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若林专利>正文

一种挂杆及其夹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78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挂杆及其夹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杆体,杆体上设有用于悬挂物品的挂件部,杆体上设有夹持件,夹持件包括与杆体相固定的卡合部、锁合杆件于卡合部的扣合部,卡合部上设有用于卡住杆件的卡合缺口,卡合缺口的开口处两端形成收口。其具有以下特点:收口设置的卡合部使夹持结构与杆件的固定更加稳定,从而挂杆在桌子等平台的杆件上固定更加稳定;夹持结构与杆件的卡合以及锁合操作方便、可靠;杆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长短调节,使用方便;挂钩件两种状态固定稳定,且挂钩件使用时向两侧延展,增大了使用的便利性。

A hanging rod and its clamp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杆及其夹持结构
本技术涉及挂杆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挂杆及其夹持结构。
技术介绍
挂杆,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挂东西的工具。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在户外,一些袋子、需要悬挂以及不便接触地面的物品均可借助挂杆将其悬挂起来。传统上,挂杆可能是单独的立杆,直接立于地面或者借助桌子等放置平台进行固定。由于户外一方面讲究携带便捷、一方面讲究组装方便,大部分用户喜欢拼接式的结构,也即将挂杆和桌子等放置平台一起使用。虽然有很多挂杆通过和桌腿等杆件夹持的方式固定,但现在市面上通过夹持的方式和桌子等放置平台固定的挂杆通常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挂杆夹持结构,其可以稳定的将挂杆固定在桌子等放置平台的杆件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挂杆夹持结构,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上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卡合部、扣合部;所述卡合部的一侧与杆体相固定,另一侧设有用于卡住杆件的卡合缺口,所述卡合缺口的开口处两端呈收口设置,所述扣合部扣于卡合部的卡合缺口处,将杆件锁合于卡合部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合缺口的开口处两端点距离小于开口处靠近两端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收口,当将卡合部扣于桌子的杆件上时收口的设置起到了一定的预固定作用,使卡合部与杆件相对固定,此时,再借助扣合部的锁紧作用,将杆件紧紧夹住,使夹持结构与桌子的杆件稳稳固定,不仅固定稳定,而且防松效果好。优选的,所述卡合缺口所在的圆为椭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椭圆形设置使卡合缺口从其开口处到根部的内壁弧线过渡更加平顺,类似于蛋形,有利于固定杆件。优选的,所述扣合部包括扣合板、锁合扣合板于卡合部上的锁紧件,所述扣合板上设有连接端和锁紧端,所述连接端铰接于卡合部的一端,所述锁紧端通过锁紧件可锁紧于卡合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将卡合部卡于杆件后,转动扣合板即可封闭卡合缺口,再通过锁紧件进行锁合,夹持件和杆件的固定稳定,操作方便。优选的,所述锁紧端上设有U形卡口,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杆和锁紧帽,所述锁紧杆的一端铰接于卡合部远离连接端的一端,另一端可转向U形卡口内,所述锁紧帽螺纹连接于锁紧杆的非铰接端,并可通过螺纹旋近压紧锁紧端于卡合部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扣合板扣住杆件时,转动锁紧杆,使锁紧杆转入U形卡口内,此时,锁紧帽位于U形卡口远离卡合部的一侧;然后通过螺纹旋近锁紧帽,即可压紧扣合板于卡合部上,实现稳定锁合。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挂杆,其可以通过夹持结构稳定的固定在桌子等放置平台的杆件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挂杆,包括上述挂杆夹持结构,所述杆体上设有用于悬挂物品的挂件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挂杆通过夹持结构固定于杆件上后,即可通过挂件部实现物品的悬挂。优选的,所述杆体为伸缩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杆体的长度,使用方便。优选的,所述挂件部包括安装套和挂钩件,所述安装套的一端固定于杆体远离夹持件的一端,所述挂钩件包括中间杆、设于中间杆一端的悬挂部、设于中间杆另一端的弯钩部,所述安装套远离杆体的一端两侧设有放置缺口,所述安装套远离杆体的一端、位于两放置缺口之间设有供弯钩部勾住的固定轴,初始状态下所述挂钩件的弯钩部和中间杆经过安装套插入杆体内,悬挂部卡于放置缺口底部;使用状态下中间杆从杆体内伸出并旋转呈水平状态,弯钩部勾于固定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挂钩件相对安装套和杆体均未有实际固定方式,可以相对活动;初始状态下,也即挂构件收缩状态下,挂钩件的弯钩部和中间杆经过安装套整体插入杆体内,并依靠悬挂部卡于放置缺口底部,使悬挂部露出于安装套;使用时,抓住悬挂部,将挂构件整体向上拉,直到弯钩部勾住固定轴为止,然后向下转动中间杆使其抵于放置缺口的根部也即呈水平状态,从而挂钩件处于使用状态,可于悬挂部悬挂物品。优选的,所述安装套两侧的放置缺口呈错位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套和挂钩件的结构更加紧凑。优选的,所述安装套两侧、位于放置缺口根部处设有侧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侧耳可以增大挂钩件的放置面积,初始状态下,悬挂部可以抵于侧耳;使用状态下,中间杆可以抵于侧耳;从而提高两个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放置缺口的两侧壁设有限位凸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悬挂部可以由限位凸起限位,避免悬挂部向上运动;使用状态下,中间杆上侧可以抵于限位凸起,避免挂钩件晃动;从而提高两个状态下的挂钩件放置的稳定性。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收口设置的卡合部使夹持结构与杆件的固定更加稳定,从而挂杆在桌子等平台的杆件上固定更加稳定;2、夹持结构与杆件的卡合以及锁合操作方便、可靠;3、杆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长短调节,使用方便;4、挂钩件两种状态固定稳定,且挂钩件使用时向两侧延展,增大了使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旨在表示杆件与夹持件的关系;图3为实施例二中挂杆初始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挂件部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挂杆使用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放大图;图7为实施例二中挂钩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杆体;11、主杆;12、伸长杆;20、夹持件;21、卡合部;211、卡合缺口;22、扣合部;221、扣合板;2211、连接端;2212、锁紧端;222、锁紧件;2221、锁紧杆;2222、锁紧帽;30、挂件部;31、安装套;32、挂钩件;321、中间杆;322、悬挂部;323、弯钩部;41、U形卡口;43、放置缺口;44、固定轴;45、侧耳;46、限位凸起;100、杆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实施例一,一种挂杆夹持结构:如附图1和2所示,包括杆体10,杆体10上设有挂件部30和夹持件20。其中,夹持件20包括与杆体10相固定的卡合部21、锁合杆件于卡合部21的扣合部22。卡合部21上设有用于卡住杆件的卡合缺口211;此处,命卡合缺口211的开口处两端点距离为D,开口处靠近两端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小于d,从而卡合缺口211的开口处形成收口。因此当将卡合部21扣于桌子的杆件100上时收口的设置起到了一定的预固定作用。此处,卡合缺口211所在的圆选用椭圆,也即类似于蛋形,卡合缺口211从其开口处到根部的内壁弧线过渡平顺,更有利于固定杆件100。其中,扣合部22包括扣合板221、锁合扣合板221于卡合部21上的锁紧件222。扣合板221上设有连接端2211和锁紧端2212。连接端2211铰接于卡合部21的一端;锁紧端2212上设有U形卡口41。锁紧件222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杆夹持结构,包括杆体(10),所述杆体(10)上设有夹持件(20),其特征是:所述夹持件包括卡合部(21)、扣合部(22);/n所述卡合部(21)的一侧与杆体(10)相固定,另一侧设有用于卡住杆件的卡合缺口(211),所述卡合缺口(211)的开口处两端呈收口设置,所述扣合部(22)扣于卡合部(21)的卡合缺口(211)处,将杆件锁合于卡合部(2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杆夹持结构,包括杆体(10),所述杆体(10)上设有夹持件(20),其特征是:所述夹持件包括卡合部(21)、扣合部(22);
所述卡合部(21)的一侧与杆体(10)相固定,另一侧设有用于卡住杆件的卡合缺口(211),所述卡合缺口(211)的开口处两端呈收口设置,所述扣合部(22)扣于卡合部(21)的卡合缺口(211)处,将杆件锁合于卡合部(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杆夹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卡合缺口(211)所在的圆为椭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杆夹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扣合部(22)包括扣合板(221)、锁合扣合板(221)于卡合部(21)上的锁紧件(222),所述扣合板(221)上设有连接端(2211)和锁紧端(2212),所述连接端(2211)铰接于卡合部(21)的一端,所述锁紧端(2212)通过锁紧件(222)可锁紧于卡合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杆夹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紧端(2212)上设有U形卡口(41),所述锁紧件(222)包括锁紧杆(2221)和锁紧帽(2222),所述锁紧杆(2221)的一端铰接于卡合部(21)远离连接端(2211)的一端,另一端可转向U形卡口(41)内,所述锁紧帽(2222)螺纹连接于锁紧杆(2221)的非铰接端,并可通过螺纹旋近压紧锁紧端(2212)于卡合部(21)上。


5.一种挂杆,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若林
申请(专利权)人:徐若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