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叠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052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题为“光学叠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车辆的后视镜中使用的光学叠堆,其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光学叠堆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并粘结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电致变色介质。光学叠堆还包括通过粘合剂层粘结到第一透明基板的聚合物镜膜。第一透明基板设置在聚合物镜膜和电致变色介质之间。对于从约450nm延伸到约6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每个波长并且对于一种或多种偏振态,聚合物镜膜反射至少80%的垂直入射光。电致变色介质被构造成在实质上透明的状态和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之间切换。此外,与金属反射层相比,聚合物镜膜将电致变色介质的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改善了至少1.5%。

Optical st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叠堆
本公开整体涉及光学叠堆,并且具体地涉及在后视镜中使用的光学叠堆。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EC)装置通常可在漂白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EC装置通常包括电致变色层,该电致变色层由于施加电压而可逆地改变其光学状态。自动调光镜(ADM)是一种用于车辆应用的EC装置。ADM通常在漂白状态下像镜子一样,并在检测到眩光时自动切换到有色状态。在有色状态下,ADM通常变暗,从而提供防眩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车辆的后视镜中使用的光学叠堆。光学叠堆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光学叠堆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并粘结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电致变色介质。光学叠堆还包括通过粘合剂层粘结到第一透明基板的聚合物镜膜。第一透明基板设置在聚合物镜膜和电致变色介质之间。聚合物镜膜包括多个交替的聚合物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每一者具有小于约400纳米(nm)的平均厚度。第一层和第二层具有相应的折射率:沿第一偏振态的n1x和n2x,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平面中的沿与第一偏振态正交的第二偏振态的n1y和n2y,沿与第一偏振态和第二偏振态正交的z轴的n1z和n2z,使得对于从约450nm延伸至约6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每个波长:n1x和n1y中的每一者比n1z大至少0.15;n1x和n1y之间的差值小于约0.05;n2x、n2y和n2z之间的最大差值小于约0.02;n1x和n2x之间的差值大于约0.15;并且对于第一偏振态和第二偏振态中的每一者,聚合物镜膜反射至少80%的垂直入射光;电致变色介质被构造成在实质上透明的状态和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之间切换。此外,与金属反射层相比,聚合物镜膜将电致变色介质的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改善了至少1.5%。附图说明考虑到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可更全面地理解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图中使用的相似数字指代相似的部件。然而,应当理解,在给定图中使用数字指代部件不旨在限制另一图中用相同数字标记的部件。图1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后视镜的示例性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光学叠堆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光学叠堆中的聚合物镜膜的示意性剖视图;并且图4是示出两个电致变色装置的反射光谱的示例性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中,参考形成其一部分的附图,并且其中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了各种实施方案。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或实质的情况下,能够设想并作出其它实施方案。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不应被视为具有限制意义。如本文所用,被称为“透明”、“实质上透明”或“光学透明”的组件允许可见光穿过其而没有明显的散射,使得位于相对侧上的物体是可见的。类似地,处于“实质上透明的状态”的部件允许可见光穿过其而没有明显的散射,使得位于相对侧上的物体是可见的。如本文所用,被称为“不透明”、“实质上不透明”或“光学不透明”的部件阻挡大部分入射光,使得位于相对侧上的物体不可见。类似地,处于“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的部件阻挡大部分入射光,使得位于相对侧上的物体不可见。电致变色(EC)装置包括电致变色层,该电致变色层可基于施加电压而可逆地改变其光学状态。EC装置可基于电致变色层的光学状态而在漂白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EC装置可用作车辆应用中的后视镜。在这种情况下,EC装置可在漂白状态下充当镜子。此外,EC装置可在检测到眩光时切换到有色状态。在有色状态下,EC装置与漂白状态相比可变暗,从而提供防眩光功能。常规的EC装置包括用于反射入射光的金属反射层(例如,铝、银等)。相比之下,本公开的EC装置包括具有聚合物镜膜的光学叠堆。本公开的光学叠堆还包括电致变色介质,该电致变色介质被构造成在实质上透明的状态和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之间切换。与金属反射层相比,聚合物镜膜可改善电致变色介质的实质上透明的状态和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因此,与金属反射层相比,聚合物镜膜可在电致变色介质的实质上透明的状态下提供更明亮的观察体验。此外,与金属反射层相比,聚合物镜膜可在电致变色介质的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下提供更好的光吸收能力。另外,与金属反射层相比,聚合物镜膜可减少实质上透明的状态和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之间的切换时间。因此,与金属反射层相比,聚合物镜膜可提供从实质上透明的状态到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的更快切换,从而保护用户免于遭受更长持续时间的突然眩光。现在参照附图,图1示出了包括内部后视镜310(下文中称为“后视镜310”)和至少一个外部后视镜320(下文中称为“后视镜320”)的车辆300。后视镜310设置在车辆300内。此外,后视镜310可安装在车辆300的前挡风玻璃的顶部附近。后视镜310可直接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或安装在与前挡风玻璃相邻的面板上。后视镜310可通过双旋转支架可调节地安装,允许后视镜310根据驾驶员的高度和/或视角进行调节。后视镜310可使驾驶员能够通过车辆300的后窗或后挡风玻璃向后观察。后视镜320设置在车辆300的外部的在一个侧面处。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车辆300包括两个后视镜320,一个在车辆300的每一个侧面上。后视镜320还可称为侧视镜或侧翼后视镜。后视镜320可设置在车辆300的A柱附近。此外,后视镜320可以可调节地安装在车辆300的侧面上,例如,门上、挡泥板上等等。后视镜320可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设置有手动和/或远程调节,例如,垂直、水平和/或枢转调节。后视镜32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转向信号指示器。后视镜320可帮助驾驶员查看设置在车辆300后方和侧面的区域。当正确对准时,后视镜320可使驾驶员能够观察盲点中的区域。如图1所示的后视镜310,320的形状和配置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公开可与具有任何替代形状和配置的后视镜一起使用。尽管车辆300在图1中被示为乘用车,但是本公开的后视镜可与其它类型的车辆一起使用,例如,公共汽车、卡车、越野车辆、摩托车、飞机、自行车、有轨电车、机车、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的重型车辆等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后视镜310和后视镜320中的至少一个是自动调光镜,其可自动调暗以减少眩光。图2示出了在车辆300的后视镜310和/或后视镜320中使用的光学叠堆200。光学叠堆200可启用自动调光功能。光学叠堆200可设置在后视镜310和/或后视镜320的相应外壳内。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光学叠堆20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0、第二透明基板20和设置并粘结到第一透明基板10和第二透明基板20的电致变色介质30。光学叠堆200还包括设置在电致变色介质30与第一透明基板10和第二透明基板20中的每一者之间的透明导电电极40或50。具体地,透明导电电极40(下文中称为“电极40”)设置在电致变色介质30和第一透明基板10之间。此外,透明导电电极50(下文中称为“电极50”)设置在电致变色介质30和第二透明基板20之间。光学叠堆200还包括通过粘合剂层70粘结到第一透明基板10的聚合物镜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车辆的后视镜中使用的光学叠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叠堆包括:/n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n电致变色介质,所述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并粘结到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n透明导电电极,所述透明导电电极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介质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的每一者之间;以及/n聚合物镜膜,所述聚合物镜膜通过粘合剂层粘结到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置在所述聚合物镜膜和所述电致变色介质之间,所述聚合物镜膜包括多个交替的聚合物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中的每一者具有小于约400nm的平均厚度,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具有相应的折射率:沿第一偏振态的n1x和n2x,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平面中的沿与所述第一偏振态正交的第二偏振态的n1y和n2y,以及沿与所述第一偏振态和所述第二偏振态正交的z轴的n1z和n2z,使得对于从约450nm延伸到约6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每个波长:/nn1x和n1y中的每一者比n1z大至少0.15;/nn1x和n1y之间的差值小于约0.05;/nn2x、n2y和n2z之间的最大差值小于约0.02;/nn1x和n2x之间的差值大于约0.15;并且/n对于所述第一偏振态和所述第二偏振态中的每一者,所述聚合物镜膜反射至少80%的垂直入射光;/n其中所述电致变色介质被构造成在实质上透明的状态和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其中与金属反射层相比,所述聚合物镜膜将所述电致变色介质的所述实质上不透明的状态改善了至少1.5%。/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0 US 62/831,7611.一种在车辆的后视镜中使用的光学叠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叠堆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
电致变色介质,所述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并粘结到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
透明导电电极,所述透明导电电极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介质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的每一者之间;以及
聚合物镜膜,所述聚合物镜膜通过粘合剂层粘结到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置在所述聚合物镜膜和所述电致变色介质之间,所述聚合物镜膜包括多个交替的聚合物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中的每一者具有小于约400nm的平均厚度,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具有相应的折射率:沿第一偏振态的n1x和n2x,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平面中的沿与所述第一偏振态正交的第二偏振态的n1y和n2y,以及沿与所述第一偏振态和所述第二偏振态正交的z轴的n1z和n2z,使得对于从约450nm延伸到约6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每个波长:
n1x和n1y中的每一者比n1z大至少0.15;
n1x和n1y之间的差值小于约0.05;
n2x、n2y和n2z之间的最大差值小于约0.02;
n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继暐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