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握力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355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握力圈,包括外圈和设在所述外圈外周的固指块,所述固指块沿所述外圈周向排布有两个套指孔,所述固指块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绑带,且绑带套接在外圈的两端面边缘,所述外圈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接有外增圈,所述外增圈内侧卡接有内增圈,所述内增圈的内侧卡接有内圈,所述外圈为椭圆形,所述外圈的外侧中间处等距固定有若干个触点。将内增圈套接在外增圈内侧的边卡内,锻炼强度最大时,需要将内圈卡接在内增圈内侧的边卡内,通过内圈、内增圈和外增圈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调节,方便做针对性锻炼,通过固指块和套指孔的设置,可根据需求改变操作方式,增加实用性。

A grip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握力圈
本技术涉及锻炼器材
,具体为一种握力圈。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锻炼场所有健身房、游泳馆等,但都无法满足人们日常便携式锻炼的目的。握力圈做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一种健身器材,其体积小,方便携带,可有效的改善人体手掌的握力,增强手部力量。现有的握力圈通过其自身材质具有的弹性,赋予锻炼的作用,但其锻炼的强度无法调节,无法适用于不同人群使用,在家庭使用中较为不便;现有的握力圈分为指套和便捷式,指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但不便携,携带不便,便携式在使用中施力不便,现需要一种可拆卸式,方便使用,且可有效调节锻炼强度的握力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力圈,具备可调节锻炼强度,适合不同人群使用和可拆卸,便于不同操作习惯者使用的优点,解决现有装置强度不可改变和不可拆卸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握力圈,包括外圈和固指块,所述固指块的中间处两侧均开设有套指孔,所述固指块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绑带,且绑带套接在外圈的两侧,所述外圈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接有外增圈,所述外增圈内侧卡接有内增圈,所述内增圈的内侧卡接有内圈。优选的,所述绑带通过固定带相连接,且固定带卡接外圈的下端两侧,所述绑带和固定带均为弹性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外圈、内圈、内增圈和外增圈均为乳胶材质。优选的,所述固指块(9)上的两个套指孔(10)分别用于固定同一个手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中随机的两个手指。优选的,所述外圈(1)在使用时被手掌握持。优选的,所述内增圈和外增圈的内侧均固定有边卡,所述内增圈通过边卡卡接有内圈,所述外增圈通过边卡卡接有内增圈。优选的,所述内圈、内增圈和外增圈的宽度相同,且外圈的宽度大于外增圈的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绑带和边卡,当需要使用套指孔上,将固指块下端的绑带拉扯开,将两个绑带分别套接在外圈的两侧,通过固定带绑缚外圈的下端固定,通过绑带和固定带将固指块固定在外圈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中随机的两个手指穿过套指孔,手掌握外圈进行使用,增加锻炼强度时,将外增圈套接在外圈内侧的凹槽内,进一步加强时,将内增圈套接在外增圈内侧的边卡内,锻炼强度最大时,需要将内圈卡接在内增圈内侧的边卡内,通过内圈、内增圈和外增圈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调节,方便做针对性锻炼,通过固指块和套指孔的设置,可根据需求改变操作方式,增加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圈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圈;2、触点;3、内圈;4、绑带;5、固定带;6、内增圈;7、边卡;8、外增圈;9、固指块;10、套指孔;1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握力圈,包括外圈1和固指块9,固指块9的中间处两侧均开设有套指孔10,固指块9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绑带4,且绑带4套接在外圈1的两侧,绑带4通过固定带5相连接,且固定带5卡接外圈1的下端两侧,绑带4和固定带5均为弹性橡胶材质。外圈1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卡接有外增圈8,外增圈8内侧卡接有内增圈6,内增圈6的内侧卡接有内圈3,内增圈6和外增圈8的内侧均固定有边卡7,内增圈6通过边卡7卡接有内圈3,外增圈8通过边卡7卡接有内增圈6,外圈1为椭圆形,外圈1的外侧中间处等距固定有触点2,外圈1、内圈3、内增圈6和外增圈8均为乳胶材质,内圈3、内增圈6和外增圈8的宽度相同,且外圈1的宽度大于外增圈8的宽度,当需要使用套指孔10上,将固指块9下端的绑带4拉扯开,将两个绑带4分别套接在外圈1的两侧,通过固定带5绑缚外圈1的下端固定,通过绑带4和固定带5将固指块9固定在外圈1上,中指和无名指穿过套指孔10,手掌握外圈1进行使用,增加锻炼强度时,将外增圈8套接在外圈1内侧的凹槽11内,进一步加强时,将内增圈6套接在外增圈8内侧的边卡7内,锻炼强度最大时,需要将内圈3卡接在内增圈6内侧的边卡7内,通过内圈3、内增圈6和外增圈8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调节,方便做针对性锻炼,通过固指块9和套指孔10的设置,可根据需求改变操作方式,增加实用性。工作原理:本技术工作中,当需要使用套指孔10上,将固指块9下端的绑带4拉扯开,将两个绑带4分别套接在外圈1的两侧,通过固定带5绑缚外圈1的下端固定,中指和无名指穿过套指孔10,手掌握外圈1进行使用,增加锻炼强度时,将外增圈8套接在外圈1内侧的凹槽11内,进一步加强时,将内增圈6套接在外增圈8内侧的边卡7内,锻炼强度最大时,需要将内圈3卡接在内增圈6内侧的边卡7内。以上即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握力圈,包括外圈(1)和设在所述外圈(1)外周的固指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指块(9)沿所述外圈(1)周向排布有两个套指孔(10),所述固指块(9)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绑带(4),且绑带(4)套接在外圈(1)的两端面边缘,所述外圈(1)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卡接有外增圈(8),所述外增圈(8)内侧卡接有内增圈(6),所述内增圈(6)的内侧卡接有内圈(3),所述外圈(1)为椭圆形,所述外圈(1)的外侧中间处等距固定有若干个触点(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握力圈,包括外圈(1)和设在所述外圈(1)外周的固指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指块(9)沿所述外圈(1)周向排布有两个套指孔(10),所述固指块(9)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绑带(4),且绑带(4)套接在外圈(1)的两端面边缘,所述外圈(1)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卡接有外增圈(8),所述外增圈(8)内侧卡接有内增圈(6),所述内增圈(6)的内侧卡接有内圈(3),所述外圈(1)为椭圆形,所述外圈(1)的外侧中间处等距固定有若干个触点(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握力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4)通过固定带(5)相连接,且固定带(5)卡接外圈(1)的下端两侧,所述绑带(4)和固定带(5)均为弹性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握力圈,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壮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银网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