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50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其配电终端主体柜的侧板上开设有两个容纳孔、固定孔;除湿箱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固定孔上穿设有固定件,除湿箱内设有安装管道、排气管道,安装管道与排气管道相连通,排气管道的出口端设于除湿箱的底部,与除湿箱外界相连通,安装管道、排气管道的入口端末端分别伸入两个容纳孔内,安装管道内的中部设有吸附层,安装管道内与容纳孔接触的端面位置固定设有排风扇,排气管道的末端设有过滤网,湿度控制组件包括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排风扇,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控制器与排风扇电气连接。此种结构智能化程度高,且除湿、安装均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
本技术涉及配电终端相关设备
,尤其是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
技术介绍
数据中心建立之初都充分考虑了供电的安全与稳定,所以供电都预留了几倍冗余。但随着云计算的演进,用户对于电源管理诉求也在变化:保证安全、稳定的同时实现节能。基于此定位,提出了“配电管理智能化”。智能配电因为增加了智能采集系统,能够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进而进行电源智能管理,对用电设备进行即时监控,包括电流、电压、温湿度、数值读取、分析,进而可以对用电设备的关断电、重启进行远程操作,既可提升机房的安全性,又可实现用电的科学管理,实现综合节能。现有的配电终端柜不够智能,放置久了,在遭受湿气后容易造成柜的锈蚀和配电终端的腐蚀损坏;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新型智能配电终端柜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包括:配电终端主体柜,所述配电终端主体柜上销接有外壳柜门,所述外壳柜门外侧安装有触控显示屏,所述配电终端主体柜的侧板上开设有两个容纳孔、固定孔;除湿箱,所述除湿箱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固定孔上穿设有固定件,所述除湿箱内设有安装管道、排气管道,所述安装管道与排气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端设于除湿箱的底部,与除湿箱外界相连通,所述安装管道、排气管道的入口端末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安装管道内的中部设有吸附层,所述排气管道的末端设有过滤网;湿度控制组件,所述湿度控制组件包括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排风扇,所述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固定设于所述配电终端主体柜的内壁,所述排风扇设于安装管道内与所述容纳孔接触的端面位置,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排风扇电气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所述固定件为螺丝。优选地,所述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CHM-02湿度传感器。优选地,两个所述容纳孔的纵截面分别为方形、圆形。优选地,所述安装管道的纵截面为方形,所述容纳孔内嵌设有一段所述安装管道;所述排气管道的纵截面为圆形,所述容纳孔内嵌设有一段所述排气管道。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型号为三菱FX2N-32MT。优选地,所述安装管道、排气管道与两个所述容纳孔的端面之间嵌设有密封垫。优选地,所述吸附层由透气纤维包裹层、透气纤维包裹层内包裹的吸附材料、以及透气纤维包裹层上自带的拉绳构成,所述吸附层填充满所述安装管道内管道。优选地,所述吸附材料为硅胶固体吸湿剂。优选地,所述排气管道的出端口末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金属过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在其内部湿度不大、未达到湿度传感器设定的阈值时,配电终端主体柜内的湿度由固定吸湿剂来吸收去除;在其内部湿度较大,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到达到湿度传感器设定的阈值时,湿度传感器传送信号为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排风扇启动,实现对配电终端主体内吹风除湿,湿气体由排气管道排到除湿箱外;最后由于排气管道的出口端设于除湿箱的底部,除湿箱内部不会受到雨水侵袭的影响,整个过程智能化管理,便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便于智能化管理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除湿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未安装除湿箱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包括配电终端主体柜1、除湿箱2、湿度控制组件。本配电终端主体柜1上销接有外壳柜门15,外壳柜门15外侧安装有触控显示屏16,配电终端主体柜1的侧板上开设有两个容纳孔、螺纹孔(本配电终端主体可选用各种型号、类型的配电终端主体)。其中两个容纳孔的纵截面分别为方形、圆形。本除湿箱2上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螺纹孔上穿设有螺丝4。除湿箱2内设有安装管道5、排气管道6,安装管道5与排气管道6相连通;其中排气管道6的出口端设于除湿箱2的底部,与除湿箱外界相连通;而安装管道5、排气管道6的入口端末端分别伸入两个容纳孔内,安装管道5的纵截面为方形,容纳孔内嵌设有一段安装管道;排气管道6的纵截面为圆形,容纳孔内嵌设有一段排气管道。为了密封效果,安装管道5、排气管道6与两个容纳孔的端面之间嵌设有密封垫7。安装管道5内的中部设有吸附层,排气管道6的末端设有过滤网9。具体地:排气管道6的出端口末端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卡接有金属过滤网9。金属过滤网的作用为:一方面,由于金属过滤网具有一定弹性,可以将金属过滤网从卡槽中拆卸下来,以更换金属过滤网或吸附层(通过拉动拉绳将吸附层拉出排气管道,实现更换);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灰尘、小动物等进入除湿箱。除湿箱2整个柜、安装管道5、排气管道6均是由绝缘材料制成。湿度控制组件包括湿度传感器10、控制器11、排风扇12,湿度传感器10、控制器11固定设于配电终端主体柜1的内壁,排风扇12设于安装管道2内与容纳孔接触的端面位置,湿度传感器10与控制器11电气连接,控制器11与排风扇12电气连接。本湿度控制组件还包括电源装置,电源装置也固定在除湿箱内部(图中未显示),电源装置分别与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排风扇为其提供电源以启动工作。上述湿度传感器10的型号为CHM-02湿度传感器。上述控制器11为PLC控制器;PLC控制器11的型号为三菱FX2N-32MT。吸附层由透气纤维包裹层13、透气纤维包裹层13内包裹的硅胶固体吸湿剂14、以及透气纤维包裹层13上自带的拉绳8构成,吸附层填充满安装管道5内管道。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修改、等同变化、改进等,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n配电终端主体柜,所述配电终端主体柜上销接有外壳柜门,所述外壳柜门外侧安装有触控显示屏,所述配电终端主体柜的侧板上开设有两个容纳孔、固定孔;/n除湿箱,所述除湿箱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固定孔上穿设有固定件,所述除湿箱内设有安装管道、排气管道,所述安装管道与排气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端设于除湿箱的底部,与除湿箱外界相连通,所述安装管道、排气管道的入口端末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安装管道内的中部设有吸附层,所述排气管道的末端设有过滤网;/n湿度控制组件,所述湿度控制组件包括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排风扇,所述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固定设于所述配电终端主体柜的内壁,所述排风扇设于安装管道内与所述容纳孔接触的端面位置,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排风扇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电终端主体柜,所述配电终端主体柜上销接有外壳柜门,所述外壳柜门外侧安装有触控显示屏,所述配电终端主体柜的侧板上开设有两个容纳孔、固定孔;
除湿箱,所述除湿箱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固定孔上穿设有固定件,所述除湿箱内设有安装管道、排气管道,所述安装管道与排气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端设于除湿箱的底部,与除湿箱外界相连通,所述安装管道、排气管道的入口端末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安装管道内的中部设有吸附层,所述排气管道的末端设有过滤网;
湿度控制组件,所述湿度控制组件包括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排风扇,所述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固定设于所述配电终端主体柜的内壁,所述排风扇设于安装管道内与所述容纳孔接触的端面位置,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排风扇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所述固定件为螺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智能控制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CHM-02湿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乐陈浩蒋琦周赟邓超张莹梁文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技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