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斜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75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训练斜板,所述训练斜板包括,训练板,底座,训练板与底座形成的转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的限位支撑以及设置在训练板与底座之间的弹性块。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显著提高训练效果。

Training r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训练斜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训练设备
,特别是涉及训练斜板。
技术介绍
下肢功能关系人们日常行走与站立,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腿部功能出现异常,脑卒中病人更是出现脚内翻或外翻、足下垂等畸形。目前,市场上的腿部拉筋装置只能通过调节斜板的某一角度,实现腿部拉筋的需要,如通过调整下横杆在卡槽中的位置,调节垫板的倾斜位置,而且垫板的倾斜角度只有数档可调,不能实现垫板斜度的无极调节,或者通过电机驱动来调节斜板的倾斜角度,实现踏板倾斜角度的调整,但无法实现足部背屈和跖屈运动,使用中无法监测用户的运动数据。因此,设计一种符合足部运动状态,且能够拉伸腿部肌肉的运动装置,且能实时检测用户训练数据的踝足训练装置成为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斜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训练斜板不符合足部运动状态,无法充分拉伸腿部肌肉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训练斜板,所述训练斜板包括:底座;训练板,设置在底座上,具有足尖部或与所述足尖部相对应的足跟部;转动机构,由所述足尖部与所述底座转动铰接形成,或由所述足跟部与所述底座铰接形成;限位支撑,设置在训练板和底座间。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可选地,所述限位支撑位于所述转动机构一侧的所述底座上,所述限位支撑与训练板间设有弹性块。可选地,所述训练板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增阻机构,所述增阻机构一端与所述训练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称重传感器。可选地,所述训练板上设有倾角传感器。可选地,所述训练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防滑落挡板。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一扶手。可选地,所述扶手固定连接在靠近所述限位支撑一侧的所述底座上。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训练斜板,通过利用训练板的足尖部或者足跟部通过与底座铰接形成转动机构,同时在转动机构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支撑,使得训练板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带动使用者足部进行背屈或跖屈运动,实现足部锻炼的效果,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静脉曲张,同时由于限位支撑的存在,当人体重心位于转动副偏向限位支撑的一侧时,训练板处于平衡状态,从而提升器械的安全性能,此外,由于转动机构位于足尖部或足跟部,训练板在达到相同倾斜角度的条件下,本装置较回转中心位于足中部的装置高度更低,稳定性更好,使用者上下训练板更安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训练斜板的结构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训练斜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至图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训练斜板,所述训练斜板至少包括:训练板1、底座2,转动机构3以及限位支撑4、弹性块5,训练板1设置在底座2上,具有足尖部111或与足尖部111相对应的足跟部112,所述训练板2在足尖部111或足跟部112与底座1铰接,形成转动机构3,其中,底座1上设置有限位支撑4,用以限制转动机构3的转动角度,弹性块5设置在底座1与训练板2之间。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训练板1和底座2的不同位置上形成转动机构3,并且在底座1上形成限位支撑4,可实现站在训练板1上的使用者重心位于转动机构3偏向限位支撑4的一侧时,转动机构3不能转动,训练板1与限位支撑4接触,训练板1保持水平;当人体重心位于转动机构3偏向限位支撑4的对侧时,转动机构3可转动,训练板1与限位支撑4分离。如此,通过站在训练板1上足尖部111或足跟部112施力训练板1,使得训练板1相对于底座2上下往复转动,带动使用者足部进行背屈或跖屈运动,实现足部锻炼的效果,限位支撑4同时可提供良好的限位功能,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踩踏角度过大,避免训练板2倾覆,显著提升了安全性能。同时,为了形成转动机构3,训练板1的足尖部111或足跟部112与底座2可通过例如销轴转动连接,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时站在训练板1上有效转动足尖或足跟,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为了减小训练板与限位支撑间的刚性冲击,训练板1与底座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与限位支撑4相适应的弹性块5。弹性块5可通过例如嵌入方式与限位支撑4相适应,从而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作用,使得训练板1保持水平,增加器械的稳固性能,提升器械的安全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限位支撑4所述转动机构一侧的所述底座上,所述限位支撑与训练板间设有弹性块,也即是说限位支撑4的位置与转动机构3的位置应当是相对的,如此便可通过将限位支撑4安装在对立于转动机构3的一侧,实现对转动机构3的限位功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限位支撑4例如是形成在底座1上的凹形槽结构,其与弹性块5在形状与大小上相互适应,从而使得弹性块5可以扣紧于限位支撑4内,从而保证使用者在踩下足尖部111或者足跟部112的时候,限位支撑4可实现缓冲减震功能。此外,通过将弹性块5和限位支撑4实现大小与形状上的相适应,从而使得二者的分离也更为简便。无需使用者花费大量力气,器械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为了使得底座2与训练板1形成转动机构3,同时提升该训练斜板的稳固性,便于限位支撑4的安装。底座2包括一底板211与设置在底板211上的支撑架212,其中,训练板1与支撑架212形成转动机构3。支撑架212的存在不仅可以使得底座2和训练板1形成转动副即转动机构3,从而保证当人体重心位于转动机构3的前后两侧时,训练板1实现前仰与后翻,带动人体足部进行背屈和跖屈动作,同时,还可以为训练板1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使得训练板1与底座2之间的稳定性更强,进一步地提升器材的安全性能。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212的形状不受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架212例如为两个长方形的挡板分别设置在底座211的左右两侧并与训练板1形成转动机构3。长方形的挡板做支撑架212,不仅可以提供限位支撑4,同时可保证训练板1被限位支撑4限位时,训练板1与支撑架212水平重合,保证在限位状态下训练板1的水平稳固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训练的需要,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训练斜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训练板,设置在底座上,具有足尖部或与所述足尖部相对应的足跟部;/n转动机构,由所述足尖部与所述底座铰接形成,或由所述足跟部与所述底座铰接形成;/n限位支撑,设置在所述训练板与底座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训练斜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训练板,设置在底座上,具有足尖部或与所述足尖部相对应的足跟部;
转动机构,由所述足尖部与所述底座铰接形成,或由所述足跟部与所述底座铰接形成;
限位支撑,设置在所述训练板与底座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底板;以及
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撑位于所述转动机构一侧的所述底座上,所述限位支撑与训练板间设有弹性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刘鹏陈宝亮肖飞云陆益民刘正士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