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84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非织造布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针对现有的非织造布抗变形性能较差,贴附在伤口上容易产生过敏现象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吸水层,吸水层的顶侧和底侧均设置有定位布层,两个定位布层中位于上方的定位布层的顶侧设置有防水层,且两个定位布层中位于下方的定位布层的底侧设置有药棉层,药棉层的底侧设置有亲肤层,定位布层为聚酰胺纤维复合层,防水层为聚丙烯腈纤维复合层,药棉层为竹炭纤维复合层,亲肤层为蛋白质纤维复合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该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吸水、抗菌和抗变形效果,使用时伤口不易发生过敏反应,可满足医用的多种需求。

A kind of Antibacterial Functional Nonwov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
本技术涉及非织造布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
技术介绍
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其是将聚丙烯材料改性形成的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喷丝或非规则熔喷撑列,形成复合纤维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轧、纺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与传统的工艺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等特点。目前,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用布、汽车工业、家庭装饰用布、农业用布等。例如,申请号为20141007694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包括非织造布基质层,非织造布基质层内复合有多层短纤维,非织造布基质层的一个侧面上依次平涂亲水层和溶入抗菌剂形成的抑菌保护层,在非织造布基质层的另一个侧面上平涂有防辐射层。该非织造布具有较高的抗病菌性和亲水功能,同时抗静电,防辐射,可满足医用的多种需求。但是上述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上述设计的非织造布抗变形性能较差,贴附在伤口上容易产生过敏现象,不利于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非织造布抗变形性能较差,贴附在伤口上容易产生过敏现象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包括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顶侧和底侧均设置有定位布层,两个定位布层中位于上方的定位布层的顶侧设置有防水层,且两个定位布层中位于下方的定位布层的底侧设置有药棉层,所述药棉层的底侧设置有亲肤层,所述定位布层为聚酰胺纤维复合层,所述防水层为聚丙烯腈纤维复合层。优选的,所述药棉层为竹炭纤维复合层,所述亲肤层为蛋白质纤维复合层,避免伤口发生过敏反应。优选的,所述药棉层的厚度为0.08-0.1毫米,所述亲肤层的厚度为0.06-0.1毫米,方便向药棉层内填充抗菌药物。优选的,所述吸水层为木棉纤维复合层,所述吸水层内设有交叉设置的黏胶纤维丝,增加吸水层的抗拉伸和抗变形性能。优选的,所述吸水层的厚度为0.12-0.16毫米,使得整个布体更加绵软。本技术中,所述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通过以木棉纤维为主要原材料制成吸水层,并在吸水层内设置有交叉设置的黏胶纤维丝,提高吸水层的抗变形能力和吸水性能,方便吸收伤口排出的组织液;本技术中,所述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通过在吸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定位布层,使得吸水层更加稳定、不易变形,提高整个布体的抗延展性,防水层起到一定的防水、防尘和防菌作用,降低伤口受污染的概率,在药棉层的底侧设置有亲肤层,使得伤口不易发生过敏、过激反应,药棉层内填充的药物可对伤口起到杀菌作用;本技术设计合理,该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吸水、抗菌和抗变形效果,使用时伤口不易发生过敏反应,可满足医用的多种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水层、2定位布层、3防水层、4药棉层、5亲肤层、6黏胶纤维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包括吸水层1,吸水层1的顶侧和底侧均设置有定位布层2,两个定位布层2中位于上方的定位布层2的顶侧设置有防水层3,且两个定位布层2中位于下方的定位布层2的底侧设置有药棉层4,药棉层4的底侧设置有亲肤层5,定位布层2为聚酰胺纤维复合层,防水层3为聚丙烯腈纤维复合层。本技术中,药棉层4为竹炭纤维复合层,亲肤层5为蛋白质纤维复合层,避免伤口发生过敏反应。本技术中,药棉层4的厚度为0.08-0.1毫米,亲肤层5的厚度为0.06-0.1毫米,方便向药棉层4内填充抗菌药物。本技术中,吸水层1为木棉纤维复合层,吸水层1内设有交叉设置的黏胶纤维丝6,增加吸水层1的抗拉伸和抗变形性能。本技术中,吸水层1的厚度为0.12-0.16毫米,使得整个布体更加绵软。本技术中,以木棉纤维为主要原材料制成吸水层1,并在吸水层1内设置有交叉设置的黏胶纤维丝6,提高吸水层1的抗变形能力和吸水性能,方便吸收伤口排出的组织液,通过在吸水层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定位布层2,使得吸水层1更加稳定、不易变形,提高整个布体的抗延展性,防水层3起到一定的防水、防尘和防菌作用,降低伤口受污染的概率,在药棉层4的底侧设置有亲肤层5,使得伤口不易发生过敏、过激反应,药棉层4内填充的药物可对伤口起到杀菌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包括吸水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1)的顶侧和底侧均设置有定位布层(2),两个定位布层(2)中位于上方的定位布层(2)的顶侧设置有防水层(3),且两个定位布层(2)中位于下方的定位布层(2)的底侧设置有药棉层(4),所述药棉层(4)的底侧设置有亲肤层(5),所述定位布层(2)为聚酰胺纤维复合层,所述防水层(3)为聚丙烯腈纤维复合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包括吸水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1)的顶侧和底侧均设置有定位布层(2),两个定位布层(2)中位于上方的定位布层(2)的顶侧设置有防水层(3),且两个定位布层(2)中位于下方的定位布层(2)的底侧设置有药棉层(4),所述药棉层(4)的底侧设置有亲肤层(5),所述定位布层(2)为聚酰胺纤维复合层,所述防水层(3)为聚丙烯腈纤维复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功能性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棉层(4)为竹炭纤维复合层,所述亲肤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才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振泰不织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