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223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间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四组支腿、抽气管、抽风机和滤板;还包括抽气箱、连通管、多组喷水管、多组喷头、前插板、后插板、密封垫、连接板、挡板、排水管、挂板、连板、多组刷毛、左支板、右支板、收集箱和排渣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车间除尘装置,可去除粒径较小的粉尘,提高粉尘去除效果。

A dust removal device in worksh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间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间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车间是用来加工制造各种产品的场所,车间生产包括机械加工、纺织加工、化工生产等,在车间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粉尘,比如机械打磨、切割等,这些粉尘对车间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车间除尘装置是一种用于降低车间粉尘含量,降低粉尘对工作人员健康不良影响的装置,其在除尘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车间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四组支腿、抽气管、排气管、抽风机和滤板,除尘箱内部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四组支腿顶端分别与除尘箱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抽气管右端输出端和排气管左端输入端分别与除尘箱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通,抽风机安装在抽气管上,滤板安装在除尘箱内部下半区域并将除尘箱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抽气管和排气管分别位于滤板下侧和上侧;现有的车间除尘装置使用时,固定抽风机位置并打开抽风机,抽风机通过抽气管将车间的含尘空气抽入除尘箱内部,进入除尘箱内部的气体与滤板接触,含尘空气中的粉尘被滤板拦截在滤板下侧,透过滤板的气体为较为纯净的气体,此部分较为纯净的气体自排气管排出即可;现有的车间除尘装置使用中发现,滤板对粉尘的去除效果较差,粒径较小的粉尘会随空气一起透过滤板并自排气管排出,除尘效果较差,当滤板的孔径较小时,又会造成滤板堵塞,需要不断清洗滤板,使用合理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去除粒径较小的粉尘,提高粉尘去除效果的车间除尘装置。>本技术的一种车间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四组支腿、抽气管、抽风机和滤板,除尘箱内部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四组支腿顶端分别与除尘箱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还包括抽气箱、连通管、多组喷水管、多组喷头、前插板、后插板、密封垫、连接板、挡板、排水管、挂板、连板、多组刷毛、左支板、右支板、收集箱和排渣管,所述抽气箱左侧壁与除尘箱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抽气箱内部设置有第二工作腔,抽气管底端输入端与抽气箱顶面中央区域连通,抽风机安装在抽气管上,所述连通管左端输入端和右端输出端分别与除尘箱右侧壁上半区域和抽气箱左侧壁中央区域连通,除尘箱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透气孔和多组第二透气孔,所述多组喷水管底端输出端均与除尘箱顶面连通,多组喷水管底端输出端分别与多组喷头顶端连通,除尘箱内左侧壁下半区域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前插板左端和后插板左端分别完全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前插板右端和后插板右端分别与滤板左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除尘箱右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第一矩形孔,密封垫顶面与第一矩形孔内顶壁连接,所述连接板左端恰好穿过第一矩形孔,连接板左侧壁与滤板右侧壁连接,连接板右侧壁与挡板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挡板左侧壁与除尘箱右侧壁紧密接触,滤板将除尘箱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所述排水管顶端输入端与除尘箱底面中央区域连通,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挂板右侧壁与除尘箱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连板顶面与挂板底面左半区域连接,所述多组刷毛顶端均与连板底面连接,所述左支板底端和右支板底端均与除尘箱内底壁右半区域连接,所述收集箱放置于左支板和右支板上,收集箱内部设置有第三工作腔,收集箱顶面设置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与第三工作腔相通,收集箱右侧壁与除尘箱内右侧壁下半区域接触,收集箱底面设置有多组漏水孔,所述排渣管顶端输入端穿过除尘箱底面右半区域与收集箱底面中央区域连通,排渣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本技术的一种车间除尘装置,还包括前把手和后把手,所述前把手左端和后把手左端分别与挡板右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车间除尘装置,还包括多组滚轴和多组转筒,所述多组滚轴后端分别穿过多组转筒中央区域,多组滚轴前端和后端分别与除尘箱内前壁左下侧和内后壁左下侧连接,多组转筒顶端均与滤板底面左半区域接触。本技术的一种车间除尘装置,还包括左引流板和右引流板,所述左引流板左侧壁和右引流板右侧壁分别与除尘箱内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内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左引流板和右引流板分别位于多组第一透气孔和多组第二透气孔上侧。本技术的一种车间除尘装置,还包括筛板,所述筛板右侧壁与除尘箱内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并与连通管左端输入端接触。本技术的一种车间除尘装置,还包括四组万向轮,所述四组万向轮顶端分别与四组支腿底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车间除尘装置,所述前把手前后方向和后把手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二矩形孔和第三矩形孔。本技术的一种车间除尘装置,还包括前推杆和后推杆,所述前推杆和后推杆均为“L”形形状,前推杆横向部分右端和后推杆横向部分右端分别与除尘箱左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打开抽风机,抽风机通过抽气管向外侧抽气,使得除尘箱内部的空气进入抽气箱,从而使得外界的含尘空气通过多组第一透气孔和多组第二透气孔进入除尘箱内部,在此之前,打开多组喷水管,水自多组喷头喷向除尘箱内部,自多组第一透气孔和多组第二透气孔进入除尘箱内部的含尘空气与多组喷头喷出的水接触,粉尘随水一同落下,当含尘水与滤板接触时,滤板将不溶于水的粒径较大的粉尘拦截在滤板顶面,溶于水的粉尘或粒径小于滤板孔径的粉尘随水一同穿过滤板,除尘结束后,打开第一阀门,将水自除尘箱排出,向右拉动挡板,挡板通过连接板带动滤板向右滑动,滤板与多组刷毛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在滤板向右滑动时,多组刷毛将滤板上的杂质扫落,扫落的杂质直接落在位于滤板正下方的收集箱内,打开第二阀门,收集箱内的杂质自排渣管排出即可,水可以去除粒径较小的粉尘,提高粉尘去除效果,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除尘箱、前插板、后插板、连接板、挡板、前把手和后把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除尘箱;2、支腿;3、抽气管;4、抽风机;5、滤板;6、抽气箱;7、连通管;8、喷水管;9、喷头;10、前插板;11、后插板;12、密封垫;13、连接板;14、挡板;15、排水管;16、挂板;17、连板;18、刷毛;19、左支板;20、右支板;21、收集箱;22、排渣管;23、前把手;24、后把手;25、滚轴;26、转筒;27、左引流板;28、右引流板;29、筛板;30、万向轮;31、前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车间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1、四组支腿2、抽气管3、抽风机4和滤板5,除尘箱1内部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四组支腿2顶端分别与除尘箱1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还包括抽气箱6、连通管7、多组喷水管8、多组喷头9、前插板10、后插板11、密封垫12、连接板13、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间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1)、四组支腿(2)、抽气管(3)、抽风机(4)和滤板(5),除尘箱(1)内部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四组支腿(2)顶端分别与除尘箱(1)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气箱(6)、连通管(7)、多组喷水管(8)、多组喷头(9)、前插板(10)、后插板(11)、密封垫(12)、连接板(13)、挡板(14)、排水管(15)、挂板(16)、连板(17)、多组刷毛(18)、左支板(19)、右支板(20)、收集箱(21)和排渣管(22),所述抽气箱(6)左侧壁与除尘箱(1)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抽气箱(6)内部设置有第二工作腔,抽气管(3)底端输入端与抽气箱(6)顶面中央区域连通,抽风机(4)安装在抽气管(3)上,所述连通管(7)左端输入端和右端输出端分别与除尘箱(1)右侧壁上半区域和抽气箱(6)左侧壁中央区域连通,除尘箱(1)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透气孔和多组第二透气孔,所述多组喷水管(8)底端输出端均与除尘箱(1)顶面连通,多组喷水管(8)底端输出端分别与多组喷头(9)顶端连通,除尘箱(1)内左侧壁下半区域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前插板(10)左端和后插板(11)左端分别完全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前插板(10)右端和后插板(11)右端分别与滤板(5)左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除尘箱(1)右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第一矩形孔,密封垫(12)顶面与第一矩形孔内顶壁连接,所述连接板(13)左端恰好穿过第一矩形孔,连接板(13)左侧壁与滤板(5)右侧壁连接,连接板(13)右侧壁与挡板(14)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挡板(14)左侧壁与除尘箱(1)右侧壁紧密接触,滤板(5)将除尘箱(1)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所述排水管(15)顶端输入端与除尘箱(1)底面中央区域连通,排水管(1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挂板(16)右侧壁与除尘箱(1)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连板(17)顶面与挂板(16)底面左半区域连接,所述多组刷毛(18)顶端均与连板(17)底面连接所述左支板(19)底端和右支板(20)底端均与除尘箱(1)内底壁右半区域连接,所述收集箱(21)放置于左支板(19)和右支板(20)上,收集箱(21)内部设置有第三工作腔,收集箱(21)顶面设置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与第三工作腔相通,收集箱(21)右侧壁与除尘箱(1)内右侧壁下半区域接触,收集箱(21)底面设置有多组漏水孔,所述排渣管(22)顶端输入端穿过除尘箱(1)底面右半区域与收集箱(21)底面中央区域连通,排渣管(2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间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1)、四组支腿(2)、抽气管(3)、抽风机(4)和滤板(5),除尘箱(1)内部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四组支腿(2)顶端分别与除尘箱(1)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气箱(6)、连通管(7)、多组喷水管(8)、多组喷头(9)、前插板(10)、后插板(11)、密封垫(12)、连接板(13)、挡板(14)、排水管(15)、挂板(16)、连板(17)、多组刷毛(18)、左支板(19)、右支板(20)、收集箱(21)和排渣管(22),所述抽气箱(6)左侧壁与除尘箱(1)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抽气箱(6)内部设置有第二工作腔,抽气管(3)底端输入端与抽气箱(6)顶面中央区域连通,抽风机(4)安装在抽气管(3)上,所述连通管(7)左端输入端和右端输出端分别与除尘箱(1)右侧壁上半区域和抽气箱(6)左侧壁中央区域连通,除尘箱(1)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透气孔和多组第二透气孔,所述多组喷水管(8)底端输出端均与除尘箱(1)顶面连通,多组喷水管(8)底端输出端分别与多组喷头(9)顶端连通,除尘箱(1)内左侧壁下半区域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前插板(10)左端和后插板(11)左端分别完全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前插板(10)右端和后插板(11)右端分别与滤板(5)左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除尘箱(1)右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第一矩形孔,密封垫(12)顶面与第一矩形孔内顶壁连接,所述连接板(13)左端恰好穿过第一矩形孔,连接板(13)左侧壁与滤板(5)右侧壁连接,连接板(13)右侧壁与挡板(14)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挡板(14)左侧壁与除尘箱(1)右侧壁紧密接触,滤板(5)将除尘箱(1)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所述排水管(15)顶端输入端与除尘箱(1)底面中央区域连通,排水管(1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挂板(16)右侧壁与除尘箱(1)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连板(17)顶面与挂板(16)底面左半区域连接,所述多组刷毛(18)顶端均与连板(17)底面连接所述左支板(19)底端和右支板(20)底端均与除尘箱(1)内底壁右半区域连接,所述收集箱(21)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刘建华牛金涛苗茂杰刘龙
申请(专利权)人:诸城市福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