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66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包含立架,分别连接于立架顶部两侧的吊杆和压杆、连接于压杆外端的吊环、连接于吊环下部的转接件、连接于转接件下部的调节件、连接于调节件上的调节螺母、以及连接于调节螺母上的吊绳;立架下部连接有脚轮且立架分别与吊杆和横杆连接有斜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吊杆和压杆呈钝角的连接设置,便于重物的起吊运输,节省人力;且通过脚轮的设置,便于在施工现场进行运输;通过调节件和调节螺母的设置,利于重物起吊运输和适应不同尺寸重物的起吊固定;通过转接件的设置利于调节件与吊环的可拆卸连接,由此便于更换和拆卸;通过套筒的设置,可拼接多段压杆,以适应不同起吊高度。

A 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ation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
本技术属于道路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
技术介绍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对于老旧道路的修补也是施工中重要的一项。在老旧道路修补中,由于路段坑槽损坏,作业点较为分散,人工搬运修补材料耗时耗力,若采用机动车辆搬运,搬运过程中车辆颠簸程度较大,一些作业材料和作业工具自重较大,频繁上下车挪动极为不便,容易造成损坏,且在施工狭窄的场地也不便机动车辆的驶入;此外,有通过运输小车进行搬运的,但未考虑运输距离较长时的暂时停放、吊运重物时吊绳与不同重物间高度的现场调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用以解决道路修补中重物的便捷吊运、吊运过程中的临时停放以及起吊时吊绳与不同重物间的高度调整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包含立架,分别连接于立架顶部两侧的吊杆和压杆、连接于压杆外端的吊环、连接于吊环下部的转接件、连接于转接件下部的调节件、连接于调节件上的调节螺母、以及连接于调节螺母上的吊绳;所述立架为横杆和竖杆组成的矩形框,矩形框两竖杆下部连接有脚轮,矩形框底侧横杆分别与吊杆和横杆连接有斜撑;所述吊杆和压杆呈钝角连接,连接处的阳角连接于立架顶部横杆中心处,在吊杆和压杆连接处阴角一侧连接有辅助杆;所述压杆分段拼接,拼接处连接有套筒且至少有一个套筒下部连接有可伸缩的支撑杆。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件包含连接于吊环上的转接钩和连接于转接钩底端的转接环,所述转接钩与吊环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包含带螺纹的调节杆,连接于调节杆顶部的连接基座、以及连接于连接基座上的两平行竖板。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基座为圆形件,连接基座的直径大于调节杆直径和转接环的厚度。进一步的,两平行竖板间宽度适应转接环的宽度,两平行竖板与转接环间通过销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母与调节杆螺纹连接,调节螺母外侧面间隔对称设置有连接吊绳的固定环。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上可拆卸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连接在调节螺母与调节杆连接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压杆外端部连接有把手,把手为杆件并与压杆垂直连接;所述把手上套接有防滑套。进一步的,所述脚轮为万向轮且带有制动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通过吊杆和压杆呈钝角的连接设置,便于人工通过杠杆原理对于重物的起吊运输,节省人力;且通过立架下部连接的脚轮,便于在施工现场进行运输;2)本技术通过吊杆端部调节件和调节螺母的设置,便于起吊重物前,调整吊绳与重物间距离,利于重物起吊运输和适应不同尺寸重物的起吊固定;通过转接件的设置利于调节件与吊环的可拆卸连接,由此便于更换和拆卸;3)本技术通过套筒的设置,可拼接多段压杆,以适应不同起吊高度;通过支撑杆的设置,便于在起吊安装或起吊卸载时的临时固定,且支撑杆的伸缩设置不妨碍起吊运输过程中的压杆的向下运动;4)本技术通过辅助杆和斜撑的设置,利于对立架、压杆和吊杆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提高工具的整体性和起吊重物的重量;通过把手及把手上防滑套的设置,利于运输时的方向把握。此外,本技术所用构件便于制作和使用,且施工操作简易;本技术可适用多种尺寸重物的吊运运输,可极大的节省人力和施工时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是多功能运输工具立体示意图;图2是调节件和转接件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立架、2-吊杆、3-压杆、4-辅助杆、5-吊环、6-转接件、61-转接钩、62-转接环、7-调节件、71-调节杆、72-连接基座、73-竖板、74-销杆、75-限位片、8-调节螺母、9-吊绳、10-把手、11-套筒、12-支撑杆、13-脚轮、14-斜撑。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包含立架1,分别焊接于立架1顶部两侧的吊杆2和压杆3、焊接于压杆3外端的吊环5、挂接于吊环5下部的转接件6、销接于转接件6下部的调节件7、螺纹连接于调节件7上的调节螺母8、以及穿接于调节螺母8上的吊绳9。本实施例中,立架1为横杆和竖杆焊接组成的矩形框,其中横杆和竖杆为钢质杆,矩形框底侧横杆分别与吊杆2和横杆焊接有斜撑14,所述斜撑14为斜向钢管制作;矩形框两竖杆下部连接有脚轮13,所述脚轮13为万向轮且带有制动装置。本实施例中,吊杆2和压杆3均为钢质杆件制作,且钢制杆件的刚度适应起吊重物的重量;吊杆2和压杆3呈钝角焊接,连接处的阳角焊接于立架1顶部横杆中心处,在吊杆2和压杆3连接处阴角一侧焊接有辅助杆4,所述辅助杆4也为钢质杆件制作;其中,压杆3分段拼接,拼接处通过套筒11螺纹连接,且在套筒11下部焊接有可伸缩的支撑杆12,支撑杆12为钢管;压杆3外端部焊接有把手10,把手10为杆件并与压杆3垂直连接;所述把手10上套接有防滑套。如图2所示,转接件6包含连接于吊环5上的转接钩61和连接于转接钩61底端的转接环62,所述转接钩61与吊环5可拆卸连接;转接钩61为起吊吊钩制作,吊环5为圆形钢环且焊接在转接钩61底部;调节件7包含带螺纹的调节杆71,焊接于调节杆71顶部的连接基座72、以及焊接于连接基座72上的两平行竖板73。调节杆71为钢螺杆,连接基座72和竖板73均为钢质构件。本实施例中,连接基座72为圆形件,连接基座72的直径大于调节杆71直径和转接环62的厚度;两平行竖板73间宽度适应转接环62的宽度,两平行竖板73与转接环62间通过销杆74连接。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母8与调节杆71螺纹连接,调节螺母8外侧面间隔对称设置焊接有穿接吊绳9的固定钢环;调节杆71上螺纹连接有限位片75,所述限位片75连接在调节螺母8与调节杆71连接处下方;限位片75为带孔的圆形钢片制作。本运输工具在制作时,需根据起吊的重物的最大重量选用各构件,起吊时,将重物通过吊绳9绑扎好后,根据所剩吊绳9长度旋转调节螺母8,调节高度后进行吊绳9的穿接;起吊运输前和起吊卸载时,通过脚轮13的制动装置和支撑杆12联合限定本运输工具的位置,已达到固定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立架(1),分别连接于立架(1)顶部两侧的吊杆(2)和压杆(3)、连接于压杆(3)外端的吊环(5)、连接于吊环(5)下部的转接件(6)、连接于转接件(6)下部的调节件(7)、连接于调节件(7)上的调节螺母(8)、以及连接于调节螺母(8)上的吊绳(9);/n所述立架(1)为横杆和竖杆组成的矩形框,矩形框两竖杆下部连接有脚轮(13),矩形框底侧横杆分别与吊杆(2)和横杆连接有斜撑(14);/n所述吊杆(2)和压杆(3)呈钝角连接,连接处的阳角连接于立架(1)顶部横杆中心处,在吊杆(2)和压杆(3)连接处阴角一侧连接有辅助杆(4);所述压杆(3)分段拼接,拼接处连接有套筒(11)且至少有一个套筒(11)下部连接有可伸缩的支撑杆(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立架(1),分别连接于立架(1)顶部两侧的吊杆(2)和压杆(3)、连接于压杆(3)外端的吊环(5)、连接于吊环(5)下部的转接件(6)、连接于转接件(6)下部的调节件(7)、连接于调节件(7)上的调节螺母(8)、以及连接于调节螺母(8)上的吊绳(9);
所述立架(1)为横杆和竖杆组成的矩形框,矩形框两竖杆下部连接有脚轮(13),矩形框底侧横杆分别与吊杆(2)和横杆连接有斜撑(14);
所述吊杆(2)和压杆(3)呈钝角连接,连接处的阳角连接于立架(1)顶部横杆中心处,在吊杆(2)和压杆(3)连接处阴角一侧连接有辅助杆(4);所述压杆(3)分段拼接,拼接处连接有套筒(11)且至少有一个套筒(11)下部连接有可伸缩的支撑杆(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6)包含连接于吊环(5)上的转接钩(61)和连接于转接钩(61)底端的转接环(62),所述转接钩(61)与吊环(5)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运输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7)包含带螺纹的调节杆(71),连接于调节杆(71)顶部的连接基座(72)、以及连接于连接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林冉伟柳力杨刘立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