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志强专利>正文

一种电光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30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光炊具,包括锅体以及电光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的锅体上,用于获取锅内食品温度和工作电源电池电量并将温度信号和电池电量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发射出去;红外线温控装置,设置在所述的电光炉上,用于获取锅壁温度;电光发热盘,设置在所述的电光炉的上部,用于作为炊具的热源;接收器,设置在所述的电光炉上,用于将载有食品温度信号的无线电波转换成温度信号并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接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器控制所述的电光发热盘;所述的电光发热盘设置由镍铬合金制成,外围固定设置隔热材料,发热部和隔热材料形成封闭盘状,用于接电后产生红外线和发出热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炊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光炊具,能够无线测温控制。
技术介绍
近几年电光炊具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特别在欧美地区更加流行。电光炊具具有热效率高,高达75%~80%,远高于煤气炉具的40%~50%,并且比煤气炉具更清洁、卫生、环保,易于清理;虽然其热效率低于电磁炉的80%~95%,但是又不会像电磁炉一样产生电磁辐射,电磁炉还会对锅具有特别的要求,因此不仅受到西方家庭的欢迎,也越来越多的走入东方家庭。但是现在推出的电光炊具只有大小火力设置和时间设定,因而只能人工操作各种煮食过程,而很多人希望可以有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电光炊具,能够自行完成更多的煮食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光炊具,能够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如煮饭、煮汤、煲粥等。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光炊具,包括锅体以及电光炉,并且,还包括,测量装置,设置在上述的锅体上,用于获取锅内食品温度和工作电源电池电量并将温度信号和电池电量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发射出去;红外线温控装置,设置在上述的电光炉上,用于获取锅壁温度;电光发热盘,设置在上述的电光炉的上部,用于作为炊具的热源;接收器,设置在上述的电光炉上,用于将载有食品温度信号的无线电波转换成温度信号并产生控制信号,上述接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器控制上述的电光发热盘,上述的电光发热盘设置由镍铬合金制成,外围固定设置隔热材料,发热部和隔热材料形成封闭盘状,用于接电后产生红外线和发出热能。同时,上述的测量装置包括用于获取锅内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和电池电量检测电路;以及用于将获取的温度信号和电池电量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并发射出去的发射器。上述的发射器和电池电量检测电路设置在上述的锅体的外锅盖的手柄内,上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连接盖体和手柄并延伸至锅内的金属杆内。上述的金属杆内还设有控制发射器电源通断的温度开关。上述的温度开关为双金属片开关。上述的发射器包括用于将获取的模拟温度信号和电池电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用于对数字温度信号和电池电量信号进行编码运算的运算编码单元;以及用于将编码运算后的数字温度信号和电池电量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并发射出去的高频调制器。上述的外锅盖的下方设有一个内锅盖,上述内锅盖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将蒸汽集中于中心喷出的穿孔。上述的接收器包括用于将载有锅体内温度信号和电池电量信号的电波解调出编码信号的接收解调器;以及用于对来自接收解调器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以获取温度信号和电池电量信号并根据温度信号产生控制信号的运算解码单元;上述的运算编码单元产生的控制信号通过三极管控制可控硅或功率管,来控制电光发热盘。上述的红外线温控装置包括接收锅壁发射的红外线信号的红外线接收头;对红外线信号进行A/D转换、编码运算的温度检测集成电路;对编码信号进行解码而获得温度信号并结合用户对机器的设置操作产生不同大小火力和时间设定的控制信号的控制集成电路;以及控制电光发热盘的工作状态的可控硅或功率管。上述红外线温控装置设置在光热炉后部边缘中心位置,其红外线接收头的位置高于锅底,并与锅底的高度差小于10cm,水平上与锅壁保持在2~20cm距离范围之内。实现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就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由于采用了无线电波测温与红外线测温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炊具的工作,使锅内食品温度的测量更加准确,能够实现光热炊具的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如煮饭、煮汤、煲粥等等。同时,对工作电源电池电量的检测,可以及时提示用户更换电池,防止电光炊具工作不正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电光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发射器的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中接收控制器的原理框图;图4为本技术中发射器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中接收器的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中控制器的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中控制面板的电路图;图8为本技术中红外线温控装置的电路框图;图9为本技术中电池电量检测电路的原理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外锅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通过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和理解本技术的优点所在。本技术是电光发热盘作为热源装置,设置在电光炉的上部,其上的炉面较好的以微晶玻璃板制成,与电光发热盘紧密贴合。如图1,本技术主要由电光炉1及锅体2组成。电光炉1由基座11、外壳12和电光发热盘13等组成,电光发热盘13的下方设置有底盘14,上方设置有微晶玻璃板(未图示)。底盘14的下方还设有带有控制器16、无线电波接收器17以及带有相关温控电路的电路板15。外壳12前侧设有对加热时间和火力进行设定的控制面板18,后侧设有红外线温控装置19,控制面板18和红外线温控装置19均与电路板15电连接,红外线温控装置19可以用于普通烹煮的控温工作和防止锅内出现干烧。红外线温控装置19设置在光热炉后部边缘中心位置,其红外线接收头的位置高于锅底,与锅底的高度差小于10cm,并水平上与锅壁保持在2~20cm距离范围之内。锅体2由锅身21和外锅盖22组成,锅身21和外锅盖22可以是陶瓷、紫砂等材料制成,外锅盖22的下方还设有一个内锅盖23,内锅盖23的中央设有一个用于将蒸汽集中于中心喷出的穿孔231。外锅盖22顶部安装有空心塑料手柄222,手柄222与外锅盖22之间通过带螺纹的中空金属杆223连接。金属杆223中空部设置有热敏电阻224,用于获取锅内的温度信号。热敏电阻224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手柄222空心内的电路板225连接,电路板225上设有将热敏电阻224获取的温度信号转化成无线电波并以无线的方式发射出去的发射器,以及工作电源电池电量检测电路,电路板225的上方还设有为发射器提供电源的电池226。金属杆223延伸至锅内一段距离,并在末端设有球面凸点227,以便增加金属杆223与锅内蒸汽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敏电阻224的感温灵敏度,金属杆223外表面还可以设置成其它类似鳍片式换热结构。电光发热盘13发热部由镍铬合金制成,卷曲成盘状,外围固定设置隔热材料,发热部和隔热材料形成封闭盘状,装设在底盘14上,与微晶玻璃板紧密贴合。接电工作时,产生红外线和热能,穿透微晶玻璃板对锅具进行加热。图2所示的工作原理是热敏电阻224或其它温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以及工作电源电池电量检测电路输出的信号,经过A/D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经过特殊运算、编码,送到高频调制器进行调制发射,这样就实现了以无线的方式把温度信号发射出去。图3所示为本技术中接收控制器原理框图,其接收部分的工作原理是从高频接收器解调出包含原温度信号和电池电量信号编码的数字信号,经过专用解码运算处理,还原成温度信号和电池电量,利用此温度信号,作为控制家用产品的主要控制参数。其控制部分的工作原理是主控模块根据当前锅具内部的温度信号及用户对机器的设置状态,内置MCU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处理,通过对可控硅来控制电光发热盘的工作状态,以达到不同的蒸煮模式。以上对热源装置的控制也可以功率管。另,还原成的电池电量信号如低于预先设置的电压值,则可以通过显示面板提示。图4所示为本技术发射器的电路图,主要由集成电路MPC6152A及其周边电子器件构成,工作过程中,温度传感器RT获取的模拟信号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黎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