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116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主电机、辅电机、连接主电机与辅电机及空预器本体的换向齿轮箱,换向齿轮箱包括分别连接主电机和辅电机的两个输入部分和一个连接空预器本体的输出部分,所述输出部分包括一输出传动轴,两输入部份分别包括一输入传动轴,所述输出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一永磁联轴器与两输入传动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实现在空预器电机驱动系统中的一主一辅电机动力输入切换时,操作简单快捷,齿轮箱故障率低。

A main motor drive system of air pre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机驱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空预器即空气预热器,即是锅炉尾部烟道中的烟气通过内部的散热片将进入锅炉前的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的受热面,是一种用于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性能,降低能量消耗的设备。空气预热器一般分为板式、回转式和管式三种,但是在现有应用中,以回转式为主,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在工作时会缓慢的旋转,烟气会进入空预器的烟气侧后再被排出,而烟气中携带的热量会为空预器中的散热片所吸收,之后空预器缓慢旋转,散热片运动到空气侧,再将热量传递给进入锅炉前的空气,经过空预器后的空气进入炉内,加速了燃料的干燥、着火和燃烧过程,保证了锅炉内的稳定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也实现了对烟气余热的利用,节能环保。为保证空预器能够持续不间断的工作,一般在空预器上会连接两动力驱动系统,一主一辅,避免在一套驱动系统出现故障后空预器停机不能工作的问题,为实现一主一辅两动力驱动系统的连接和安装,一般需要借助齿轮箱,又称离合器,实现驱动电机动力输入的切换,在切换时,需要手动调节离合器内部齿轮传动位置,操作不便,且齿轮箱易发生故障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实现在空预器电机驱动系统中的一主一辅电机动力输入切换时,操作简单快捷,齿轮箱故障率低。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主电机、辅电机、连接主电机与辅电机及空预器本体的换向齿轮箱,所述换向齿轮箱包括分别连接主电机和辅电机的两个输入部分和一个连接空预器本体的输出部分,所述输出部分包括一输出传动轴,两输入部份分别包括一输入传动轴,所述输出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一永磁联轴器与两输入传动轴连接。优选地,所述永磁联轴器包括与输出传动轴端部连接的被动旋转端和与输入传动轴端部连接的主动旋转端。优选地,所述主动旋转端套设在被动旋转端外部,所述被动旋转端包括固定在输出传动轴端部的永磁体铁轭,所述永磁体铁扼上安装有永磁体,所述主动旋转端包括固定在输入传动轴端部的导体铁扼,所述导体铁扼上固定有铜套,所述铜套上连接有电源电路,所述铜套与永磁体之间留有气隙。优选地,永磁体铁扼呈圆柱筒状,包括筒口、筒底和筒壁,所述筒底设置有安装孔,输入传动轴穿过安装孔并固定,在筒壁外侧面上均布设置有永磁体安装槽,所述永磁体置于永磁体安装槽内,在筒口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压紧永磁体。优选地,所述筒底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套接在输出传动轴上并通过键与输出传动轴固定,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在输出传动轴端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与筒底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优选地,所述永磁体安装槽深度方向为圆柱筒状的永磁体铁扼径向方向,所述永磁体安装槽为燕尾槽。优选地,所述导体铁扼为一圆柱板,所述铜套安装在圆柱板靠近被动旋转端的侧面,所述铜套两端分别连接有导电头,两导电头接入电源电路。优选地,所述导电头包括与铜套接触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远离铜套侧面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换向齿轮箱固定。优选地,所述圆柱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套接在输入传动轴上并通过键与输入传动轴固定,所述第四安装板固定在输入传动轴端部,所述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均与圆柱板固定安装。优选地,所述铜套外部设置有支撑弧板,所述支撑弧板远离铜套侧面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另一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换向齿轮箱固定。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在连接主电机、辅电机和空预器本体的换向齿轮箱内设置两永磁联轴器,利用两永磁联轴器分别实现主电机和辅电机的动力输入传动连接,一方面使得动力传动不需要机械接触安装,降低各个部件的故障率,另一方面避免了主辅电机切换时,不需要对换向齿轮箱进行离合操作,简化了操作过程和操作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换向齿轮箱的故障率,避免换向齿轮箱内齿轮因离合操作出现损坏和故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永磁联轴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永磁联轴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主电机02、辅电机03、连接主电机02与辅电机03及空预器本体04的换向齿轮箱1,换向齿轮箱1包括分别连接主电机02和辅电机03的两个输入部分2/3和一个连接空预器本体04的输出部分4,输出部分4包括一输出传动轴6,两输入部份2/3分别包括一输入传动轴7,输出传动轴6两端分别通过一永磁联轴器5与两输入传动轴7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永磁联轴器5采用永磁体与通电铜套结合,可以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实现控制联轴器传动与否;本技术方案中,两永磁联轴器5分别实现主电机02和辅电机03分别与空预器本体04之间的动力驱动传动,在主电机02和辅电机03工作选择和切换中,仅需要控制对应电路通断,操作简单快捷,甚至可以实现不停机切换,即空预器本体04不停机,无间隙切换主电机02和辅电机03工作;不需要对换向齿轮箱1内的传动齿轮和传动轴等进行离合操作,降低了换向齿轮箱1的故障率,延长换向齿轮箱1内部件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永磁联轴器5包括与输出传动轴6端部连接的被动旋转端和与输入传动轴7端部连接的主动旋转端,主动旋转端套设在被动旋转端外部。如图2和图3所示,被动旋转端包括固定在输出传动轴6端部的永磁体铁轭9,永磁体铁扼9上安装有永磁体8,主动旋转端包括固定在输入传动轴7端部的导体铁扼13,导体铁扼13上固定有铜套23,铜套23上连接有电源电路,铜套23与永磁体8之间留有气隙24。基于上两段的技术方案,分别利用主电机02或辅电机03带动铜套23旋转,同时通过控制连接铜套23的电源电路通断实现控制对应永磁联轴器5工作与否,即利用主电机02或辅电机03旋转带动通电铜套23旋转,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带动对应的永磁体8旋转,带动与永磁体8间接连接的输出传动轴6旋转,实现主电机02或辅电机03动力驱动的传动。如图2和图3所示,永磁体铁扼9呈圆柱筒状,包括筒口、筒底和筒壁,筒底设置有安装孔,输入传动轴6穿过安装孔并固定,在筒壁外侧面上均布设置有永磁体安装槽25,永磁体8置于永磁体安装槽25内,在筒口固定有压板26,压板26压紧永磁体8,永磁体安装槽25深度方向为圆柱筒状的永磁体铁扼9径向方向,永磁体安装槽25为燕尾槽;燕尾槽和压板26均是为了实现对永磁体8的固定而设置,燕尾槽的设置,特别是使得永磁体8在径向方向上的固定,避免了永磁体8在径向方向上的外固定,减少部件设置,简化结构,压板26有效的实现了永磁体8在永磁体铁扼9轴向方向上的固定,避免了永磁体8在高速旋转中滑动问题。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主电机、辅电机、连接主电机与辅电机及空预器本体的换向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齿轮箱包括分别连接主电机和辅电机的两个输入部分和一个连接空预器本体的输出部分,所述输出部分包括一输出传动轴,两输入部份分别包括一输入传动轴,所述输出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一永磁联轴器与两输入传动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主电机、辅电机、连接主电机与辅电机及空预器本体的换向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齿轮箱包括分别连接主电机和辅电机的两个输入部分和一个连接空预器本体的输出部分,所述输出部分包括一输出传动轴,两输入部份分别包括一输入传动轴,所述输出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一永磁联轴器与两输入传动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联轴器包括与输出传动轴端部连接的被动旋转端和与输入传动轴端部连接的主动旋转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旋转端套设在被动旋转端外部,所述被动旋转端包括固定在输出传动轴端部的永磁体铁轭,所述永磁体铁扼上安装有永磁体,所述主动旋转端包括固定在输入传动轴端部的导体铁扼,所述导体铁扼上固定有铜套,所述铜套上连接有电源电路,所述铜套与永磁体之间留有气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铁扼呈圆柱筒状,包括筒口、筒底和筒壁,所述筒底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输入传动轴穿过安装孔并固定,在筒壁外侧面上均布设置有永磁体安装槽,所述永磁体置于永磁体安装槽内,在筒口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压紧永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预器主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底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修昆余竹艳许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渥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