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814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包括保存管帽、胶塞和保存管,所述保存管的底端内部设置有样本分离剂,所述样本分离剂的上方设置有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所述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的上方设置有游离核酸保护剂,且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和游离核酸保护剂均处于保存管的内部;通过该技术处理后的全血样本,能够提高5‑10倍的游离核酸的提取数量;并能够室温抑制全血细胞代谢并维持游离核酸的完整性达14天;处理方法可用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和其他基于游离核酸如肿瘤筛查等相关的临床检验应用,并且实现基于游离核酸检验的样本处理规范化,进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A preservation tube for increasing the quantity of free nucleic ac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
技术介绍
游离核酸于1948年被发现,其天然存在于血液大部分来源于组织细胞的凋亡和代谢的过程。游离核酸作为在疾病诊断的潜在的标志物,仅仅在最近的二十多年才在临床逐渐的实现。例如肿瘤筛查,来自肿瘤患者的血浆提取的游离核酸呈现肿瘤细胞核酸的典型特征,故游离核酸可作为无创的肿瘤检测和治疗监控。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Lancet第一个证明了胎儿的游离核酸存在于孕妇血液中,基于游离核酸的无创产前筛查也成为临床应用的开发重点。游离核酸的检测具有显著挑战是因为以下的原因:1.在取血液中微量的游离核酸,收集操作困难,丢失量大,检验灵敏度低,2.样品在抽取后加工可以导致细胞裂解,导致异常增加循环游离核酸的量。3.相关的低水平的游离核酸强调潜在的风险产生假阴性的结果,由于缺少目标游离核酸序列,由于样品不稳定或不恰当的加工,由于游离核酸生物标记的低数量,建议的基因组DNA的背景水平被最小化,以提供精确的测量游离核酸水平。现有的常用的游离核酸保存管为了减少白细胞核酸的污染,会在血浆初步分离之后通过一步不少于16000g的离心,以充分去掉血浆中的细胞,这增加了离心过程中白细胞的破裂的风险,从而会造成白细胞释放组织DNA;游离核酸离开体内的全血36个小时,血液中的游离核酸就会迅速的降解,这时候的样本用于提取游离核酸进行诊断分析,将会导致不可靠的分析结果,为了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采用不低于-80度的保存条件,这使样本的运送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常用的游离核酸保存管为了减少白细胞核酸的污染,会在血浆初步分离之后通过一步不少于16000g的离心,以充分去掉血浆中的细胞,这增加了离心过程中白细胞的破裂的风险,从而会造成白细胞释放组织DNA;游离核酸离开体内的全血36个小时,血液中的游离核酸就会迅速的降解,这时候的样本用于提取游离核酸进行诊断分析,将会导致不可靠的分析结果,为了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采用不低于-80度的保存条件,这使样本的运送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包括保存管帽、胶塞和保存管,所述保存管的底端内部设置有样本分离剂,所述样本分离剂的上方设置有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所述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的上方设置有游离核酸保护剂,且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和游离核酸保护剂均处于保存管的内部,所述胶塞处于保存管帽的内侧,所述胶塞的内部开设有凹槽。优选的,所述胶塞与保存管帽通过弹性卡合固定,所述保存管帽与保存管通过旋转卡合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技术处理后的全血样本,能够提高5-10倍的游离核酸的提取数量;并能够室温抑制全血细胞代谢并维持游离核酸的完整性达14天;处理方法可用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和其他基于游离核酸如肿瘤筛查等相关的临床检验应用,并且实现基于游离核酸检验的样本处理规范化,进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保存管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保存管帽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游离核酸含量对比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游离核酸含量对比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泳结果示意图;图中:1、胶塞;2、保存管;3、游离核酸保护剂;4、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5、样本分离剂;6、保存管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包括保存管帽6、胶塞1和保存管2,保存管2的底端内部设置有样本分离剂5,样本分离剂5的上方设置有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的上方设置有游离核酸保护剂3,且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和游离核酸保护剂3均处于保存管2的内部,胶塞1处于保存管帽6的内侧,胶塞1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处理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由保存管2的采集端部直接静脉采集Aml抗凝全血,且样本分离剂5同抗凝全血的比例为:1。步骤二:采集了全血的的保存管2,进行离心,离心参数为:1500g,离心时间为:15分钟。步骤三:离心完后,全血被分离,用加样枪或者自动化的液体处理系统将细胞层以上血浆移至新的2ml保存管2中。步骤四:收集的血浆,再进行一次离心,离心参数为:44g,离心时间为:30分钟,取上清血浆进行游离核酸的提取。步骤五:通过上述步骤的试验条件用样本做了试验对比,数据如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胶塞1与保存管帽6通过弹性卡合固定,保存管帽6与保存管2通过旋转卡合固定,使保存管帽6与保存管2方便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游离核酸保护剂3根据密度初步将红细胞和血浆分离,并减少自动化取样时红细胞的污染。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通过离心后,会将全血的细胞层和血浆层之间形成物理屏障,从而提高了手工或自动化取样的稳定性;并且选用合适的分离胶密度,还可以去掉一部分细胞对血浆的污染。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样本分离剂5通过1000-3000g的之间的离心力,能去掉血浆中白细胞等血液细胞,通过加上一步30-200g的离心能更彻底的去掉其他血细胞。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一中A不超过10ml,且A为2-5ml效果最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一中样本分离剂5同抗凝全血的比例范围为1:1时效果最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用真空采血管采集同一人的全血样本,验证保护剂对能防止全血细胞裂解并防止DNA降解,在室温放置0天,7天,14天,21天;用相应处理的真空采血管采集的全血提取全血细胞的基因组核酸,然后进行1%的琼脂糖电泳,结果如图5,同0天相比较,7天和14天无明显的DNA降解,基因组DNA完整;室温放置21天的样本,DNA开始降解,这说明该真空采血管能够保证室温天条件下至少14天的稳定性。实施例2请参阅图1-2和图4-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包括保存管帽6、胶塞1和保存管2,保存管2的底端内部设置有样本分离剂5,样本分离剂5的上方设置有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的上方设置有游离核酸保护剂3,且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和游离核酸保护剂3均处于保存管2的内部,胶塞1处于保存管帽6的内侧,胶塞1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包括保存管帽(6)、胶塞(1)和保存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存管(2)的底端内部设置有样本分离剂(5),所述样本分离剂(5)的上方设置有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所述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的上方设置有游离核酸保护剂(3),且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和游离核酸保护剂(3)均处于保存管(2)的内部,所述胶塞(1)处于保存管帽(6)的内侧,所述胶塞(1)的内部开设有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游离核酸数量的保存管,包括保存管帽(6)、胶塞(1)和保存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存管(2)的底端内部设置有样本分离剂(5),所述样本分离剂(5)的上方设置有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所述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的上方设置有游离核酸保护剂(3),且隔离介质血液分离胶(4)和游离核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雯张保华柳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生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