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组件、龙骨系统和建筑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017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吊顶组件、龙骨系统和建筑体,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包括:用于与预设的主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一插块,第一插块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有用于与预设的主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一滑插部;用于与预设的副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二插块,第二插块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用于与预设的副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二滑插部;第二插块交叉安装在第一插块的顶面;用于与预设的楼板连接的吊挂件,吊挂件安装在第一插块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分别与主龙骨和副龙骨之间的插接装配,从而使主龙骨和副龙骨能够简单、有效的相对装配在一起,并通过第一插块上的吊挂件安装在预设的楼板上,整个结构简单、有效,施工十分方便。

Ceiling components, keel system and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顶组件、龙骨系统和建筑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吊顶组件、龙骨系统和建筑体。
技术介绍
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房屋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消费了全国1/3的钢材,60-70%的水泥,1/3的城市建设用地,1/3的城市用水,40-50%的能源,对能源、资源、环境影响巨大。传统的建筑业是高污染、高耗能、环境不友好的产业,其工业化程度低,水耗、能耗、人工垃圾、污水排放量大,不符合国家节能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等建筑行业的建筑速度、建筑造价、施工质量及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也为了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绿色建筑以及先进建造方式,国家从2016年开始大力提倡推行现代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甚至产品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提升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近几年来各科研院校和建筑企业机构研发实践的热点,各种预制构件形式和种类丰富,新型、高品质、性能各异的预制构件产品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基础弱起步晚,在该领域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现有房屋吊顶的吊筋需要通过胀栓后钉入楼板,吊筋位置、牢固度、垂直度均会因人而异,龙骨在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工序多且施工复杂,安全性和灵活性均较差,不具备工业化装配的要求,另外,由于主龙骨只是起到吊挂副龙骨的作用,吊顶板只能紧固在副龙骨上,使得主龙骨的功用没有得到全部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组件、龙骨系统和建筑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龙骨的安装施工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吊顶组件,包括:用于与预设的主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有用于与预设的主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一滑插部;用于与预设的副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二插块,所述第二插块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用于与预设的副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二滑插部;所述第二插块交叉安装在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面;用于与预设的楼板连接的吊挂件,所述吊挂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插块上,且该吊挂件垂直于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面的中央设置有第一限位通槽,所述第二插块的底面的中央设置有第二限位通槽,所述第一限位通槽和所述第二限位通槽相对限位咬合装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插块的所述第二限位通槽的两侧各有一个搭接凹槽,以与所述第一滑插部搭接。进一步的,所述吊挂件包括吊挂部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面设置有配合的插接槽;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槽相对插接装配。进一步的,所述吊挂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吊挂部脱离与其挂接装配的楼板吊顶挂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龙骨系统,包括所述的吊顶组件;还包括:主龙骨和副龙骨;所述主龙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插接通槽,所述第一滑插部插接装配至所述第一插接通槽的中央位置;和/或,所述副龙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插接通槽,所述第二滑插部插接装配至所述第二插接通槽的端部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插部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限位通槽,所述第一插接通槽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随着所述第一滑插部和所述第一插接通槽的插接装配与所述第三限位通槽限位插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与楼板连接的连接件,所述吊挂件与所述连接件相对挂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楼板插接装配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设置有吊顶吊挂件;所述吊顶吊挂件设置有吊顶挂接孔,所述吊挂件与所述吊顶挂接孔相对挂接。进一步的,还包括:侧边龙骨,所述侧边龙骨交叉安装在所述主龙骨的端部;还包括第三插块和第四插块;所述侧边龙骨设置有第三插接通槽,所述第三插块插接装配在所述第三插接通槽内;所述第三插块通过所述第四插块与所述主龙骨插接装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插块上设置有第四插接通槽,所述第四插块的一端部插接装配在所述第四插接通槽内,所述第四插接通槽和所述第四插块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三插块和所述第四插块脱离;所述第四插块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三滑插部,所述第四插块通过所述第三滑插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通槽插接装配,以使所述第三插块通过所述第四插块与所述主龙骨插接装配;所述侧边龙骨用于与建筑体的横梁搭接装配;所述第三插接板体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四限位通槽,所述第二限位部随着所述第三插接板体和所述第一插接通槽的插接装配与所述第四限位通槽限位插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建筑体的龙骨系统的安装中,可以通过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分别与主龙骨和副龙骨之间的插接装配,从而使主龙骨和副龙骨能够简单、有效的相对装配在一起,并且主龙骨与副龙骨底面平齐,节省了吊顶龙骨占用的高度,且主龙骨可以与副龙骨同时用于紧固吊顶板,同等情况下,节省了副龙骨的用量,主副龙骨可以便捷地通过第一插块上的吊挂件安装在预设的楼板吊件上,整个龙骨体系结构简单、节省空间、节省成本、安装方便,施工十分高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的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的安装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第一装配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第二装配图;图6为图5所示的连接件的局部装配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插块和第三插块的爆炸图;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插块和第三插块的安装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龙骨、副龙骨和侧边龙骨的整体装配图。附图标记:1、第一插块;2、第二插块;3、吊挂件;4、主龙骨;5、副龙骨;6、连接件;7、侧边龙骨;8、第三插块;9、第四插块;11、第一滑插部;12、第一限位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与预设的主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有用于与预设的主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一滑插部;/n用于与预设的副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二插块,所述第二插块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用于与预设的副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二滑插部;/n所述第二插块交叉安装在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面;/n用于与预设的楼板连接的吊挂件,所述吊挂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插块上,且该吊挂件垂直于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预设的主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有用于与预设的主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一滑插部;
用于与预设的副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二插块,所述第二插块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用于与预设的副龙骨插接装配的第二滑插部;
所述第二插块交叉安装在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面;
用于与预设的楼板连接的吊挂件,所述吊挂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插块上,且该吊挂件垂直于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面的中央设置有第一限位通槽,所述第二插块的底面的中央设置有第二限位通槽,所述第一限位通槽和所述第二限位通槽相对限位咬合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块的所述第二限位通槽的两侧各有一个搭接凹槽,以与所述第一滑插部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件包括吊挂部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面设置有配合的插接槽;
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槽相对插接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吊挂部脱离与其挂接装配的楼板吊顶挂件。


6.一种龙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顶组件;还包括:
主龙骨和副龙骨;
所述主龙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插接通槽,所述第一滑插部插接装配至所述第一插接通槽的中央位置;
和/或,所述副龙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插接通槽,所述第二滑插部插接装配至所述第二插接通槽的端部位置。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
申请(专利权)人:金点石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