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20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且上模的上表面设置有牵引脚,所述上模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条,且上模的下方设置有下模,所述上模的上表面对应于进料口的位置处设置有注塑口,且上模的内部位于注塑口的下方设置有上模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有氮气减压吸热的原理,能够高速对成模的内饰件进行降温成型,不仅提高了成型效果,还提高成型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设置有带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能够对进入模具的原材料进行搅拌使得原材料能够均匀进入模具内部,使得模仁内部的材料混合均匀,进一步的能够保障内饰件的质量。

A die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interior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模具
,具体是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模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覆盖件模具,这类模具主要是冷冲模,广义上的“汽车模具”是制造汽车上所有零件的模具总称,例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锻造模具、铸造蜡模、玻璃模具等。一般的来说现在市场上存在的内饰件模具只考虑到了成模,未能考虑模具在注塑过程中原材料从进料口中的流入模具的不均匀,导致成型的内饰件质量得不到保障,现在模具一般通过水冷降温,这种降温效率不够,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速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且上模的上表面设置有牵引脚,所述上模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条,且上模的下方设置有下模,所述上模的上表面对应于进料口的位置处设置有注塑口,且上模的内部位于注塑口的下方设置有上模仁,所述下模的一侧设置有气泵,且下模的一侧位于气泵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下模仁,且下模的上表面位于下模仁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模板,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内模柱,且下模的上表面位于内模柱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下模的一侧对应气泵的位置处设置有降温装置,且下模的一侧对应于进气管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有外模柱,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对应于外模柱的位置处设置有外模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位于气泵的一侧设置有氮气柜,且底座的内部位于氮气柜的上方设置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中段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氮气柜通过入气管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贯穿通孔与进气管连接,且连接管与横管贯穿连接,所述入气管的中段设置有电子阀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口包括上筒,所述上筒的下端设置有下筒,且上筒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扇叶,所述扇叶的下方处转动连接有外壳,且扇叶的下端位于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转杆的下方设置有马达,且外壳通过固定架与下筒的内表面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叶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所述外壳的整体呈封闭结构,所述下筒的下端与注塑口的上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模套的尺寸与外模柱相匹配,所述密封条为一种耐低温pp材质的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与气泵的进气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有氮气减压吸热的原理,能够高速对成模的内饰件进行降温成型,不仅提高了成型效果,还提高成型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设置有带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能够对进入模具的原材料进行搅拌使得原材料能够均匀进入模具内部,使得模仁内部的材料混合均匀,进一步的能够保障内饰件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中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中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中进料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牵引脚;2、密封条;3、下模;4、气泵;5、进气管;6、上模;7、进料口;71、转杆;72、马达;73、固定架;74、下筒;75、外壳;76、扇叶;77、上筒;8、注塑口;9、上模仁;10、外模柱;11、弹簧;12、下模仁;13、模板;14、内模柱;15、降温装置;151、横管;152、底座;153、连接管;154、入气管;155、氮气柜;16、通孔;17、外模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包括上模6,其特征在于,上模6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7,进料口7包括上筒77,上筒77的下端设置有下筒74,且上筒77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扇叶76,扇叶76的下方处转动连接有外壳75,且扇叶76的下端位于外壳7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杆71,外壳75的内部位于转杆71的下方设置有马达72,且外壳75通过固定架73与下筒74的内表面固定,马达72的转动会带动扇叶76的转动,进一步的能够使得从上筒77进入的原材料有搅拌效果,保证了原材料的混合均匀,固定架73的设置能够保证马达72的稳定性。扇叶76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外壳75的整体呈封闭结构,下筒74的下端与注塑口8的上端固定连接,不锈钢材质的构件能够保证扇叶76不会生锈,而对内饰件成模造成影响。上模6的上表面设置有牵引脚1,上模6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条2,且上模6的下方设置有下模3,上模6的上表面对应于进料口7的位置处设置有注塑口8,且上模6的内部位于注塑口8的下方设置有上模仁9,下模3的一侧设置有气泵4,且下模3的一侧位于气泵4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5,进气管5与气泵4的进气口连接,气泵4的出气端与降温装置15内部的氮气柜155连接,气泵4的连接方式能够保证氮气会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从而能够在降温以后继续对氮气柜155中的氮气压缩。下模3的上表面设置有下模仁12,且下模3的上表面位于下模仁1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模板13,下模3的上表面设置有内模柱14,且下模3的上表面位于内模柱14的一侧设置有弹簧11,下模3的一侧对应气泵4的位置处设置有降温装置15,降温装置15包括底座152,底座152的内部位于气泵4的一侧设置有氮气柜155,且底座152的内部位于氮气柜155的上方设置有横管151,横管151的中段设置有连接管153,连接管153与氮气柜155通过入气管154连接,氮气柜155中压缩的氮气从入气管154进入连接管153中,进一步的均匀分散至横管151中,高压的氮气泄压后会大量吸热。连接管153贯穿通孔16与进气管5连接,且连接管153与横管151贯穿连接,入气管154的中段设置有电子阀门,设置有电子阀门,能够通过阀门的开关进一步的控制氮气柜155中压缩的氮气进入横管151中降温,在压缩氮气的时候,保证氮气不会从横管151反向进入氮气柜155中。下模3的一侧对应于进气管5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6,弹簧11的上端设置有外模柱10,上模6的下表面对应于外模柱10的位置处设置有外模套17,外模套17的尺寸与外模柱10相匹配,密封条2为一种耐低温pp材质的构件,pp材质的构件能够保证密封条在低温下的寿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原材料从入料口7中经过注塑口8进入模仁中,对内饰件压模成型,马达72的转动会带动扇叶76的转动,进一步的能够使得从上筒77进入的原材料有搅拌效果,保证了原材料的混合均匀,氮气柜155中压缩的氮气从入气管154进入连接管153中,进一步的均匀分散至横管151中,高压的氮气泄压后会大量吸热,设置有电子阀门,能够通过阀门的开关进一步的控制氮气柜155中压缩的氮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包括上模(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6)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7),且上模(6)的上表面设置有牵引脚(1),所述上模(6)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条(2),且上模(6)的下方设置有下模(3),所述上模(6)的上表面对应于进料口(7)的位置处设置有注塑口(8),且上模(6)的内部位于注塑口(8)的下方设置有上模仁(9),所述下模(3)的一侧设置有气泵(4),且下模(3)的一侧位于气泵(4)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5),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设置有下模仁(12),且下模(3)的上表面位于下模仁(1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模板(13),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设置有内模柱(14),且下模(3)的上表面位于内模柱(14)的一侧设置有弹簧(11),所述下模(3)的一侧对应气泵(4)的位置处设置有降温装置(15),且下模(3)的一侧对应于进气管(5)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6),所述弹簧(11)的上端设置有外模柱(10),所述上模(6)的下表面对应于外模柱(10)的位置处设置有外模套(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包括上模(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6)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7),且上模(6)的上表面设置有牵引脚(1),所述上模(6)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条(2),且上模(6)的下方设置有下模(3),所述上模(6)的上表面对应于进料口(7)的位置处设置有注塑口(8),且上模(6)的内部位于注塑口(8)的下方设置有上模仁(9),所述下模(3)的一侧设置有气泵(4),且下模(3)的一侧位于气泵(4)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5),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设置有下模仁(12),且下模(3)的上表面位于下模仁(1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模板(13),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设置有内模柱(14),且下模(3)的上表面位于内模柱(14)的一侧设置有弹簧(11),所述下模(3)的一侧对应气泵(4)的位置处设置有降温装置(15),且下模(3)的一侧对应于进气管(5)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6),所述弹簧(11)的上端设置有外模柱(10),所述上模(6)的下表面对应于外模柱(10)的位置处设置有外模套(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15)包括底座(152),所述底座(152)的内部位于气泵(4)的一侧设置有氮气柜(155),且底座(152)的内部位于氮气柜(155)的上方设置有横管(151),所述横管(151)的中段设置有连接管(153),所述连接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宇谢桃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金格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