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53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身的中部固设有两个机翼,机身的后端固设有尾翼,机身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固定旋翼,每个机翼上均固设有向前伸出的固定管,固定管前部开设有开口方向向上的开口槽,开口槽与固定管的前端面连通,固定管上固定安装有倾转舵机,固定管的前端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座和摆臂,电机座和摆臂均位于开口槽内,摆臂铰接连杆的一端,连杆铰接倾转舵机的输出转臂,电机座上固定安装有倾转旋翼,固定旋翼和倾转旋翼均包括驱动电机和螺旋桨。集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优点于一身,可实现垂直起降,其操作简单,飞行速度高,续航时间长。

A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fixed wing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固定翼无人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目前固定翼无人机及多旋翼无人机是应用于测绘领域的主流无人机。固定翼测绘无人机续航能力好、飞行距离较长,目前,固定翼无人机的起飞方式为跑道滑行起飞或手抛式起飞,降落方式主要为降落伞弹射开伞,这就要求了固定翼无人机需要在开阔平坦的飞行场地进行起降操作,因此,固定翼无人机对飞行场地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操作员进行专业的操作培训。多旋翼无人机采用垂直起飞降落的方式,对飞行场地要求相对较低,但其电池容量低续航能力较弱,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不适用于大面积范围测绘应用。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集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优点于一身,解决了固定翼无人机起降场地要求高、操作难度高的问题以及多旋翼续航能力低、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中部固设有两个机翼,所述机身的后端固设有尾翼,所述机身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固定旋翼,每个所述机翼上均固设有向前伸出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前部开设有开口方向向上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所述固定管的前端面连通,所述固定管上固定安装有倾转舵机,所述倾转舵机位于所述开口槽的后部,所述倾转舵机的输出转臂位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固定管的前端设置有可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座和摆臂,所述电机座和所述摆臂均位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摆臂铰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铰接所述倾转舵机的输出转臂,所述电机座上固定安装有倾转旋翼,所述固定旋翼和所述倾转旋翼均包括驱动电机和螺旋桨。进一步地,所述机身包括由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电池仓和载荷仓,所述机翼固设在所述载荷仓上。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机翼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起落架。进一步地,所述机翼的后侧设置有副翼。进一步地,所述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尾翼的后侧设置有升降舵,所述垂直尾翼后侧设置有方向舵。进一步地,所述机身的前端固设有空速管,所述空速管连接有空速计,所述空速计连接至飞行控制器,所述飞行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倾转舵机。进一步地,所述飞行控制器通过遥控器接收机无线通信连接地面上的无线电电台。进一步地,所述飞行控制器的型号为CUAV雷迅V5,其内置有气压计。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的材质和所述螺旋桨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集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优点于一身,可实现垂直起降,其操作简单,飞行速度高,续航时间长,解决了固定翼无人机对起飞场地的要求高、操作难度高的问题以及多旋翼无人机续航能力低、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轴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管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倾转舵机的示意图。图中:1、电池仓;2、载荷仓;3、机翼;4、水平尾翼;5、垂直尾翼;6、固定旋翼;7、固定管;8、倾转旋翼;9、升降舵;10、方向舵;11、倾转舵机;12、连杆;13、电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中部固设有两个机翼3,所述机身的后端固设有尾翼,所述机身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固定旋翼6,每个所述机翼3上均固设有向前伸出的固定管7,所述固定管7前部开设有开口方向向上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所述固定管7的前端面连通,所述固定管7上固定安装有倾转舵机11,所述倾转舵机11位于所述开口槽的后部,所述倾转舵机11的输出转臂位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固定管7的前端设置有可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座13和摆臂,所述电机座13和所述摆臂均位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摆臂铰接连杆12的一端,所述连杆12铰接所述倾转舵机11的输出转臂,所述电机座13上固定安装有倾转旋翼8,所述固定旋翼6和所述倾转旋翼8均包括驱动电机和螺旋桨。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包括由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电池仓1和载荷仓2,所述机翼3固设在所述载荷仓2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机翼3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起落架。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机翼3的后侧设置有副翼。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尾翼包括水平尾翼4和垂直尾翼5。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尾翼4的后侧设置有升降舵9,所述垂直尾翼5后侧设置有方向舵10。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的前端固设有空速管,所述空速管连接有空速计,所述空速计连接至飞行控制器,所述飞行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倾转舵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飞行控制器通过遥控器接收机无线通信连接地面上的无线电电台。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飞行控制器的型号为CUAV雷迅V5,其内置有气压计。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管7的材质和所述螺旋桨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材质。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包括电池仓1、载荷仓2、机翼3、水平尾翼4、垂直尾翼5、固定旋翼6、固定管7、倾转旋翼8、起落架、机翼、副翼、升降舵9、方向舵10、飞行控制器、空速计、遥控器接收机、倾转舵机11、连杆12、摆臂、电机座13。机身采用中空壳体结构,飞行控制器,遥控器接收机及其他传感器位于机身内部。机身材料采用EPO发泡材质,机身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电池仓1和载荷仓2,电池仓1内存放有锂电池,锂电池用于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供电。飞行控制器的型号为CUAV雷迅V5,其内置有气压计,可通过测量气压来确定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遥控器接收机的型号为FutabaR7008SB,飞行控制器通过遥控器接收机接收无线电电台的指令,无线电电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中部固设有两个机翼(3),所述机身的后端固设有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固定旋翼(6),每个所述机翼(3)上均固设有向前伸出的固定管(7),所述固定管(7)前部开设有开口方向向上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所述固定管(7)的前端面连通,所述固定管(7)上固定安装有倾转舵机(11),所述倾转舵机(11)位于所述开口槽的后部,所述倾转舵机(11)的输出转臂位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固定管(7)的前端设置有可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座(13)和摆臂,所述电机座(13)和所述摆臂均位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摆臂铰接连杆(12)的一端,所述连杆(12)铰接所述倾转舵机(11)的输出转臂,所述电机座(13)上固定安装有倾转旋翼(8),所述固定旋翼(6)和所述倾转旋翼(8)均包括驱动电机和螺旋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中部固设有两个机翼(3),所述机身的后端固设有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固定旋翼(6),每个所述机翼(3)上均固设有向前伸出的固定管(7),所述固定管(7)前部开设有开口方向向上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所述固定管(7)的前端面连通,所述固定管(7)上固定安装有倾转舵机(11),所述倾转舵机(11)位于所述开口槽的后部,所述倾转舵机(11)的输出转臂位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固定管(7)的前端设置有可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座(13)和摆臂,所述电机座(13)和所述摆臂均位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摆臂铰接连杆(12)的一端,所述连杆(12)铰接所述倾转舵机(11)的输出转臂,所述电机座(13)上固定安装有倾转旋翼(8),所述固定旋翼(6)和所述倾转旋翼(8)均包括驱动电机和螺旋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由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电池仓(1)和载荷仓(2),所述机翼(3)固设在所述载荷仓(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机翼(3)的底部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涛苏海涛潘志强彭广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兆恒基北京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