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21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元件和光束控制部件。光束控制部件包括入射面、出射面、背面、突出部以及散射部。在包含中心轴的剖面中,从发光装置射出且光度最大的两束光所成的角度为150°以上。在包含中心轴的剖面中,使规定的光以60°的入射角入射并由散射部反射后的光中的、最大光量的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的光线所成的角度的平均值为5°以上。

Light emitting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透射式图像显示装置中,有时使用直下式的面光源装置作为背光源。近年来,开始使用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直下式的面光源装置。例如,直下式的面光源装置具有:基板、分别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及多个光束控制部件(透镜)的多个发光装置、以及光漫射部件。发光元件例如是白色发光二极管等发光二极管(LED)。多个发光装置在基板上配置为矩阵状。在固定于基板上的各发光元件之上,分别配置有将从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向沿基板的面方向扩展的光束控制部件。从发光装置射出的光被光漫射部件漫射,呈面状地照射被照射部件(例如液晶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发光元件、和包含入射面、背面及出射面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入射面是在与发光元件相对地配置的背面上形成的凹部的内表面,且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背面是从凹部的开口缘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面。出射面配置于入射面的相反侧,使由入射面入射的光向外部射出。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由入射面入射至光束控制部件的内部。入射至光束控制部件的内部的光到达出射面。到达出射面的光中的大部分的光从出射面射出至外部。此时,从出射面射出的光通过出射面而以相对于发光元件的光轴扩展的方式折射并射出。另外,入射至出射面的光中的另一部分的光由出射面内反射之后,由背面再次内反射,并从出射面的外缘部射出至光束控制部件的外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436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光装置的光束控制部件中,有时在背面的外缘部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将该光束控制部件配置于基板时的定向等中使用。在该情况下,由出射面内反射后的光中的一部分的光在由背面反射之后,从突出部的侧面射出。从突出部的侧面射出的光向发光装置的正上方部行进,因此有可能朝向发光装置的上部附近的光过多而产生辉度不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在外周部具有突出部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不易产生由从突出部射出的光所引起的辉度不均。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发光装置的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元件、和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束控制部件,该发光装置中,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包括:入射面,是以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向背面侧开口的凹部的内表面,且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出射面,以与所述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于正面侧,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外部射出;背面,从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突出部,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出射面与所述背面之间,从所述背面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散射部,配置于所述背面的一部分,使到达的光散射,在包含所述中心轴的虚拟平面上,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且光度最大的两束光所成的角度为150°以上,所述散射部在所述背面中配置于,从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中心射出、由所述入射面入射、接着由所述出射面和所述背面依次反射、接着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射出的光到达的区域,在所述虚拟平面上,在从所述中心轴侧以60°的入射角将光照射至所述散射部并使其反射时,对于由所述散射部反射后的光线,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平均值为5°以上,该第一角度是最大光量的第一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且反射角比所述第一光线大的第二光线所成的角度,该第二角度是所述第一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且反射角比所述第一光线小的第三光线所成的角度,当在所述背面中比所述散射部更靠中心侧且与所述散射部相邻的区域被从所述中心轴侧以60°的入射角照射光并使该光反射时,对于由所述背面反射后的光线,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的平均值小于3°,该第三角度是最大光量的第四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且反射角比所述第四光线大的第五光线所成的角度,该第四角度是所述第四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且反射角比所述第四光线小的第六光线所成的角度。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以及光漫射部件,该光漫射部件使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的光漫射并透射。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具有: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部件,该显示部件被照射从所述面光源装置射出的光。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当在光束控制部件的外周部设置有突出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射出的光不易产生不均。附图说明图1A、图1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A、图2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A~图4D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中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图5A是发光装置中的光路图的一部分,图5B是从发光元件射出并由出射面内反射后的光在背面处的辉度分布。图6A是表示关于发光装置的漫射性的仿真结果的曲线图,图6B是表示比较例的发光装置的光漫射板上的辉度分布的图。图7A~图7C是表示测定半值角的方法的图。图8A、图8B是表示辉度与半值角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A、图9B是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和比较例的发光装置中的光路图。图10A~图10D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中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图11A、图11B是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和比较例的发光装置中的光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代表例,对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等的面光源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面光源装置及发光装置的结构)图1A~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图1A是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100的俯视图,图1B是主视图。图2A是图1B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图2B是图1A所示的B-B线的剖面图。图3是面光源装置100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如图1A、图1B、图2A、图2B以及图3所示,面光源装置100具有壳体110、多个发光装置200以及光漫射板120。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0能够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等。另外,如图1B所示,面光源装置100通过与液晶面板等显示部件(被照射部件)107(在图6B中以虚线表示)组合,还能够作为显示装置100’来使用。多个发光装置200在壳体110的底板112上配置为矩阵状。底板112的内表面作为漫射反射面发挥功能。另外,在壳体110的顶板114设置有开口部。光漫射板120以覆盖该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作为发光面发挥功能。发光面的大小例如可以设为约400mm×约700mm。在将多个发光装置200配置为矩阵状的情况下的第一方向(图2A所示的X方向)上的发光装置200的中心间距离(间距)、和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图2A所示的Y方向)上的发光装置200的中心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元件、和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束控制部件,该发光装置中,/n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包括:/n入射面,是以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向背面侧开口的凹部的内表面,且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n出射面,以与所述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于正面侧,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外部射出;/n背面,从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向径向外侧延伸;/n突出部,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出射面与所述背面之间,从所述背面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n散射部,配置于所述背面的一部分,使到达的光散射,/n在包含所述中心轴的虚拟平面上,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且光度最大的两束光所成的角度为150°以上,/n所述散射部在所述背面中配置于,从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中心射出、由所述入射面入射、接着由所述出射面和所述背面依次反射、接着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射出的光到达的区域,/n在所述虚拟平面上,在从所述中心轴侧以60°的入射角将光照射至所述散射部并使其反射时,对于由所述散射部反射后的光线,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平均值为5°以上,该第一角度是最大光量的第一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且反射角比所述第一光线大的第二光线所成的角度,该第二角度是所述第一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且反射角比所述第一光线小的第三光线所成的角度,/n当在所述背面中比所述散射部更靠中心侧且与所述散射部相邻的区域被从所述中心轴侧以60°的入射角照射光并使该光反射时,对于由所述背面反射后的光线,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的平均值小于3°,该第三角度是最大光量的第四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且反射角比所述第四光线大的第五光线所成的角度,该第四角度是所述第四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且反射角比所述第四光线小的第六光线所成的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06 JP 2017-1714961.一种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元件、和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束控制部件,该发光装置中,
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包括:
入射面,是以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向背面侧开口的凹部的内表面,且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
出射面,以与所述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于正面侧,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外部射出;
背面,从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突出部,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出射面与所述背面之间,从所述背面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
散射部,配置于所述背面的一部分,使到达的光散射,
在包含所述中心轴的虚拟平面上,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且光度最大的两束光所成的角度为150°以上,
所述散射部在所述背面中配置于,从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中心射出、由所述入射面入射、接着由所述出射面和所述背面依次反射、接着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射出的光到达的区域,
在所述虚拟平面上,在从所述中心轴侧以60°的入射角将光照射至所述散射部并使其反射时,对于由所述散射部反射后的光线,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平均值为5°以上,该第一角度是最大光量的第一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且反射角比所述第一光线大的第二光线所成的角度,该第二角度是所述第一光线与光量相对于最大光量为50%且反射角比所述第一光线小的第三光线所成的角度,
当在所述背面中比所述散射部更靠中心侧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持田俊彦奥山浩朗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