,将沼气脱离出来的水进行自动收集和排出,排水筒内设置有液压开关,当排水筒内的积水到达液压开关的触发位置时,便会通过开启排水阀门进行排水,本装置相比现有的脱水装置相比,上冷凝片的排布结构进行脱水,效率提高了5-7%,功耗降低了8-10%;通过设置水气分离网,提高水气分离效果,本技术适用于沼气在脱硫后的脱水工序,具有功耗低、效率高和脱水效果好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集水筒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冷凝室、2进气管、3出气管、4上冷凝片、5下冷凝片、6水气分离网、601锥形过气孔、602滤网、7集水筒、701入水口、702缓冲层、703滤膜Ⅰ、704过滤层、705滤膜Ⅱ、706出水口、8排水筒、801排水进水管、802排水出水管、803液位开关、9降温管、10排水阀门、11导流板、12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冷凝室1和设置于冷凝室1两端的进气管2与出气管3,沼气通过脱硫设备脱硫后经过进气管2输送至冷凝室1内进行冷凝脱水,脱水完毕后经出气管3排出,所述冷凝室1内交错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冷凝脱水的上冷凝片4和下冷凝片5,上冷凝片4和下冷凝片5与冷凝室1的侧壁构成一过气通道,脱硫后的沼气依次经过过气通道并撞击上冷凝片4和下冷凝片5,进行冷凝脱水,脱水效果好,根据实验数据对比,该脱水结构与冷却水盘管脱水相比,功耗降低了8-10%,若干个下冷凝片5与冷凝室1的侧壁构成若干个积水腔,多个上冷凝片4设置在若干个积水腔中间,气体进过冷凝片表面时,其表面达到水的凝固点,沼气内的水蒸气在冷凝片表面凝结成水珠,水珠通过上冷凝片4和下冷凝片5的侧壁流至积水腔底部,每个积水腔底部均设置有集水筒7,集水筒7一端贯穿冷凝室1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积水腔底部积水的入水口701,另一端与排水筒8的排水进水管801连通,所述排水筒8上设置有排水进水管801、排水出水管802、液压开关803,水珠流入集水筒7底部后经排水管801流入排水筒8,待水珠集聚至排水筒8内的液位开关803的上触发点高度时,液位开关803触发使排水阀门10开启进行排水,待水流走至液位开关803的下触发点后,停止排水,排水阀门10关闭,待下一次液位开关803触发再开启,以此往复。所述集水筒7底部与排水进水管801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口706,为了便于收集积水腔底部的水珠,所述入水口701和出水口706均呈漏斗型。为了增加冷凝室1内的密封性内,集水筒7底部设置有过滤层704,过滤层上方为缓冲层702,当沼气脱水效率高时,积水通过漏斗型的入水口701流入缓冲层702,在积聚在缓冲层702的同时缓慢流入过滤层704,过滤层704两端分别设置有滤膜Ⅰ703和滤膜Ⅱ705,滤膜Ⅰ703和滤膜Ⅱ705用于防止沼气在正压脱水过程中从过滤层704渗透上至排水筒8内,减少沼气渗透,提高安全性能。为了提高水气分离效果,位于所述积水腔右侧的下冷凝片5的底部与相邻的上冷凝片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气分离网6,所述水气分离网6上设置有若干个锥形过气孔601。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所述锥形过气孔601内设置有滤网602。为了便于水气分离网6上的水气流入集水筒7,所述水气分离网6的底部与入水口7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流板11。为了增加脱水效率,增加沼气流动性,所述进气管2上设置有增压泵。为了便于调节正压压力,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12根据装置的压力需求,用来调节增压泵的功率,实现正压稳定,保证水气分离效果的同时,提高脱水效率。为了提高排水自动化程度,所述液位开关803为高低液位开关,待水位涨至液位开关高触点时,开启排水阀门10进行排水,待水位降至液位开关803的低触点时,关闭排水阀门10停止排水。为了废水利用,所述排水出水管802一端设置有降温管9,降温管9缠绕设置在进气管2上,给进气管2进行初步降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压自动排水的低功耗降温脱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冷凝室(1)和设置于冷凝室(1)两端的进气管(2)与出气管(3),所述冷凝室(1)内交错分布有若干个上冷凝片(4)和下冷凝片(5),若干个下冷凝片(5)与冷凝室(1)的侧壁构成若干个积水腔,每个积水腔底部均设置有集水筒(7),集水筒(7)一端贯穿冷凝室(1)底部设置有入水口(701),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筒(8),所述排水筒(8)上设置有排水进水管(801)、排水出水管(802)和液位开关(803),所述集水筒(7)通过排水进水管(801)与排水筒(8)连接,所述排水出水管(802)上设置有排水阀门(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自动排水的低功耗降温脱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冷凝室(1)和设置于冷凝室(1)两端的进气管(2)与出气管(3),所述冷凝室(1)内交错分布有若干个上冷凝片(4)和下冷凝片(5),若干个下冷凝片(5)与冷凝室(1)的侧壁构成若干个积水腔,每个积水腔底部均设置有集水筒(7),集水筒(7)一端贯穿冷凝室(1)底部设置有入水口(701),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筒(8),所述排水筒(8)上设置有排水进水管(801)、排水出水管(802)和液位开关(803),所述集水筒(7)通过排水进水管(801)与排水筒(8)连接,所述排水出水管(802)上设置有排水阀门(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自动排水的低功耗降温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水筒(7)底部与排水进水管(801)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口(706),所述入水口(701)和出水口(706)均呈漏斗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压自动排水的低功耗降温脱水装置,其特征是,集水筒(7)底部设置有过滤层(704),过滤层(704)两端分别设置有滤膜Ⅰ(703)和滤膜Ⅱ(7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自动排水的低功耗降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李安乐赵凤冯刚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技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