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布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844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0:39
锅炉布风结构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布风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锅炉布风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次风道,其特征在于一次风道与水冷风室5的进口相连,水冷风室5的出口通过水冷布风板1上的炉膛风帽2与炉膛底部床料层相连;水冷布风板1上设置有排渣口1.2;所述水冷布风板1以水冷风室5的顶部风室膜式壁5.1为基础,膜式壁扁钢5.2上均匀开孔,孔上焊接炉膛风帽2。

Boiler air distribu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布风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锅炉布风结构。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生物质垃圾发电项目的蓬勃兴起,国内已建成了一批生物质垃圾发电厂。生物质垃圾燃料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多样性,生物质垃圾燃料的燃烧特性、化学成分随季节、地域不断变化,且生物质垃圾燃料总体特性劣于煤,生物质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是最适应生物质垃圾发电技术的关键设备。在运行中,生物质垃圾燃料由炉膛3前集中均布的多个给料装置4通过炉膛前墙3.1进入炉膛3燃烧,生物质垃圾燃料沿炉膛宽度方向分布较均匀,而沿炉膛深度方向分布不均匀,生物质垃圾燃料会堆积在炉膛前墙3.1附近,剧烈燃烧,导致炉膛水冷壁受热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锅炉布风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一次风道,其特征在于一次风道与水冷风室5的进口相连,水冷风室5的出口通过水冷布风板1上的炉膛风帽2与炉膛底部床料层相连;水冷布风板1上设置有排渣口1.2;所述水冷布风板1以水冷风室5的顶部风室膜式壁5.1为基础,膜式壁扁钢5.2上均匀开孔,孔上焊接炉膛风帽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水冷布风板1上端面炉膛前墙3.1、炉膛后墙3.2处高,炉膛中心线处低,上端面与水平夹角γ=3º~4º;并按该高低趋势布置炉膛风帽2。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炉膛风帽2等距顺列布置,出风孔2.3与炉膛风帽2中心连线夹角α=40º~45º。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出风孔2.3向外下方倾斜角β=6º~10º。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每个所述炉膛风帽2设置沿周向布置有四个出风孔2.3。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顶部风室膜式壁5.1上与风帽外罩2.2之间敷设耐磨耐火浇注料层1.1。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炉膛风帽2采用钟罩式,进风管2.1顶部焊接风帽外罩2.2,沿进风管2.1上部圆周均开多个进风孔2.5,沿风帽外罩2.2下部圆周均开出风孔2.3;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进风孔2.5为上下两圈,交错布置。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进风管2.1下部套有风帽套管2.6,进风管2.1外壁与风帽套管2.6内壁留有1~2mm间隙;风帽套管2.6下端与膜式壁扁钢5.2焊接,上端与进风管2.1焊接。其次,本专利技术所述水冷布风板1上沿炉膛中心线在炉膛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排渣口1.2。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排渣口1.2周围布置的炉膛风帽2采用进风弯管2.4结构,进风弯管2.4上部为竖向管,竖向管下端向外下弯折。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次风通过一次风道进入水冷风室5,流经水冷布风板1上的炉膛风帽2进入炉膛底部床料料层,实现炉膛的物料均匀流化,提高锅炉燃烧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布风结构改善生物质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供风,均匀床层阻力,避免床料结团和分层流化,保证流化均匀,确保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附图1为生物质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俯视图。附图3为生物质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风帽安装布置示意图。附图4为图3A-A剖视图。附图5为生物质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布风板排渣口处炉膛风帽示意图。图中,水冷布风板1,耐磨耐火浇注料1.1,排渣口1.2,炉膛风帽2,进风管2.1,风帽外罩2.2,出风孔2.3,进风弯管2.4,进风孔2.5,风帽套管2.6,炉膛3,炉膛前墙3.1,炉膛后墙3.2,给料装置4,水冷风室5,顶部风室膜式壁5.1,膜式壁扁钢5.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次风道,一次风道与水冷风室5的进口相连,水冷风室5的出口通过水冷布风板1上的炉膛风帽2与炉膛底部床料料层相连。所述水冷布风板1上端面炉膛前墙3.1、炉膛后墙3.2处高,炉膛中心线处低,上端面与水平夹角γ=3º~4º;并按该高低趋势布置炉膛风帽2。所述炉膛风帽2等距顺列布置,出风孔2.3与炉膛风帽2中心连线夹角α=40º~45º。沿着倾斜结构水冷布风板1,采用炉膛风帽2总体按炉膛前墙3.1、炉膛后墙3.2处高,炉膛中心线处低的阶梯式布置,同时,每个炉膛风帽2安装时,等距顺列布置,出风孔2.3与炉膛风帽2中心连线夹角α=40º~45º,使一次风气流组成均匀的动力场,保证整个水冷布风板1实现床料均匀平稳流化、满足入炉燃料正常燃烧的要求。所述出风孔2.3向外下方倾斜角β=6º~10º。所述炉膛风帽2采用钟罩式,进风管2.1顶部焊接风帽外罩2.2,沿进风管2.1上部圆周均开多个进风孔2.5,沿风帽外罩2.2下部圆周开出风孔2.3;该出风孔2.3向下倾角β=6º~10º,避免气流直接吹扫布风板,同时保证风帽不堵灰、不漏渣。每个所述炉膛风帽2设置沿周向布置的四个出风孔2.3。所述进风管2.1下部套有风帽套管2.6,进风管2.1与风帽套管2.6留有1~2mm间隙,以抵消水冷壁热膨胀对炉膛风帽2的影响;风帽套管2.6下端与膜式壁扁钢5.2焊接,上端与进风管2.1焊接。所述水冷布风板1以水冷风室5的顶部风室膜式壁5.1为基础,膜式壁扁钢5.2上均匀开孔,孔上焊接炉膛风帽2。采用此结构,无需额外增设板材,只在水冷风室5上端设置炉膛风帽2即可。相邻膜式壁扁钢5.2之间为横条柱状体5.3,膜式壁扁钢5.2设置在柱状体5.3高度方向的中部。所述顶部风室膜式壁5.1上与风帽外罩2.2之间敷设耐磨耐火浇注料层1.1;保证水冷布风板1不被床料、物料和灰渣磨损。所述进风孔2.5为上下两圈,交错布置,进风更加均匀。所述水冷布风板1上沿炉膛中心线在炉膛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排渣口1.2(排渣口1.2与竖向管道连接,竖向管道穿过水冷风室5)。水冷布风板1上沿炉膛中心线对称设置2个排渣口1.2,与上端面炉膛前墙3.1、炉膛后墙3.2处高,炉膛中心线处低的水冷布风板1配合;便于顺利排渣,可以消除集中大渣口一旦发生堵渣将损坏布风板的风险,同时对称设置2个排渣口1.2可以相应减少每个排渣口的横截面积,减少集中大渣口对布风板整体强度的削弱。所述排渣口1.2周围布置的炉膛风帽2采用进风弯管2.4结构,进风弯管2.4上部为竖向管,竖向管下端向外下弯折。弥补顶部风室膜式壁5.1因开排渣口1.2让管,减少布置炉膛风帽2,有利布风均匀,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可采用水冷布风板1的水平截面积明显小于炉膛3的上部水平截面积的结构(即炉膛3纵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可调整一次风量,使通过水冷布风板1一次风量占锅炉总风量45%~50%,强化炉内床料流化。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锅炉布风结构,包括一次风道,其特征在于一次风道与水冷风室(5)的进口相连,水冷风室(5)的出口通过水冷布风板(1)上的炉膛风帽(2)与炉膛底部床料层相连;水冷布风板(1)上设置有排渣口(1.2);/n所述水冷布风板(1)以水冷风室(5)的顶部风室膜式壁(5.1)为基础,膜式壁扁钢(5.2)上均匀开孔,孔上焊接炉膛风帽(2)。/n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炉布风结构,包括一次风道,其特征在于一次风道与水冷风室(5)的进口相连,水冷风室(5)的出口通过水冷布风板(1)上的炉膛风帽(2)与炉膛底部床料层相连;水冷布风板(1)上设置有排渣口(1.2);
所述水冷布风板(1)以水冷风室(5)的顶部风室膜式壁(5.1)为基础,膜式壁扁钢(5.2)上均匀开孔,孔上焊接炉膛风帽(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布风板(1)上端面炉膛前墙(3.1)、炉膛后墙(3.2)处高,炉膛中心线处低,上端面与水平夹角γ=3º~4º;并按该高低趋势布置炉膛风帽(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风帽(2)等距顺列布置,出风孔(2.3)与炉膛风帽(2)中心连线夹角α=40º~45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锅炉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2.3)向外下方倾斜角β=6º~10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炉膛风帽(2)设置沿周向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献李振忠于洋郭蕾刘刚常艳梅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东管电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