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雾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91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雾发生装置,用于加热液体以产生烟雾,所述烟雾发生装置包括一储油箱、进气口以及第一出烟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一出烟口设于储油箱的相对两端;所述储油箱包括外腔筒与内腔筒,所述外腔筒套接于所述内腔筒外周侧,且所述外腔筒与所述内腔筒之间形成一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的液体可流至所述内腔筒内;所述内腔筒内设有发热丝以及包覆所述发热丝的外周侧的吸油棉,所述发热丝加热所述吸油棉吸收的液体以形成烟雾。通过将外腔筒套接于内腔筒外周侧、将发热丝设置为螺旋状结构以及将吸油棉包覆在所述发热丝的外周侧,使烟雾发生装置的体积减小,也使发热丝能在能耗较低且耗油量较小的条件下快速生成烟雾。

A smoke gener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雾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维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雾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动力装置存在的常见故障有管道泄漏,为避免这一现象出现,会通过相应的烟雾发生装置对汽车管道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现有的烟雾发生装置体积较大,产生烟雾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烟雾发生装置体积大、产生烟雾的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烟雾发生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烟雾发生装置,用于加热液体以产生烟雾,所述烟雾发生装置包括一储油箱、进气口以及第一出烟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一出烟口设于储油箱的相对两端;所述储油箱包括外腔筒与内腔筒,所述外腔筒套接于所述内腔筒外周侧,且所述外腔筒与所述内腔筒之间形成一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的液体可流至所述内腔筒内;所述内腔筒内设有发热丝以及包覆所述发热丝的外周侧的吸油棉,所述发热丝加热所述吸油棉吸收的液体以形成烟雾。优选地,所述外腔筒两端盖合有外密封盖,所述内腔筒两端盖合有内密封盖,所述进气口以及第一出烟口依次穿过所述外密封盖及内密封盖。优选地,所述外密封盖与内密封盖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外腔筒的筒壁处设有一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液体可经由所述注油口注入储油腔;所述外腔筒的筒壁处还设有一液位观察窗口,所述液位观察窗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用于观测液体位于储油腔内部的油量情况。优选地,所述内腔筒的筒壁处设有至少一过油孔,储油腔内的液体可经过所述过油孔流至内腔筒内。优选地,所述发热丝设为螺旋状结构,所述发热丝通过自身的弹性张力将所述吸油棉外扩并抵持于所述内腔筒的内侧筒壁上。优选地,所述烟雾发生装置还包括一烟雾净化装置,所述烟雾净化装置一端与第一出烟口连接;所述烟雾净化装置包括分离箱、进烟口、第二出烟口和分离件,所述分离箱内形成一空间,所述分离件设于所述分离箱内,所述进烟口和第二出烟口与所述分离箱内的空间连通,且所述进烟口对应所述分离件表面设置。优选地,所述分离件的表面设为粗糙表面。优选地,所述烟雾净化装置还包括排油口,所述分离件与所述排油口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分离件可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中空的分离柱的结构,所述分离柱远离所述排油口一端可连通有一备用口,所述备用口处盖合有第二盖体,使分离箱拓展出一个可根据需要实现与外界连通或闭合的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烟雾发生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与现有技术中储油箱与发烟装置分离设置不同,所述烟雾发生装置的储油箱与发烟装置设置为外腔筒套接于内腔筒外周侧,使烟雾发生装置的体积减小;在所述发烟装置中,通过设置为螺旋状结构的发热丝以及包覆所述发热丝的外周侧的吸油棉,发热丝外周侧与吸油棉的充分接触,使发热丝能在能耗较低且耗油量较小的条件下快速生成烟雾。2、通过设置一液位观察窗口,用于观测液体位于外腔筒内部的油量情况,便于用户实时观察储油腔内液体的使用情况,从而向储油箱内补充液体。3、可均匀分布的过油孔,使液体的渗入保持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也使用户可以控制油量大小,从而使液体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减少油量的损耗。4、所述发热丝通过自身的弹性张力将所述吸油棉外扩并抵持于所述内腔筒的内侧筒壁上,使吸油棉处于既可快速的吸收液体也可避免渗透过多液体以致向吸油棉中心膨胀的平衡状态,同时,使内腔筒中部的通道顺畅,利于烟雾流通。5、通过将所述发热丝设置为螺旋状结构使所述发热丝与吸油棉保持适当的接触面积以便发热丝通电后产生烟雾,避免了发热丝的浪费,促进了发烟装置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产生烟雾的效率,也使通电所需的能耗降低。6、由于发热丝两端的导线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因此烟雾发生装置可在外部电路的控制下发生烟雾。7、由于所述分离件靠近分离箱的外表面为粗糙表面,使从进烟口流入的烟雾通过与分离件增加接触面积的方式将油雾与烟气分离,从而使油雾从排油口处流出,也使烟气从第二出烟口处释放。8、通过在所述分离件远离所述排油口一端设置备用口,使分离箱拓展出一个可根据需要实现与外界连通或闭合的出口,将排油口与注油口连接,可通过备用口向储油腔注入液体,也可为加速气体流通以及清理烟雾净化装置提供了便利。9、所述烟雾净化装置的第二出烟口处可设置过滤网,用于吸附烟气的中的杂质及有害物质,从而实现对流出的烟气进行进一步的净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烟雾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烟雾发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烟雾发生装置和烟雾净化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烟雾净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烟雾发生装置;10、发烟装置;11、储油箱;111、外腔筒;1111、外密封盖;1113、注油口;1115、液位观察窗口;112、储油腔;113、内腔筒;1131、内密封盖;1133、过油孔;1135、吸油棉;1137、发热丝;13、进气口;15、第一出烟口;2、烟雾净化装置;21、分离箱;211、第一盖体;213、分离件;215、备用口;217、第二盖体;23、进烟口;25、第二出烟口;27、排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烟雾发生装置1,用于加热液体以产生烟雾,所述烟雾发生装置1包括一储油箱11、进气口13以及第一出烟口15,所述进气口13与所述第一出烟口15设置于所述储油箱11的相对两端。所述储油箱11用于容纳液体以及发烟装置10,所述进气口13用于通入外部的空气或其他惰性气体,所述第一出烟口15用于释放储油箱11内部的烟雾。可以理解,所述储油箱11包括外腔筒111与内腔筒113,所述外腔筒111与所述内腔筒113都为筒状结构,所述外腔筒111套接于所述内腔筒113外周侧,且所述外腔筒111与所述内腔筒113之间形成一储油腔112。所述储油腔112内的液体可流至所述内腔筒内加热后产生烟雾。具体地,所述外腔筒111的两端盖合有外密封盖1111,所述内腔筒113的两端盖合有内密封盖1131,所述进气口13以及第一出烟口15依次穿过所述外密封盖1111及内密封盖1131,使得所述进气口13以及第一出烟口15与所述内腔筒113连通。当所述进气口13通气后,使发烟装置10生成的烟雾得以流通,从而使烟雾从第一出烟口15处流出。进一步地,所述外密封盖1111盖合于所述外腔筒111时可与盖合于内腔筒113的内密封盖1131紧密贴合,有助于将内腔筒113定位于储油箱11内部,便于发烟装置10生成的烟雾从内腔筒113内部流至第一出烟口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雾发生装置,用于加热液体以产生烟雾,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装置包括一储油箱、进气口以及第一出烟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一出烟口设于储油箱的相对两端;所述储油箱包括外腔筒与内腔筒,所述外腔筒套接于所述内腔筒外周侧,且所述外腔筒与所述内腔筒之间形成一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的液体可流至所述内腔筒内;/n所述内腔筒内设有发热丝以及包覆所述发热丝的外周侧的吸油棉,所述发热丝加热所述吸油棉吸收的液体以形成烟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雾发生装置,用于加热液体以产生烟雾,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装置包括一储油箱、进气口以及第一出烟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一出烟口设于储油箱的相对两端;所述储油箱包括外腔筒与内腔筒,所述外腔筒套接于所述内腔筒外周侧,且所述外腔筒与所述内腔筒之间形成一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的液体可流至所述内腔筒内;
所述内腔筒内设有发热丝以及包覆所述发热丝的外周侧的吸油棉,所述发热丝加热所述吸油棉吸收的液体以形成烟雾。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筒两端盖合有外密封盖,所述内腔筒两端盖合有内密封盖,所述进气口以及第一出烟口依次穿过所述外密封盖及内密封盖。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盖与内密封盖紧密贴合。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筒的筒壁处设有一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液体可经由所述注油口注入储油腔;所述外腔筒的筒壁处还设有一液位观察窗口,所述液位观察窗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用于观测液体位于储油腔内部的油量情况。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筒的筒壁处设有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轲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