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孝云专利>正文

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163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城市交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包括固定铁杆,所述固定铁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底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端中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该公交车用把手,通过活动腔、限位块、复位弹簧、限位杆组合成一个复位结构,且活动腔的高度与限位杆的长度相适配,当把手闲置时,复位弹簧还原,通过限位杆的升高带动把手主体上升,可以有效的防止把手主体磕碰打击站立乘客头部的情况发生,当人们需要手握把手时,只需拉下把手主体,限位块将限位杆限定在固定高度的位置,不妨碍人们的正常使用。

A handle for b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本技术涉及城市交通
,具体为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技术介绍
目前,公交车作为城市交通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大部分人在出行的时候都是选择公交车,当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时,由于乘坐公交车人数众多,往往很多人没有座位,而公交车经常有急加速或急减速的情况,而人体在惯性影响下前倾或后仰,因此公交车把手成为公交车上必备的辅助装置。但现有的公交车用把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公交车吊环部分是单绳吊挂的构造,吊环的“环”部的可移动范围太大,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空置的把手容易摇晃,容易击打到旁边站立的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其次,人们在手握把手时,由于车辆的颠簸,吊绳容易在受力较大的情况发生扭曲,传统的吊绳上端直接固定,在经过长时间受力扭曲的情况下,吊绳上端极易磨损断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提高公交车吊环的使用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公交车用把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具备结构简单、不易磨损、实用性强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包括固定铁杆,所述固定铁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底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端中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腔的底部,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所述折叠橡胶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固定铁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两个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装置的底部开设有连接空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旋转块活动套接,所述旋转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吊绳,所述吊绳的下端与把手主体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精选的,两个所述固定装置均为U形设计,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夹槽、紧定螺栓,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铁杆的两侧,所述固定装置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定螺栓。精选的,所述空腔为圆柱形空腔,所述旋转块为T字形设计,所述旋转块上端直径大于通孔。精选的,所述活动腔、限位块、复位弹簧、限位杆组合成一个复位结构,所述活动腔的高度与限位杆的长度相适配。精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所述折叠橡胶绳的底部与把手主体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橡胶绳韧性较大、伸缩性较小。精选的,所述把手主体为扇形设计,所述把手主体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绳,且把手主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凸点。与现有的公交车用把手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公交车用把手,通过活动腔、限位块、复位弹簧、限位杆组合成一个复位结构,且活动腔的高度与限位杆的长度相适配,当把手闲置时,复位弹簧还原,通过限位杆的升高带动把手主体上升,可以有效的防止把手主体磕碰打击站立乘客头部的情况发生,当人们需要手握把手时,只需拉下把手主体,限位块将限位杆限定在固定高度的位置,不妨碍人们的正常使用。2、该公交车用把手,通过将T字形旋转块活动套接在固定装置下开设的空腔中,当公交车发生颠簸时,由于人们站立不稳,吊绳受力而发生扭曲时,旋转块可以在空腔内转动,带动吊绳转动,从而避免了吊绳在受力情况下发生扭曲变形,有效的减少了吊绳的磨损,增加了吊绳的使用寿命,该结构简单实用,适合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固定装置与固定铁杆连接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把手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把手主体与把手连接俯视示意图。图中:1、固定铁杆;2、固定块;3、活动腔;4、限位块;5、复位弹簧;6、限位杆;7、折叠橡胶绳;8、把手主体;9、把手;10、固定装置;1001、固定夹槽;1002、紧定螺栓;11、空腔;12、旋转块;13、通孔;14、吊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包括固定铁杆1,固定铁杆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开设有活动腔3,活动腔3的底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6,限位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限位块4下端中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腔3的底部,限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7,折叠橡胶绳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主体8,把手主体8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固定铁杆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10,两个固定装置10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11,固定装置10的底部开设有连接空腔11的通孔13,通孔13与旋转块12活动套接,旋转块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吊绳14,吊绳14的下端与把手主体8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其中,两个固定装置10均为U形设计,固定装置10包括固定夹槽1001、紧定螺栓1002,固定装置10固定安装在固定铁杆1的两侧,固定装置10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定螺栓1002,通过固定夹槽1001将固定装置10固定在固定铁杆1上,由紧定螺栓1002紧定,达到将固定装置10固定在固定铁杆1上的效果。其中,空腔11为圆柱形空腔11,旋转块12为T字形设计,旋转块12上端直径大于通孔13,通过将T字形旋转块12活动套接在固定装置10下开设的空腔11中,当公交车发生颠簸时,由于人们站立不稳,吊绳14受力而发生扭曲时,旋转块12可以在空腔11内转动,带动吊绳14转动,从而避免了吊绳14在受力情况下发生扭曲变形,有效的减少了吊绳14的磨损,增加了吊绳14的使用寿命,该结构简单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其中,活动腔3、限位块4、复位弹簧5、限位杆6组合成一个复位结构,活动腔3的高度与限位杆6的长度相适配,当把手9闲置时,复位弹簧5还原,通过限位杆6的升高带动把手主体8上升,可以有效的防止把手主体8磕碰打击站立乘客头部的情况发生,当人们需要手握把手9时,只需拉下把手主体8,限位块4将限位杆6限定在固定高度的位置,不妨碍人们的正常使用。其中,限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7,折叠橡胶绳7的底部与把手主体8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折叠橡胶绳7韧性较大、伸缩性较小,折叠橡胶绳7可以使把手主体8随意转向,防止把手主体8倾斜时,折弯限位杆6,影响人们正常使用。其中,把手主体8为扇形设计,把手主体8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绳14,且把手主体8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把手9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凸点,由把手主体8上端的两侧固定连接的吊绳14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稳定结构,增加该把手主体8的稳定性,其次,在把手9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凸点,可以增大人们手握把手9的摩擦力,防止由于急刹车,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包括固定铁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铁杆(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开设有活动腔(3),所述活动腔(3)的底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下端中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腔(3)的底部,所述限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7),所述折叠橡胶绳(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主体(8),所述把手主体(8)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固定铁杆(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10),两个所述固定装置(10)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11),所述固定装置(10)的底部开设有连接空腔(11)的通孔(13),所述通孔(13)与旋转块(12)活动套接,所述旋转块(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吊绳(14),所述吊绳(14)的下端与把手主体(8)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包括固定铁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铁杆(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开设有活动腔(3),所述活动腔(3)的底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下端中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腔(3)的底部,所述限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7),所述折叠橡胶绳(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主体(8),所述把手主体(8)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固定铁杆(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10),两个所述固定装置(10)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11),所述固定装置(10)的底部开设有连接空腔(11)的通孔(13),所述通孔(13)与旋转块(12)活动套接,所述旋转块(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吊绳(14),所述吊绳(14)的下端与把手主体(8)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装置(10)均为U形设计,所述固定装置(10)包括固定夹槽(1001)、紧定螺栓(1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云
申请(专利权)人:张孝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