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挽式自锁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64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8:43
一种推挽式自锁连接器,由公头和母头组成,公头和母头两者中,一者作为连接器的第一端,另一者作为连接器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端上设有外套,在外套的外侧滑动套设有锁套,在锁套的内壁上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退锁槽、锁定点和第二退锁槽,在外套的外壁上设有侧孔,侧孔中安置有锁球,在外套与锁套之间设有轴向作用的弹簧,在装配状态下当弹簧处于平衡位置时,所述锁定点正对侧孔;在第二端上设有一外圆柱面,外圆柱面的圆周方向上针对锁球设有环形沟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锁套的推挽动作来实现连接器的快插和自锁,自锁时连接器处于锁死状态,可靠性很高,如果不主动对锁套施加向外端的拉动力,其在受拉状态下无法拔出解锁。

A push-pull self-locking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推挽式自锁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性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推挽式自锁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射频连接施工中,通常都会使用射频连接器来完成。这类连接器一般由一个公头和一个母头组成。施工中当公头和母头分别与电缆连接后,只要对插连接即可完成射频连接任务。为了节省人工,要求射频连接器具备快插能力。为了满足连接的可靠性,要求射频连接器具备一定的锁定能力。现有技术中,具有快插和锁定能力的射频连接器多种多样,其中就锁定能力而言,以公头或母头接口处周向间隔开槽形成多个弹片的结构形式为多。快插时利用弹片的弹性恢复力形成一定的锁定效果。但是这种连接器由于仅仅是利用弹片的弹性恢复力进行锁定,在使用中锁定的可靠性不好,施工中在受拉条件下容易分离、脱落,导致连接器失效。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既能满足快插要求,又能实现可靠自锁的连接器是本专利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推挽式自锁连接器,其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快插连接器插接后锁定不可靠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挽式自锁连接器,由公头和母头组成,公头和母头两者中,一者作为连接器的第一端,另一者作为连接器的第二端,其创新在于: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内导体、第一外导体、第一绝缘体、锁套以及锁球,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第一内导体与第一外导体之间,用于支撑并隔离第一内导体和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上设有外套,锁套滑动套装在外套的外侧,锁套与外套之间设有空间,该空间中设有弹簧,弹簧作用于锁套和外套的轴向上,弹簧上设有三个作用点,第一作用点为弹簧的一端,第二作用点为弹簧的另一端,第三作用点为弹簧两端之间的一点,第三作用点作用在锁套和外套两者中的一者上,第一作用点和第二作用点作用在另一者上;所述锁套的内壁上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退锁槽、锁定点和第二退锁槽,第一退锁槽和第二退锁槽在锁套的内壁上均为环形槽结构,锁定点位于第一退锁槽与第二退锁槽之间,且相对所述环形槽为环形凸缘结构;针对第一退锁槽、锁定点和第二退锁槽在外套的外壁上设有侧孔,侧孔贯穿于外套的壁厚,所述锁球安置于侧孔中;在装配状态下当弹簧处于平衡位置时,所述锁定点正对侧孔。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内导体、第二外导体以及第二绝缘体,其中,所述第二绝缘体位于第二内导体与第二外导体之间,用于支撑并隔离第二内导体和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二外导体的外缘上设有一外圆柱面,针对该外圆柱面在所述外套的内缘上设有一内圆柱面,在插接状态下所述外圆柱面与内圆柱面配合;所述外圆柱面的圆周方向上针对锁球设有环形沟槽。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侧孔至少由两个组成,所有侧孔在外套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每个侧孔中均安置有锁球。2.上述方案中,所述弹簧由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组成,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串联,其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串联点作为第三作用点,第一弹簧的一端作为第一作用点,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作为第二作用点。3.上述方案中,所述锁套与外套之间的空间有以下两种设计方案:第一种是:在外套的外缘上设有长槽,长槽在锁套与外套之间形成空间,而锁套的内缘上设有凸起的挡板,在装配状态下挡板位于长槽中,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挡板的一侧,第二弹簧位于挡板的另一侧。第二种是:在锁套的内缘上设有长槽,长槽在锁套与外套之间形成空间,而外套的外缘上设有凸起的挡板,在装配状态下挡板位于长槽中,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挡板的一侧,第二弹簧位于挡板的另一侧。本专利技术设计原理和效果是:为了解决现有快插连接器插接后锁定不可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连接器的第一端上设有一外套,在外套的外侧滑动套设有一锁套,在锁套的内壁上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退锁槽、锁定点和第二退锁槽,针对第一退锁槽、锁定点和第二退锁槽在外套的外壁上设有侧孔,侧孔贯穿于外套的壁厚,侧孔中安置有锁球,同时在外套与锁套之间设有轴向作用的弹簧,在装配状态下当弹簧处于平衡位置时,所述锁定点正对侧孔。本专利技术在连接器的第二端上设有一外圆柱面,外圆柱面的圆周方向上针对锁球设有环形沟槽。当连接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对插连接时,第二端的外圆柱面与外套内缘上的内圆柱面配合,对插的轴向力迫使锁套克服弹簧力相对外套向内端移动,此时第一退锁槽正对侧孔,锁球向第一退锁槽中运动,使第二端上的外圆柱面顺利插入外套的内圆柱面中,实现了连接器的对插,当松开锁套后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锁套相对外套复位,锁定点又恢复正对侧孔,此时由于锁球已落入环形沟槽使第一端与第二端实现自锁。当连接器需要拉出解锁时,只要将锁套相对外套向外端拉动,锁套克服弹簧力向外端移动,此时第二退锁槽正对侧孔,锁球向第二退锁槽中运动,使第二端上的外圆柱面顺利从外套的内圆柱面中抽出,实现了连接器解锁分离,当松开锁套后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锁套相对外套复位,锁定点再次恢复正对侧孔,以此循环往复实现对插、连接、自锁、解锁、拔出。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通过锁套的推挽动作来实现连接器的快插和自锁,其有效的利用连接器对插连接和拉动拔出的作用力,并巧妙的利用锁球在侧孔中的位置变化,从而实现对插、连接、自锁以及解锁、拔出的循环。由于本专利技术连接器自锁时处于锁死状态,因此其锁定的可靠性很高,如果不主动对锁套施加向外端的拉动力,其在受拉状态下无法拔出解锁。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剖视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插接状态结构剖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自锁状态结构剖视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锁状态结构剖视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分离状态结构剖视图。以上附图中:1.公头内导体;2.公头外导体;3.公头绝缘体;4.母头内导体;5.母头外导体;6.母头绝缘体;7.锁套;8.第一退锁槽;9.第二退锁槽;10.挡板;11.锁定点;12.长槽;13.侧孔;14.锁球;15.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17.环形沟槽;18.外套;19.外圆柱面;20.内圆柱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推挽式自锁连接器如图1所示,该连接器由公头和母头组成。所述公头由公头内导体1、公头外导体2、公头绝缘体3、锁套7、锁球14、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6组成(见图1右半部)。其中,所述公头绝缘体3位于公头内导体1与公头外导体2之间,用于支撑并隔离公头内导体1和公头外导体2,公头绝缘体3为电气的绝缘介质。所述公头内导体1是一个插针,用于与母头插孔互配,形成连接。公头外导体2的对插端面设置为开槽结构,用于与母头外导体5充分接触,形成电气连接。所述公头外导体2上设有外套18(见图1),锁套7滑动套装在外套18的外侧,锁套7与外套18之间设有空间,该空间中设有弹簧,弹簧作用于锁套7和外套18的轴向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套18外缘上设有长槽12(见图1),所述空间由长槽12在锁套7与外套18之间形成(见图1),而锁套7的内缘上设有凸起的挡板10(见图1)。所述弹簧由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6组成(见图1),第一弹簧15与第二弹簧16串联,其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推挽式自锁连接器,由公头和母头组成,公头和母头两者中,一者作为连接器的第一端,另一者作为连接器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内导体、第一外导体、第一绝缘体、锁套(7)以及锁球(14),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第一内导体与第一外导体之间,用于支撑并隔离第一内导体和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上设有外套(18),锁套(7)滑动套装在外套(18)的外侧,锁套(7)与外套(18)之间设有空间,该空间中设有弹簧,弹簧作用于锁套(7)和外套(18)的轴向上,弹簧上设有三个作用点,第一作用点为弹簧的一端,第二作用点为弹簧的另一端,第三作用点为弹簧两端之间的一点,第三作用点作用在锁套(7)和外套(18)两者中的一者上,第一作用点和第二作用点作用在另一者上;所述锁套(7)的内壁上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退锁槽(8)、锁定点(11)和第二退锁槽(9),第一退锁槽(8)和第二退锁槽(9)在锁套(7)的内壁上均为环形槽结构,锁定点(11)位于第一退锁槽(8)与第二退锁槽(9)之间,且相对所述环形槽为环形凸缘结构;针对第一退锁槽(8)、锁定点(11)和第二退锁槽(9)在外套(18)的外壁上设有侧孔(13),侧孔(13)贯穿于外套(18)的壁厚,所述锁球(14)安置于侧孔(13)中;在装配状态下当弹簧处于平衡位置时,所述锁定点(11)正对侧孔(13);/n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内导体、第二外导体以及第二绝缘体,其中,所述第二绝缘体位于第二内导体与第二外导体之间,用于支撑并隔离第二内导体和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二外导体的外缘上设有一外圆柱面(19),针对该外圆柱面(19)在所述外套(18)的内缘上设有一内圆柱面(20),在插接状态下所述外圆柱面(19)与内圆柱面(20)配合;所述外圆柱面(19)的圆周方向上针对锁球(14)设有环形沟槽(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挽式自锁连接器,由公头和母头组成,公头和母头两者中,一者作为连接器的第一端,另一者作为连接器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内导体、第一外导体、第一绝缘体、锁套(7)以及锁球(14),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第一内导体与第一外导体之间,用于支撑并隔离第一内导体和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上设有外套(18),锁套(7)滑动套装在外套(18)的外侧,锁套(7)与外套(18)之间设有空间,该空间中设有弹簧,弹簧作用于锁套(7)和外套(18)的轴向上,弹簧上设有三个作用点,第一作用点为弹簧的一端,第二作用点为弹簧的另一端,第三作用点为弹簧两端之间的一点,第三作用点作用在锁套(7)和外套(18)两者中的一者上,第一作用点和第二作用点作用在另一者上;所述锁套(7)的内壁上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退锁槽(8)、锁定点(11)和第二退锁槽(9),第一退锁槽(8)和第二退锁槽(9)在锁套(7)的内壁上均为环形槽结构,锁定点(11)位于第一退锁槽(8)与第二退锁槽(9)之间,且相对所述环形槽为环形凸缘结构;针对第一退锁槽(8)、锁定点(11)和第二退锁槽(9)在外套(18)的外壁上设有侧孔(13),侧孔(13)贯穿于外套(18)的壁厚,所述锁球(14)安置于侧孔(13)中;在装配状态下当弹簧处于平衡位置时,所述锁定点(11)正对侧孔(13);
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内导体、第二外导体以及第二绝缘体,其中,所述第二绝缘体位于第二内导体与第二外导体之间,用于支撑并隔离第二内导体和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二外导体的外缘上设有一外圆柱面(19),针对该外圆柱面(19)在所述外套(18)的内缘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权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先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