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自然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224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43
本申请涉及污水自然处理结构,其包括:进水口、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植物碎石滤床、沉水植物涵养塘及出水口;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植物碎石滤床相互连通,进水口连通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植物碎石滤床的一项,且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植物碎石滤床的另一项与沉水植物涵养塘连通;沉水植物涵养塘还与出水口连通;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植物碎石滤床及沉水植物涵养塘的占地比例为A:B:C,其中,A为1至3,B为1至2,C为1至7。无需外加碳源,系统内部营造了多态的溶氧环境,具有工艺结构简单的优点,并且结构设计灵活,养护容易,占地比较小,运行时间久,污染负荷高,抗冲击能力较强,出水水质较好且稳定,净化效率高,净化速率较快。

Natural sewage treat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自然处理结构
本申请涉及污水自然处理结构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污水自然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污水自然处理是指使污水通过一定的构筑物,利用水生生物以及微生物的作用达到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目的的一种处理污水方法。通常而言,污水自然处理结构包括稳定塘系统、土地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3种,简述如下。氧化塘,又称生物塘或稳定塘,是一种利用自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设施总称。氧化塘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藻类及植物来处理污水。氧化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即日光辐射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氧化塘稳定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并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在我国,尤其是在缺水干旱的地区,氧化塘是实施污水的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所以稳定塘处理污水已成为大力推广的一项技术。土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地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水亦称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设施。属于常年性污水处理工程,常用于中小城市污水二级污水处理之后代替高级处理。由污水的沉淀预处理、贮水塘湖、灌溉系统、地下排水等系统组成。处理方式一般为污水灌溉、渗滤和地表漫流。污水灌溉即通过喷洒或自流将污水排放到土地上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渗滤即将污水排放到粗砂、土壤和砂壤土等土地上经渗滤处理并补充地下水。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果。人工湿地类型一般包括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沟渠人工湿地。其中,潜流人工湿地又分水平潜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目前,以上系统已广泛地单独或组合式应用于污水处理、中水深度净化处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发现氧化塘、表流人工湿地存在污染负荷低、净化效率慢、占地大等限制性缺陷;污染负荷低通常体现在表面水力负荷一般小于0.1m3/m2·d,占地大通常体现在吨水占地比超过10,水力停留时间超过10~20d;潜流湿地系统存在用于净化效果的挺水植物收割养护十分麻烦、显著的堵塞或介质板结问题,不仅仅大大降低净化效率,更甚至很快出现功能丧失。据统计发现,潜流湿地一般运行生命周期2~5年,几乎没有能够达到8年或以上。这大大限制了人工湿地的实践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污水自然处理结构。一种污水自然处理结构,其包括:进水口、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植物碎石滤床、沉水植物涵养塘及出水口;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相互连通,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的一项,且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的另一项与所述沉水植物涵养塘连通;所述沉水植物涵养塘还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所述植物碎石滤床及所述沉水植物涵养塘的占地比例为A:B:C,其中,A为1至3,B为1至2,C为1至7。上述污水自然处理结构为零电耗系统,无需外加碳源,系统内部营造了多态的溶氧环境,具有工艺结构简单的优点,可减少或避免使用钢筋砼结构,工艺系统及系统所占地后期改造升级可塑性较强;并且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植物碎石滤床及沉水植物涵养塘的结构设计灵活,养护容易,占地比较小,运行时间久,污染负荷高,抗冲击能力较强,出水水质较好且稳定,净化效率高,净化速率较快,适用于污水生态处理、中水深度净化及污染点源处理、流域前置库等方面,非常适用于农村及城郊野外污水、中水、黑臭河道水体的自然生态式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处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包括直接过度、管道、沟渠或溢流堰的连通方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设有出水段,所述出水段的面积为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的总面积的5%至10%,设计水深为0.1米至0.5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段设有石灰石和珊瑚砂混合滤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段设有水生植物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的设计水深为0.5米至3.0米,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具有垂直驳岸或缓坡驳岸;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的水面配置不低于60%水域范围的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水下设置微生物载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的深度为0.6米至1.5米;所述植物碎石滤床具有垂直驳岸或缓坡驳岸;所述碎石的最小长度大于等于30毫米;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的进水位置设有宽0.5米至1.0米的配水区;出水位置设有宽0.5米至1.0米的集水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水植物涵养塘的设计水深为0.5米至2.0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还设有至少一漂浮式隔浊帘,所述漂浮式隔浊帘的网孔为30目,纵深长为1.0米至1.5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仅于中间位置设有一所述漂浮式隔浊帘。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传统的氧化塘或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自然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口、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植物碎石滤床、沉水植物涵养塘及出水口;/n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相互连通,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的一项,且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的另一项与所述沉水植物涵养塘连通;/n所述沉水植物涵养塘还与所述出水口连通;/n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所述植物碎石滤床及所述沉水植物涵养塘的占地比例为A:B:C,其中,A为1至3,B为1至2,C为1至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自然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口、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植物碎石滤床、沉水植物涵养塘及出水口;
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相互连通,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的一项,且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与所述植物碎石滤床的另一项与所述沉水植物涵养塘连通;
所述沉水植物涵养塘还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所述植物碎石滤床及所述沉水植物涵养塘的占地比例为A:B:C,其中,A为1至3,B为1至2,C为1至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自然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包括直接过度、管道、沟渠或溢流堰的连通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自然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设有出水段,所述出水段的面积为所述自然接触氧化塘湿地的总面积的5%至10%,设计水深为0.1米至0.5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揭亮吴劲华张慧莹高洋任香胡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