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21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元件和光束控制部件。光束控制部件具有:入射面、出射面、背面、支脚部及漫射部。凹部的开口缘部位于比发光元件的正面侧的面更靠背面侧的位置。支脚部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基部位于比径向外侧的外侧基部更靠背面侧的位置。支脚部的径向外侧的侧面包含部分出射面,该部分出射面以随着远离中心轴而靠近正面侧的方式倾斜。从发光元件的侧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由入射面入射之后,不经由其他面而从部分出射面向外部射出,并从漫射部再次入射至光束控制部件的内部。

Light emitting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透射式图像显示装置中,有时使用直下式的面光源装置作为背光源。近年来,开始使用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直下式的面光源装置。例如,直下式的面光源装置具有基板(电路基板)、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及多个光束控制部件(透镜)的发光装置(发光模块)、以及光漫射部件。发光元件例如是白色发光二极管等发光二极管(LED)。多个发光元件在基板上配置为网格状。在各发光元件之上配置有将从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向沿基板的面方向扩展的光束控制部件。从光束控制部件射出的光被光漫射部件漫射,呈面状地照射被照射部件(例如液晶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元件及多个光束控制部件。光束控制部件具有:入射面,与发光元件相对地配置;出射面,配置于入射面的相反侧;凸缘,将入射面和出射面连上;圆柱形状的支脚部,形成于入射面侧的背面。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被光束控制部件扩展以对光漫射板的较宽范围进行照射。从各光束控制部件到达光漫射板的光在被漫射的同时从光漫射板透射,从而对面状的被照射部件均匀地进行照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330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光装置中,相对于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出射角度较大的光有可能在由入射面入射之后,一次从支脚部的侧面射出,再次从背面入射,并从出射面向光束控制部件的正上方射出。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光装置中,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成为朝向光束控制部件的正上方的光,因此有可能在光漫射板上产生明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被照射面上产生明部的发光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发光装置的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元件、以及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束控制部件,该发光装置中,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具有:入射面,该入射面是以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向背面侧开口的凹部的内表面,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出射面,以与所述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于正面侧,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外部射出;背面,形成为远离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支脚部,从所述背面向背面侧突出;以及漫射部,配置于比所述支脚部更靠径向外侧的所述背面,使到达的光漫射,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位于比所述发光元件的正面侧的面更靠背面侧的位置,所述支脚部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基部位于比径向外侧的外侧基部更靠背面侧的位置,所述支脚部的径向外侧的侧面包含部分出射面,该部分出射面以随着远离所述中心轴而靠近正面侧的方式倾斜,从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由所述入射面入射之后,不经由其他面而从所述部分出射面向外部射出,并从所述漫射部再次入射至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内部。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以及光漫射部件,该光漫射部件使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的光漫射并透射。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具有: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部件,该显示部件被照射从所述面光源装置射出的光。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能够抑制在被照射面上产生明部的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A、图1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A、图2B是表示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面光源装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图5A~图5D是表示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图6A、图6B是表示支脚部的结构的图。图7A、图7B是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的光路图。图8A、图8B是比较例的发光装置中的光路图。图9A、图9B是表示变形例的支脚部的结构的图。图10A、图10B是变形例的发光装置中的光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代表例,对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等的、将发光装置配置为网格状的面光源装置进行说明。(面光源装置及发光装置的结构)图1~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0的俯视图,图1B是主视图。图2A是图1B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图2B是图1A所示的B-B线的剖面图。图3是面光源装置100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如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3所示,面光源装置100具有壳体110、多个发光装置200、以及光漫射板(被照射面)120。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100能够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等。另外,如图1B所示,面光源装置100通过与液晶面板等显示部件(被照射部件)107(图1B中用虚线表示)组合,还能够作为显示装置100’来使用。多个发光装置200在壳体110的底板112上的基板210配置为网格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方网格状)。底板112的内表面作为漫射反射面发挥功能。另外,在壳体110的顶板114设置有开口部。光漫射板120以塞住该开口部的方式配置,并作为发光面发挥功能。发光面的大小例如为约400mm×约700mm。多个发光装置200分别以固定的间隔配置在基板210上。多个基板210分别固定在壳体110的底板112上的规定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发光元件220的发光中心(上表面的中心)位于构成正方网格状的方式,配置多个发光装置200。多个发光装置200分别具有发光元件220和光束控制部件300。发光元件220是面光源装置100的光源,安装于基板210上。发光元件220例如是白色发光二极管等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元件220以其发光中心(上表面的中心)位于光束控制部件300的中心轴CA上的方式配置(参照图3)。从安装容易且发光效率高的观点来看,优选发光元件220是板上芯片(COB,ChipOnBoard)型的LED。已知COB型的LED比以往的LED向侧方方向射出更多的光。在COB型的LED等发光元件220中,由于向侧面方向射出大量的光,因而需要使向发光元件220的侧方方向射出的光更多地向光束控制部件300入射。由此,优选发光元件220的上表面(上侧的发光面)配置于比后述的凹部312的下端(开口缘部)更靠正面侧(光漫射板120侧)的位置。即,发光元件220以发光元件220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凹部312的空间内的方式配置。光束控制部件300是透镜,固定于基板210上。光束控制部件300以相对于中心轴CA向径向外侧扩展的方式控制从发光元件220射出的光的配光。光束控制部件300以其中心轴CA与发光元件220的光轴OA重合的方式,配置于发光元件220之上(参照图3)。此外,后述的光束控制部件300的入射面310及出射面320旋转对称,且它们的旋转轴与发光元件220的光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元件、以及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束控制部件,该发光装置中,/n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具有:/n入射面,该入射面是以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向背面侧开口的凹部的内表面,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n出射面,以与所述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于正面侧,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外部射出;/n背面,形成为远离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n支脚部,从所述背面向背面侧突出;以及/n漫射部,配置于比所述支脚部更靠径向外侧的所述背面,使到达的光漫射,/n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位于比所述发光元件的正面侧的面更靠背面侧的位置,/n所述支脚部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基部位于比径向外侧的外侧基部更靠背面侧的位置,/n所述支脚部的径向外侧的侧面包含部分出射面,该部分出射面以随着远离所述中心轴而靠近正面侧的方式倾斜,/n从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由所述入射面入射之后,不经由其他面而从所述部分出射面向外部射出,并从所述漫射部再次入射至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01 JP 2017-1686181.一种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元件、以及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束控制部件,该发光装置中,
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具有:
入射面,该入射面是以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向背面侧开口的凹部的内表面,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
出射面,以与所述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于正面侧,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外部射出;
背面,形成为远离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
支脚部,从所述背面向背面侧突出;以及
漫射部,配置于比所述支脚部更靠径向外侧的所述背面,使到达的光漫射,
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位于比所述发光元件的正面侧的面更靠背面侧的位置,
所述支脚部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基部位于比径向外侧的外侧基部更靠背面侧的位置,
所述支脚部的径向外侧的侧面包含部分出射面,该部分出射面以随着远离所述中心轴而靠近正面侧的方式倾斜,
从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由所述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海玄人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