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降噪隔音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84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降噪隔音面料,包括内层织物和外层织物;外层织物位于内层织物的外侧;内层织物为经编间隔织物,包括面层织物、底层织物以及连接面层织物和底层织物的间隔纱;面层织物由榨蚕丝纱线编织而成;底层织物由涤纶低弹丝编织而成;面层织物的面密度大于底层织物;间隔纱为竹原纤维纱线;外层织物为绉组织结构织物,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按1/3破斜纹的规律添加经组织点;外层织物的经纱为异形截面涤纶纱;外层织物的纬纱为亚麻纤维纱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作为帘布面料,采用内层织物和外层织物进行协同配合,降噪隔音性能好,透气性好,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降噪隔音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降噪隔音面料。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人们对面料性能日益提高的要求,近年来休闲面料已从传统性能较单一的纯棉制品向外观淡雅、手感柔软及服用性能俱佳的混纤面料方向发展。采用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进行多元混合,原料结构呈多元化,将各种纺织材料的优势充分发挥,即能够弥补单一纺织材料的缺陷,做到各种纺织材料的优势互补。人们对于面料不仅用在着装上,在家纺上也追求多功能化。家装环境的污染,以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奏的加快,居住环境越来越吵闹,人们都想在闹中取静。窗帘即作为装饰品也是必备品,起到阻挡光线的作用,但是想阻挡紫外线及外面的喧闹必须关上窗户,而关上窗户则空气又不能流通,所以普通面料的窗帘不能两全其美,因此需求一种既能透气又能有效起到降噪隔音效果的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降噪隔音面料,采用内层织物和外层织物复合,通过两者协同配合,解决了现有的面料降噪隔音效果差,透气性不理想,使用效果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降噪隔音面料,包括内层织物和外层织物;所述外层织物位于所述内层织物的外侧;所述内层织物为经编间隔织物,包括面层织物、底层织物以及连接所述面层织物和底层织物的间隔纱;所述面层织物由榨蚕丝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底层织物由涤纶低弹丝编织而成;所述面层织物的面密度大于所述底层织物;所述间隔纱为竹原纤维纱线;所述外层织物为绉组织结构织物,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按1/3破斜纹的规律添加经组织点;所述外层织物的经纱为异形截面涤纶纱;所述外层织物的纬纱为亚麻纤维纱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层织物和外层织物之间通过弹性纱进行缝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层织物的面密度为180-220g/m2,所述底层织物的面密度为90-120g/m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异形截面涤纶纱为三角形截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异形截面涤纶纱为83.3dtex,所述亚麻纤维纱线为55.6dtex。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层织物的经密为280-320根/10c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用于作为帘布面料,采用内层织物和外层织物进行协同配合,内层织物位于帘布的内侧,外层织物位于帘布的外侧,降噪隔音性能好,透气性好,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使用效果好。本技术采用编织结构,内部纤维间滞留有足够的空气,当声波在织物内进行传播时,声波与空气之间的粘滞力和摩擦力作用的产生使得声能逐渐转化为热能而逸散;同时,本技术采用榨蚕丝纱线、竹原纤维纱线和竹原纤维纱线等天然纤维,吸音降噪效果好;本技术外层织物采用绉组织结构织物,在织物表面产生颗粒状凹凸不平的绉效应,当声波入射到外层织物表面时,能够形成很好的反射效应,特别是异形截面涤纶纱能够增加声波的反射,同时涤纶纱具有高强度,耐热耐磨性能,而亚麻纤维纱线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抗菌性能和阻燃性能;本技术的内层织物采用经编间隔织物,面层织物结构紧密,底层织物结构疏松,声波较易从底层织物进入内层织物,而间隔纱采用竹原纤维纱线,竹原纤维表面密布有细微凹槽,具有一定的消声吸音效果,声波在底层织物和面层织物之间传播时,声波与空气和竹原纤维纱线发生摩擦作用,使声能逐渐逸散,声波接触到面层织物,面层织物将声波及时反射,进行不断地反射、摩擦,对声能进行逐渐损耗,起到降噪隔音的作用。此外,本技术的榨蚕丝纱线吸湿放湿效果好,榨蚕丝纱线吸湿后,通过竹原纤维纱线的毛细效应,能够将水汽快速逸散,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内层织物2.外层织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结合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降噪隔音面料,作为帘布面料,包括内层织物1和外层织物2。外层织物2位于内层织物1的外侧,内层织物1和外层织物2之间通过弹性纱进行缝合。内层织物1为经编间隔织物,包括面层织物、底层织物以及连接面层织物和底层织物的间隔纱。面层织物由榨蚕丝纱线编织而成。底层织物由涤纶低弹丝编织而成。面层织物的面密度大于底层织物;优选的,面层织物的面密度为180-220g/m2,底层织物的面密度为90-120g/m2。间隔纱为竹原纤维纱线。外层织物2为绉组织结构织物,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按1/3破斜纹的规律添加经组织点。外层织物2的经纱为异形截面涤纶纱;外层织物2的纬纱为亚麻纤维纱线。帘布从室内向室外方向,依次经过面层织物、底层织物、外层织物2。为了具有良好的声波反射效果,异形截面涤纶纱为三角形截面。为了使外层织物2具有适合的孔隙效果,异形截面涤纶纱为83.3dtex,亚麻纤维纱线为55.6dtex。外层织物2的经密为280-320根/10cm。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用于作为帘布面料,采用内层织物1和外层织物2进行协同配合,内层织物1位于帘布的内侧,外层织物2位于帘布的外侧,降噪隔音性能好,透气性好,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使用效果好。本技术采用编织结构,内部纤维间滞留有足够的空气,当声波在织物内进行传播时,声波与空气之间的粘滞力和摩擦力作用的产生使得声能逐渐转化为热能而逸散;同时,本技术采用榨蚕丝纱线、竹原纤维纱线和竹原纤维纱线等天然纤维,吸音降噪效果好;本技术外层织物2采用绉组织结构织物,在织物表面产生颗粒状凹凸不平的绉效应,当声波入射到外层织物2表面时,能够形成很好的反射效应,特别是异形截面涤纶纱能够增加声波的反射,同时涤纶纱具有高强度,耐热耐磨性能,而亚麻纤维纱线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抗菌性能和阻燃性能;本技术的内层织物1采用经编间隔织物,面层织物结构紧密,底层织物结构疏松,声波较易从底层织物进入内层织物1,而间隔纱采用竹原纤维纱线,竹原纤维表面密布有细微凹槽,具有一定的消声吸音效果,声波在底层织物和面层织物之间传播时,声波与空气和竹原纤维纱线发生摩擦作用,使声能逐渐逸散,声波接触到面层织物,面层织物将声波及时反射,进行不断地反射、摩擦,对声能进行逐渐损耗,起到降噪隔音的作用。此外,本技术的榨蚕丝纱线吸湿放湿效果好,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降噪隔音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织物和外层织物;所述外层织物位于所述内层织物的外侧;所述内层织物为经编间隔织物,包括面层织物、底层织物以及连接所述面层织物和底层织物的间隔纱;所述面层织物由榨蚕丝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底层织物由涤纶低弹丝编织而成;所述面层织物的面密度大于所述底层织物;所述间隔纱为竹原纤维纱线;所述外层织物为绉组织结构织物,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按1/3破斜纹的规律添加经组织点;所述外层织物的经纱为异形截面涤纶纱;所述外层织物的纬纱为亚麻纤维纱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降噪隔音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织物和外层织物;所述外层织物位于所述内层织物的外侧;所述内层织物为经编间隔织物,包括面层织物、底层织物以及连接所述面层织物和底层织物的间隔纱;所述面层织物由榨蚕丝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底层织物由涤纶低弹丝编织而成;所述面层织物的面密度大于所述底层织物;所述间隔纱为竹原纤维纱线;所述外层织物为绉组织结构织物,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按1/3破斜纹的规律添加经组织点;所述外层织物的经纱为异形截面涤纶纱;所述外层织物的纬纱为亚麻纤维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降噪隔音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织物和外层织物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小娟何龙郑丹丹韩倩邵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梵诺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