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燕燕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23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座、万向轮和支撑柱,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四个万向轮呈矩形均匀分布,底座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顶端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顶端设置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表面四周设置有护栏,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驱动箱,驱动箱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设置的万向轮可将该施工平台轻松的移至需要使用的地方,工作人员通过爬梯爬上工作平台上,通过设置的护栏,对工作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工作人员掉落到工作平台下方,同时防止了施工工具掉落砸伤路人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施工平台的安全性。

A multi-functional construction platform that is easy to m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其中施工平台是较为常见的设备之一。现有的施工平台主要为框架结构,安装完毕后无法移动,只能拆除重新安装,使用起来较为麻烦,且安全性能较低,并且支撑架都是采用固定不可伸缩式,导致工作人员在施工时行动较不便,当需要对高处施工时,还需要进行重新拆装调整高度,浪费人们的时间和体力,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座、万向轮和支撑柱,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四个万向轮呈矩形均匀分布,底座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顶端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顶端设置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表面四周设置有护栏,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驱动箱,驱动箱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轴部连接丝杆,丝杆延伸至驱动箱内腔并通过轴承与驱动箱转动连接,且丝杆上套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套,两个螺纹套顶端均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两个连杆顶端延伸至驱动箱上方并交叉分布,且两个连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连杆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工作平台底部,所述工作平台一侧设置有爬梯,工作平台另一侧设置有导向轮,所述护栏靠近导向轮一侧顶端设置有两个支架,支架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轴部连接有绕线轮,绕线轮位于两个支架之间,并通过轴承与支架转动连接,且绕线轮上缠绕有绳索,绳索端部绕过导向轮并设置有物料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两个加强杆,且两个加强杆交叉分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杆以中间部位划分为左螺纹与右螺纹,且两个螺纹套分别位于左螺纹与右螺纹上,并与丝杆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套底部设置有滑块,驱动箱底部内壁设置有与滑块对应的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槽内腔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滑块侧壁,弹簧另一端连接滑槽内壁。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箱顶端设置有开口,开口的尺寸与连杆的尺寸相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靠近爬梯一侧设置有滑杆,爬梯底部靠近滑杆一侧设置有滑套,滑套与滑杆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设置的万向轮可将该施工平台轻松的移至需要使用的地方,工作人员通过爬梯爬上工作平台上,通过设置的护栏,对工作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工作人员掉落到工作平台下方,同时防止了施工工具掉落砸伤路人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施工平台的安全性。2、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使得丝杆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螺纹套相对移动,并在两个连杆的作用下,可对工作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对高处进行施工,适应了不同的作业高度,更加全面的施工,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体力,从而给人们在建筑施工时带来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3、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及在绕线轮、绳索、导向轮和物料框的作用下,便于将地面上的物料输送至工作平台上,避免了传统的人为向上抛送物料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便捷,且保护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中驱动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中驱动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中绕线轮与护栏的连接图。图中:1-底座、2-万向轮、3-支撑柱、4-液压缸、5-工作平台、6-护栏、7-驱动箱、8-加强杆、9-连杆、10-爬梯、11-滑杆、12-滑套、13-绕线轮、14-导向轮、15-绳索、16-物料框、17-第一电机、18-丝杆、19-螺纹套、20-滑块、21-滑槽、22-弹簧、23-开口、24-第二电机、25-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座1、万向轮2和支撑柱3,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2,四个万向轮2呈矩形均匀分布,底座1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顶端设置有液压缸4,液压缸4顶端设置有工作平台5,工作平台5上表面四周设置有护栏6,两个所述支撑柱3之间设置有驱动箱7,驱动箱7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17轴部连接丝杆18,丝杆18延伸至驱动箱7内腔并通过轴承与驱动箱7转动连接,且丝杆18上套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套19,两个螺纹套19顶端均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9,两个连杆9顶端延伸至驱动箱7上方并交叉分布,且两个连杆9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连杆9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工作平台5底部,所述工作平台5一侧设置有爬梯10,工作平台5另一侧设置有导向轮14,所述护栏6靠近导向轮14一侧顶端设置有两个支架25,支架25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轴部连接有绕线轮13,绕线轮13位于两个支架25之间,并通过轴承与支架25转动连接,且绕线轮13上缠绕有绳索15,绳索15端部绕过导向轮14并设置有物料框16。两个所述支撑柱3之间设置有两个加强杆8,且两个加强杆8交叉分布。所述丝杆18以中间部位划分为左螺纹与右螺纹,且两个螺纹套19分别位于左螺纹与右螺纹上,并与丝杆18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19底部设置有滑块20,驱动箱7底部内壁设置有与滑块20对应的滑槽21,滑块20与滑槽21滑动连接。所述滑槽21内腔设置有弹簧22,弹簧22一端连接滑块20侧壁,弹簧22另一端连接滑槽21内壁。所述驱动箱7顶端设置有开口23,开口23的尺寸与连杆9的尺寸相等。所述支撑柱3靠近爬梯10一侧设置有滑杆11,爬梯10底部靠近滑杆11一侧设置有滑套12,滑套12与滑杆11滑动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设置的万向轮2可将该施工平台轻松的移至需要使用的地方,工作人员通过爬梯10爬上工作平台5上,通过设置的护栏6,对工作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座(1)、万向轮(2)和支撑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2),四个万向轮(2)呈矩形均匀分布,底座(1)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顶端设置有液压缸(4),液压缸(4)顶端设置有工作平台(5),工作平台(5)上表面四周设置有护栏(6),两个所述支撑柱(3)之间设置有驱动箱(7),驱动箱(7)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17)轴部连接丝杆(18),丝杆(18)延伸至驱动箱(7)内腔并通过轴承与驱动箱(7)转动连接,且丝杆(18)上套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套(19),两个螺纹套(19)顶端均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9),两个连杆(9)顶端延伸至驱动箱(7)上方并交叉分布,且两个连杆(9)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连杆(9)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工作平台(5)底部,所述工作平台(5)一侧设置有爬梯(10),工作平台(5)另一侧设置有导向轮(14),所述护栏(6)靠近导向轮(14)一侧顶端设置有两个支架(25),支架(25)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轴部连接有绕线轮(13),绕线轮(13)位于两个支架(25)之间,并通过轴承与支架(25)转动连接,且绕线轮(13)上缠绕有绳索(15),绳索(15)端部绕过导向轮(14)并设置有物料框(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座(1)、万向轮(2)和支撑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2),四个万向轮(2)呈矩形均匀分布,底座(1)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顶端设置有液压缸(4),液压缸(4)顶端设置有工作平台(5),工作平台(5)上表面四周设置有护栏(6),两个所述支撑柱(3)之间设置有驱动箱(7),驱动箱(7)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17)轴部连接丝杆(18),丝杆(18)延伸至驱动箱(7)内腔并通过轴承与驱动箱(7)转动连接,且丝杆(18)上套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套(19),两个螺纹套(19)顶端均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9),两个连杆(9)顶端延伸至驱动箱(7)上方并交叉分布,且两个连杆(9)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连杆(9)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工作平台(5)底部,所述工作平台(5)一侧设置有爬梯(10),工作平台(5)另一侧设置有导向轮(14),所述护栏(6)靠近导向轮(14)一侧顶端设置有两个支架(25),支架(25)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轴部连接有绕线轮(13),绕线轮(13)位于两个支架(25)之间,并通过轴承与支架(25)转动连接,且绕线轮(13)上缠绕有绳索(15),绳索(15)端部绕过导向轮(14)并设置有物料框(16)。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燕燕
申请(专利权)人:罗燕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