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3642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及制作方法,其中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晶圆上制作电阻;涂布桥墩光阻,在待制作电感的桥墩处进行显影,待制作电感位于电阻的上方,桥墩处与电阻具有间隙;在桥墩处制作桥墩,桥墩用于支撑待制作电感;涂布桥面光阻,对待制作电感处进行显影,桥面光阻定义电感的形状;沉积金属,在待制作电感处形成电感;去除桥墩光阻和桥面光阻,电感以桥墩为支撑点位于电阻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桥墩为支撑点将电感承载在电阻的上方,从而形成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最多可节约50%的空间,缩小无源器件体积,利于集成化;其次无源器件体积的缩减可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率;再者空气的介电常数小,降低了电感处的寄生效应。

A passive device with double-layer structure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中无源器件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无源器件主要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电路中无需加电源即可在有信号时进行工作。现有的无源器件采用为单层结构,电阻、电容和电感在同一平面中上并相互作用,电阻、电容和电感分别占据部分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如下缺点:1、采用扁平结构,无源器件空间占比过大,不利于集成化;2、layer较多,不同无源器件需要不同的黄光制程定义图形,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及制作方法,解决无源器件空间占用过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晶圆上制作电阻;涂布桥墩光阻,在待制作电感的桥墩处进行显影,待制作电感位于电阻的上方,桥墩处与电阻具有间隙;在桥墩处制作桥墩,桥墩用于支撑待制作电感;涂布桥面光阻,对待制作电感处进行显影,桥面光阻定义电感的形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在晶圆上制作电阻;/n涂布桥墩光阻,在待制作电感的桥墩处进行显影,待制作电感位于电阻的上方,桥墩处与电阻具有间隙;/n在桥墩处制作桥墩,桥墩用于支撑待制作电感;/n涂布桥面光阻,对待制作电感处进行显影,桥面光阻定义电感的形状;/n沉积金属,在待制作电感处形成电感;/n去除桥墩光阻和桥面光阻,电感以桥墩为支撑点位于电阻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晶圆上制作电阻;
涂布桥墩光阻,在待制作电感的桥墩处进行显影,待制作电感位于电阻的上方,桥墩处与电阻具有间隙;
在桥墩处制作桥墩,桥墩用于支撑待制作电感;
涂布桥面光阻,对待制作电感处进行显影,桥面光阻定义电感的形状;
沉积金属,在待制作电感处形成电感;
去除桥墩光阻和桥面光阻,电感以桥墩为支撑点位于电阻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晶圆上制作电阻后,在涂布桥墩光阻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晶圆上制作下极板;
沉积氮化物,在下极板上形成覆盖下极板的介质层,在电阻上形成钝化层;
在介质层上制作上极板,上极板、介质层和下极板组成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晶圆上制作下极板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晶圆上制作触脚,分别为第一触脚和第二触脚,触脚作为电路的连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无源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晶圆上制作下极板时,还包括步骤:
在晶圆上制作第一接线,第一接线连接电阻和下极板,或者第一接线连接电阻和电阻,或者第一接线连接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淋雨陈建星林易展郑伯涛林伟章剑清郭一帆邱文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福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