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手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395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手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拉手包括手柄基体、拉手座和握手部。其中,两个拉手座间隔地固定在车辆的内部。手柄基体设置于两个所述拉手座之间,且手柄基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拉手座相卡接。握手部包覆在手柄基体的外侧,且握手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拉手座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拉手的拉手座与手柄基体之间直接通过卡扣结构即可形成,结构简单,转配方便。另外,直接在手柄基体外设置握手部,且握手部延续到两侧的手柄基体处,使其使用时更方便不隔手。本实施例中的握手部可以另外增加上去,其材质以及花纹都可以自行设计成为有美感的部件,使整个拉手整体外观漂亮。

A kind of handl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手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拉手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几乎成了每家必有的必须品。而随着人们对高科技的追求,车辆内的一些零部件不仅需要结实牢固,也需要其具有相应的功能或者装饰作用。车辆上,除了车门处为了车辆开关方便设置把手外,其内部为了给内部人员在一些特殊的驾驶情况下使用的拉手。其不仅作为一种车辆上的部件,既作为实用的部件,又可以作为装饰物件。不仅需要其结构牢固,也需要其外观美观。而目前的拉手为了使其结构牢固,往往并没有考虑在成型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导致其成型成本较高。或者一些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其形成的成本较低,又忽略了其外观的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成型方便、外观美观的拉手。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外部结构与内部基体之间容易产生相对运动的问题。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该拉手的车辆。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一种拉手,包括:两个拉手座,间隔地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内部;手柄基体,设置于两个所述拉手座之间,且所述手柄基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拉手座相卡接;和握手部,包覆在所述手柄基体的外侧,且所述握手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拉手座处。可选地,所述手柄基体的截面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凸多边形,且所述握手部的内壁与所述手柄基体的外侧壁相互贴合,以防止所述握手部与所述手柄基体之间相对转动。可选地,所述手柄基体的两端处设置有卡槽,每一所述拉手座处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扣;或所述手柄基座的两端处设置有卡扣,每一所述拉手座处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可选地,所述手柄基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沿所述手柄基体的轴向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处;每一所述拉手座均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块,在所述凸块侧边形成有卡扣,在所述凸块基本上完全伸入到所述凹槽处时,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凹槽处。可选地,所述拉手座上形成有台阶,所述握手部的端部卡接于所述台阶处。可选地,所述台阶处设置有固定塞,所述握手部的端部卡接于所述固定塞处。可选地,所述握手部的外周与所述固定塞外侧及所述手柄基体外侧平滑过渡,形成连续的平面。可选地,所述握手部材质为陶瓷。可选地,所述握手部通过胶粘或二次包胶注塑设置于所述手柄基体外侧。特别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面所述的拉手,所述拉手设置在所述车辆内部。本技术中拉手的拉手座与手柄基体之间直接通过卡扣结构即可形成,结构简单,转配方便。另外,直接在手柄基体外设置握手部,且握手部延续到两侧的手柄基体处,使其使用时更方便不隔手。本实施例中的握手部可以另外增加上去,其材质以及花纹都可以自行设计成为有美感的部件,使整个拉手整体外观漂亮。进一步地,利用手柄基体的外侧及握手部内侧接触面处形成不规则形状可以避免需要额外的固定结构来阻止握手部与手柄基体相对转动,从而简化本申请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拉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中沿A-A剖切线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B-B剖切线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拉手100,该拉手设置在车辆的内部每一作为的侧边顶部处,用于乘客拉住保证自身的稳定或者安全。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拉手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拉手100可以包括手柄基体10、两个拉手座20和握手部30。其中拉手座20的一端与车身连接,另一端与手柄基体10连接,形成整个拉手100的形状。其中,手柄基体10设置于两个拉手座20之间,且手柄基体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拉手座20相卡接。握手部30包覆在手柄基体10的外侧,且握手部3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拉手座20处。本实施例的拉手100结构,其拉手座20与手柄基体之间直接通过卡扣21结构即可形成,结构简单,转配方便。另外,直接在手柄基体外设置握手部30,且握手部30延续到两侧的手柄基体10处,使其使用时更方便不硌手。本实施例中的握手部30可以另外增加上去,其材质以及花纹都可以自行设计成为有美感的部件,使整个拉手100整体外观漂亮。图2是图1中沿A-A剖切线的截面示意图。作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本技术的手柄基体10的截面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凸多边形,握手部30的内壁与手柄基体10的外侧壁相互贴合,以防止握手部30与手柄基体10之间相对转动。为了在用户使用过程中避免握手部30转动导致拉手100握不牢固,本实施例直接将手柄基体10的截面形成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凸多边形。这里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凸多边形其实是除了圆形以外的其他的形状都可以。而利用手柄基体10的外侧及握手部30内侧接触面处形成不规则形状也可以避免需要额外的固定结构来阻止握手部30与手柄基体10相对转动,从而简化本申请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手柄基体10的两端设置有卡槽11,每一拉手座20处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1配合的卡扣21。或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手柄基座10的两端处设置有卡扣21,每一拉手座20处设置有与卡扣21配合的卡槽11。两个拉手座20设置于手柄基体10的两侧,通过卡扣21与卡槽11的配合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是以卡槽11设置在手柄基体10而卡扣21设置在拉手座20处为例进行描述的。图3是图1中沿B-B剖切线的截面示意图。作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手柄基体10的两端均设置有向内形成的凹槽12,卡槽11设置在凹槽12的侧壁处。每一拉手座20的一侧均设置有与凹槽12配合的凸块22,在凸块22侧边形成有卡扣21,在凸块22基本上完全伸入到凹槽12处时,卡扣21卡接于凹槽12处。具体地,在手柄基体10的两侧处设置的凹槽12是向手柄基体10中间延伸的,且凹槽12的形状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凹槽12的截面为方形。优选地,凸块22的截面也为方形,凸块22与凹槽12刚好能够相互间隙配合。并且很显然,凸块22和凹槽12截面呈现方形可以阻止手柄基体10和拉手座20之间相对转动。另外,设置在凹槽12侧壁处的卡槽11数量优选为两个,相对设置。卡扣21则设置在凸块22的与卡槽11对应的位置处。当凸块22基本上完全插入到凹槽12内时,卡扣21与卡槽11卡接。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凸块22与拉手座20之间形成有台阶23,握手部30的端部卡接于台阶23处。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握手部30能够与拉手座20外表面在同一平面,那么在手柄基体10的外圈处就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拉手座,间隔地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内部;/n手柄基体,设置于两个所述拉手座之间,且所述手柄基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拉手座相卡接;和/n握手部,包覆在所述手柄基体的外侧,且所述握手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拉手座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拉手座,间隔地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内部;
手柄基体,设置于两个所述拉手座之间,且所述手柄基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拉手座相卡接;和
握手部,包覆在所述手柄基体的外侧,且所述握手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拉手座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基体的截面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凸多边形,且所述握手部的内壁与所述手柄基体的外侧壁相互贴合,以防止所述握手部与所述手柄基体之间相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基体的两端处设置有卡槽,每一所述拉手座处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扣;或
所述手柄基体的两端处设置有卡扣,每一所述拉手座处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基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沿所述手柄基体的轴向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处;
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亮乾亚魏帅朱艳清孙立强魏爱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