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轮发电机顶轴绝缘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167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水轮发电机顶轴绝缘检测结构。由铜连接片、聚酰亚胺薄膜、下滑环、上滑环、绝缘螺杆、电刷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聚酰亚胺薄膜在顶轴与滑转子之间起到绝缘作用,并通过检测滑转子的上滑环、下滑环之间的电阻以及下滑环对地的电阻来检测绝缘结构是否被破坏。

A detection structure for the top shaft insulation of Hydro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轮发电机顶轴绝缘检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轮发电机顶轴绝缘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水轮发电机运行时,会在转轴上产生感应交变电势(轴电压),在转子上方的回路中会有交变电流流过,即轴电流。若电流通过导轴承,会对导轴承产生电腐蚀,进而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为了防止轴电流对导轴承的电腐蚀及对机组结构的破坏,设计了一种在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在顶轴和滑转子之间的可检测的绝缘薄膜夹铜连接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水轮发电机顶轴绝缘检测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由铜连接片、第一聚酰亚胺薄膜、第二聚酰亚胺薄膜、下滑环、上滑环、绝缘螺杆、电刷组成。在顶轴与滑转子之间依次绕包并引出第一聚酰亚胺薄膜、铜连接片、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后,将铜连接片连接到下滑环,电刷与下滑环、上滑环分别连接,绝缘螺杆将上滑环、下滑环固定在滑转子的上端。第一聚酰亚胺薄膜、第二聚酰亚胺薄膜为绝缘材料,所述的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夹在顶轴与铜连接片的中间,所述的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夹在铜连接片与滑转子的中间,所述的铜连接片夹在第一聚酰亚胺薄膜与第二聚酰亚胺薄膜中间。技术效果:传统的水轮发电机组顶轴结构,无法检测轴绝缘。轴电流可能对导轴承产生电腐蚀,对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危害。本技术可以通过聚酰亚胺薄膜在顶轴与滑转子之间起到绝缘作用,并通过检测滑转子的上滑环、下滑环之间的电阻以及下滑环对地的电阻来检测绝缘结构是否被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轮发电机顶轴绝缘检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水轮发电机顶轴绝缘检测结构。在顶轴8与滑转子9之间依次绕包并引出第一聚酰亚胺薄膜2、铜连接片1、第二聚酰亚胺薄膜3后,将铜连接片1连接到下滑环4,电刷7与下滑环4、上滑环5分别接触,绝缘螺杆6将上滑环5、下滑环4固定在滑转子9的上端。用电刷7检测下滑环4与上滑环5之间的电阻。若电阻较大,则说明铜连接片1与滑转子9之间的第二聚酰亚胺薄膜3的绝缘未失效。若电阻极小,则说明铜连接片1与滑转子9之间的第二聚酰亚胺薄膜3的绝缘失效。用电刷7检测下滑环4与地之间的电阻。若电阻较大,则说明铜连接片1与顶轴8之间的第一聚酰亚胺薄膜2的绝缘未失效。若电阻极小,则说明连接片1与顶轴8之间的第一聚酰亚胺薄膜2的绝缘失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轮发电机顶轴绝缘检测结构,其特征是:由铜连接片(1)、第一聚酰亚胺薄膜(2)、第二聚酰亚胺薄膜(3)、下滑环(4)、上滑环(5)、绝缘螺杆(6)、电刷(7)组成,在顶轴(8)与滑转子(9)之间依次绕包并引出第一聚酰亚胺薄膜(2)、铜连接片(1)、第二聚酰亚胺薄膜(3)后,将铜连接片(1)连接到下滑环(4),电刷(7)与下滑环(4)、上滑环(5)分别连接,绝缘螺杆(6)将上滑环(5)、下滑环(4)固定在滑转子(9)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轮发电机顶轴绝缘检测结构,其特征是:由铜连接片(1)、第一聚酰亚胺薄膜(2)、第二聚酰亚胺薄膜(3)、下滑环(4)、上滑环(5)、绝缘螺杆(6)、电刷(7)组成,在顶轴(8)与滑转子(9)之间依次绕包并引出第一聚酰亚胺薄膜(2)、铜连接片(1)、第二聚酰亚胺薄膜(3)后,将铜连接片(1)连接到下滑环(4),电刷(7)与下滑环(4)、上滑环(5)分别连接,绝缘螺杆(6)将上滑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倩倩尹和松宋德强胡纪岭王永江柳瑞肖玉鑫宋洪占陈爽李悦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牡丹江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