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9672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包括盒体、电池组管理单元BCU,绝缘监测单元LDM、正极输出单元、负极输出单元,该盒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绝缘支撑板,该正极输出组件以及充电负极单元设置盒体的底部,该电池组管理单元BCU以及该绝缘监测单元LDM固定在该绝缘支撑板上,该正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正极电路组件、第二正极电路组件、正极放电组件以及加热正极电路组件,该负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负极电路组件、第二负极电路组件、负极放电组件以及加热负极组件。其通过内置的电池组管理单元BCU,绝缘监测单元LDM,将高压检测、绝缘检测、通讯检测和温度检测集成在箱内一体,完成了配电盒空间及质量最大程度的压缩,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A double branch and double charge high voltage distribu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配电盒,更具体而言是指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通常在大功率的整车电力下运行对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及高压零组件的选用有巨大挑战。从整车空间、整车架构的复杂度及成本考虑,业界广泛采用集中式高压电气系统架构配电。高压动力电源直接进入高压配电盒后根据系统的需要分配到系统高压电气产品,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高压配电盒大都沿用工业高压配电箱的设计理念,其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都满足不了汽车的要求,目前高压配电盒存在的缺点有以下几点:1、把各个控制模块及转化模块拆分至各个不同功能的配电盒中。配电箱多,之间的连接装置必定比较繁杂,并且整体空间占用大,质量占比大。2、连接装置繁杂易导致连接失效、成本较高等问题。3、普通高压箱支撑板为一整块,不利于散热。4、普通高压箱铜排未铆压螺母,安装固定不方便。5、普通高压箱放电连接器采用75方连接器,当大电流放电时发热明显,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电池组管理单元BCU,绝缘监测单元LDM、正极输出单元、负极输出单元,其中该盒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绝缘支撑板,该正极输出组件以及充电负极单元设置盒体的底部,该电池组管理单元BCU以及该绝缘监测单元LDM固定在该绝缘支撑板上,该正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正极电路组件、第二正极电路组件、正极放电组件以及加热正极电路组件,该负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负极电路组件、第二负极电路组件、负极放电组件以及加热负极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电池组管理单元BCU,绝缘监测单元LDM、正极输出单元、负极输出单元,其中该盒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绝缘支撑板,该正极输出组件以及充电负极单元设置盒体的底部,该电池组管理单元BCU以及该绝缘监测单元LDM固定在该绝缘支撑板上,该正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正极电路组件、第二正极电路组件、正极放电组件以及加热正极电路组件,该负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负极电路组件、第二负极电路组件、负极放电组件以及加热负极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正极电路组件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正极接口、第一MSD开关、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充电正接触器、第一充电熔断器、第一充电正极接口,该第一充电正接触器与该第一充电熔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充电正继电器粘连检测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正极电路组件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电池正极接口、第二MSD开关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二充电正接触器、第二充电熔断器、第二充电正极接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充电正接触器与第二充电熔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充电正继电器粘连检测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其特征在于,该正极放电组件包括分别与该第一电流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坚严海钧伍宏仁
申请(专利权)人: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