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口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9744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9:11
本申请涉及污水口处理装置,包括骨架结构、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接触氧化区及碎石过滤区;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靠近污水口设置,接触氧化区包围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且悬挂设有多个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碎石过滤区包围接触氧化区。上述污水口处理装置为原位处理的优化设计,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一方面有利于污水拦截,另一方面有利于沉砂及沉淀,再一方面形成了整体为推流式的净化环境设计,净化效率高,速率快,有助于系统稳定、强化水体净化,无需额外占地,运行成本低,适用性高;且无需使用化学絮凝剂,不存在金属离子残留及二次污染的风险,尤其适用于排污量小于每天20立方米的小型污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口处理装置
本申请涉及污水口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污水口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湖泊、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盐含量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黑苔爆发现象。截污不彻底是影响城市河湖水系水环境的主要原因:截污纳管工程受到市政设施和地理因素的制约,不能充分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造成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垃圾及初期雨水等各种点源、面源污染源侵入后破坏了河道系统的平衡性,造成河水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此外,目前一些城市截污基本以雨污分流为主,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污染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截污难度也逐步加大,致使城市截污不够完善。外来污水未经处理就通过雨污溢流口、污水排放口直接排入河湖水系,造成河湖水系的污染。若不针对这些污水口排放的污水进行强化预处理,任其汇入河湖水系,将加剧河湖污染治理的难度。目前,针对河湖雨污溢流口、污水排放口采用的处理措施,主要分为两类:异位处理及原位处理。异位处理:包括污水拦截、转移,利用设备或旁置湿地系统处理后再排入河湖,其一般采用一体化设备或旁置湿地系统的形式进行,净化原理可为沉砂、混凝过滤、吸附过滤、生化处理。异位处理具有净化效率高、可控性高等优点,但其运行成本偏高且需水域之外额外占地。原位处理:包括化学絮凝沉淀、生态浮岛、曝气增氧、生物膜法、植物修复等技术,其受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对外来污水若不先进行絮凝沉淀预处理而直接采用生物浮岛、生物膜等生物-生态法处理,往往来不及处理就扩散到外围水域中,存在净化率不高、净化不彻底等问题。絮凝沉淀预处理,目前主要采用的絮凝剂为铁盐和铝盐絮凝剂,对于水量水质均会波动的点源污染,其投加量往往难以把控,很容易存在过量投加、金属离子残留的问题。残留的铁离子具有一定腐蚀性,使水的颜色和感官都收到影响,而铝离子人体长期摄入会导致老年痴呆的引发。传统絮凝剂的使用,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其后续治理难度大、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污水口处理装置。一种污水口处理装置,其包括骨架结构、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接触氧化区及碎石过滤区;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所述接触氧化区及所述碎石过滤区通过所述骨架结构间隔设置;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用于靠近污水口设置,所述接触氧化区包围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且所述接触氧化区悬挂设有多个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所述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的顶部设置为低于外部常水位;所述碎石过滤区包围所述接触氧化区,且所述碎石过滤区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外部常水位。上述污水口处理装置为原位处理的优化设计,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一方面有利于污水拦截,另一方面有利于沉砂及沉淀,再一方面形成了整体为推流式的净化环境设计,净化效率高,速率快,有助于系统稳定、强化水体净化,无需额外占地,运行成本低,适用性高;且无需使用化学絮凝剂,不存在金属离子残留及二次污染的风险,还能够提供一定的景观效果,尤其适用于排污量小于每天20立方米的小型污水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架结构包括扁钢骨架及骨架钢丝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架结构的长为3米、宽为2米、高度为1米至1.5米;所述扁钢骨架的宽为30毫米、厚为5毫米;所述骨架钢丝网的孔径为20毫米×20毫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的长为1米、宽为1米、距水面0.5米至1米;所述接触氧化区的槽宽为0.5米;所述碎石过滤区的槽宽为0.5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碎石过滤区为级配碎石过滤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级配碎石过滤区设有级配碎石和陶粒填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级配碎石过滤区设有沸石滤料和陶粒填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包括辫袋式生物填料及/或网箱式悬浮滤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的长度为0.8米至1米,间距为10厘米至20厘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口处理装置于所述碎石过滤区上还设有漂浮植物区。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平面形状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及其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应对于传统异位处理方式存在措施净化效果不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差,需要专人现场维护的缺点,以及原位处理方式存在需投加化学絮凝剂以提高净化效率,但存在金属离子残留、二次污染的风险,且对于有一定流速的河道,水体水力停留时间短,净化效率低。本申请是一种无能耗、高效净化率、适用范围广、多功能的污水口处理装置,尤其适用于小型或小规模、难以截污的污水口的处理措施,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污水口处理装置,其包括骨架结构、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接触氧化区及碎石过滤区;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所述接触氧化区及所述碎石过滤区通过所述骨架结构间隔设置;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用于靠近污水口设置,所述接触氧化区包围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且所述接触氧化区悬挂设有多个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所述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的顶部设置为低于外部常水位;所述碎石过滤区包围所述接触氧化区,且所述碎石过滤区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外部常水位。上述污水口处理装置为原位处理的优化设计,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一方面有利于污水拦截,另一方面有利于沉砂及沉淀,再一方面形成了整体为推流式的净化环境设计,净化效率高,速率快,有助于系统稳定、强化水体净化,无需额外占地,运行成本低,适用性高;且无需使用化学絮凝剂,不存在金属离子残留及二次污染的风险,还能够提供一定的景观效果,尤其适用于排污量小于每天20立方米的小型污水口。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污水口处理装置,其包括以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即,所述污水口处理装置包括以下的部分技术特征或全部技术特征。可以理解的是,各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口处理装置亦可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结构、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接触氧化区及碎石过滤区;/n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所述接触氧化区及所述碎石过滤区通过所述骨架结构间隔设置;/n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用于靠近污水口设置,所述接触氧化区包围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且所述接触氧化区悬挂设有多个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所述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的顶部设置为低于外部常水位;/n所述碎石过滤区包围所述接触氧化区,且所述碎石过滤区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外部常水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结构、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接触氧化区及碎石过滤区;
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所述接触氧化区及所述碎石过滤区通过所述骨架结构间隔设置;
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用于靠近污水口设置,所述接触氧化区包围所述挺水植物沉砂过滤区,且所述接触氧化区悬挂设有多个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所述悬浮式微生物膜附着载体的顶部设置为低于外部常水位;
所述碎石过滤区包围所述接触氧化区,且所述碎石过滤区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外部常水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结构包括扁钢骨架及骨架钢丝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污水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结构的长为3米、宽为2米、高度为1米至1.5米;所述扁钢骨架的宽为30毫米、厚为5毫米;所述骨架钢丝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靖高洋吴劲华揭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