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704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实验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和装置,第一三通阀和油路B接通,接通后,滑油沿管路逆向流动,经油路,逆向回到油路A;经过三通阀,经过回油管路,回到油箱,油箱油又被油泵抽走循环,杂质颗粒就被滤器、滤器过滤;将这个联合体,放入管道内,用耐油纤维绳固定好;当液流从左面流过来,绝大部分液流就从导流片的缺口处进入,受到相邻导流片长处的阻挡,沿相邻导流片的抛物线曲面向另一端冲击,一直冲击到附着在管道壁和法兰连接处的杂质颗粒上,带走杂质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向冲油,使得杂质颗粒在管道中收到低频交变液流正面冲击,容易脱落后被液流带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实验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现有的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冲油采用低压的单向的冲油方法,是由于下面两个原因造成的,如下:1、柴油机自身滑油系统管径过于大,而且有许多油腔壁过于薄,而不能采用高压紊流冲油的模式。2、如果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提高压力等级设计,以便于实现紊流冲油,进而提高滑油管系清洁度,必将造成试验台建造成本过大。单向低压冲油,只能形成平流冲油,只能冲走面对液流的杂质颗粒,不能冲走背向液流的的杂质颗粒,而且液流对杂质颗粒的冲击方向角度太小、力度太弱。因此,现有试验台滑油系统冲油的单向清理杂质颗粒方法,存在杂质颗粒严重残留问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试验台滑油系统冲油的单向清理杂质颗粒方法,存在杂质颗粒严重残留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在滑油系统管道既定设计压力情况下,无法通过增加三倍以上压力的方式,产生液流紊流,从而提高滑油液流有效冲击力,来破坏杂质颗与系统内表面的粘结力。在滑油系统管道设计既定管径情况下,也无法通过增加两倍以上流量的方式,产生液流紊流,从而提高滑油液流有效冲击力,来破坏杂质颗与系统内表面的粘结力。还有相当一部分粘结在系统内表面的杂质颗粒,必须在交变载荷冲击下,才能脱落,从而被液流带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不提高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压力和流量情况下,利用其本身系统内的泵和管系,设法产生紊流,产生有效冲击力,来破坏杂质颗与系统内表面的粘结力,从而使得杂质颗粒脱落,最后被液流带走,达到经济、高效冲油,很有必要。试验台滑油系统和大中型柴油机连接,也可以对柴油机本体的滑油系统内杂质颗粒进行冲油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克服了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非常有效解决单向清理滑油系统杂质颗粒严重残留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第一三通阀和油路B接通,接通后,滑油沿管路逆向流动,经油路,逆向回到油路A;步骤二,经过三通阀,经过回油管路,回到油箱,油箱油又被油泵抽走循环,杂质颗粒就被滤器、滤器过滤;步骤三,将这个联合体,放入管道内,用耐油纤维绳固定好;当液流从左面流过来,绝大部分液流就从导流片的缺口处进入,受到相邻导流片长处的阻挡,沿相邻导流片的抛物线曲面向另一端冲击,一直冲击到附着在管道壁和法兰连接处的杂质颗粒上,带走杂质颗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的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的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装置,所述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装置设置有双向冲油结构和紊流冲油结构;双向冲油结构设置有油泵出口,油泵出口设置有出泵油路,出泵油路通过管道与截止阀连接,出泵油路与截止阀之间管路上设置有截止阀和三通阀;回油管路后端设置有三通阀件号,和回油管路件号。进一步,所述紊流冲油设置有钢棒,钢棒设置有固定环和耐油纤维绳,钢棒与抛物线导流片焊接。进一步,所述抛物线导流片为缺边型。进一步,所述抛物线导流片一反一正焊接在钢棒上,相邻两个抛物线导流片距离为液流管径的三分之一。进一步,所述,所述抛物线导流片数量有五、六个到数十个不等,导流片截面积为液流管径的四分之三大小。进一步,所述,所述钢棒长度由10厘米到1米不等。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向冲油,使得杂质颗粒在管道中收到低频交变液流正面冲击,容易脱落后被液流带走;同时本专利技术使用抛物线导流片,容易获得冲击力大的液流,从而增大对附着在管路内壁杂质颗粒的冲击。项目本专利技术方法装备现有方法比较结果冲油时间54小时300小时效率提高5.6倍劳动强度很小很强降低劳动强度冲油质量稳定不稳定,还出现反复质量好系统可靠性高低可靠性高造成柴油机“拉缸”无有不造成柴油机试验故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冲油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紊流冲油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抛物线导流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棒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环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三通阀;2、回油管路;3、出泵油管路;4、截止阀;5、第二三通阀;6、抛物线导流片;7、钢棒;8、固定环;9、耐油纤维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克服了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非常有效解决单向清理滑油系统杂质颗粒严重残留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清理大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内杂质颗粒作用,其冲击力强,且使用效率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1:第一三通阀和油路B接通,接通后,滑油沿管路逆向流动,经油路,逆向回到油路A。S102:经过三通阀,经过回油管路,回到油箱,油箱油又被油泵抽走循环,杂质颗粒就被滤器、滤器过滤。S103:将这个联合体,放入管道内,用耐油纤维绳固定好;当液流从左面流过来,绝大部分液流就从导流片的缺口处进入,受到相邻导流片长处的阻挡,沿相邻导流片的抛物线曲面向另一端冲击,一直冲击到附着在管道壁和法兰连接处的杂质颗粒上,带走杂质颗粒。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冲油结构包括:第一三通阀1、回油管路2、出泵油管路3、截止阀4、第二三通阀5。油泵出口设置有出泵油路3,出泵油路3通过管道与截止阀连接,出泵油路3与截止阀之间管路上设置有截止阀和三通阀;回油管路2前端设置有三通阀件号5。正向冲油就按照图所示冲油;反向冲油时,开启油泵,拧开件号4截止阀,将件号3和油路B接通,拧动件号5,将件号2和油路A接通。如图2所示,用过增加虚线部分管路,实现滑油系统管路,既能正向冲油,又能反向冲油。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紊流冲油结构包括:抛物线导流片6、钢棒7、固定环8、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第一三通阀和油路B接通,接通后,滑油沿管路逆向流动,经油路,逆向回到油路A;/n步骤二,经过三通阀,经过回油管路,回到油箱,油箱油又被油泵抽走循环,杂质颗粒就被滤器、滤器过滤;/n步骤三,将联合体,放入管道内,用耐油纤维绳固定好;当液流从左面流过来,绝大部分液流就从导流片的缺口处进入,受到相邻导流片长处的阻挡,沿相邻导流片的抛物线曲面向另一端冲击,一直冲击到附着在管道壁和法兰连接处的杂质颗粒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三通阀和油路B接通,接通后,滑油沿管路逆向流动,经油路,逆向回到油路A;
步骤二,经过三通阀,经过回油管路,回到油箱,油箱油又被油泵抽走循环,杂质颗粒就被滤器、滤器过滤;
步骤三,将联合体,放入管道内,用耐油纤维绳固定好;当液流从左面流过来,绝大部分液流就从导流片的缺口处进入,受到相邻导流片长处的阻挡,沿相邻导流片的抛物线曲面向另一端冲击,一直冲击到附着在管道壁和法兰连接处的杂质颗粒上。


2.一种实施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系统的冲油方法的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中型柴油机试验台滑油装置设置有双向冲油结构和紊流冲油结构;
双向冲油结构设置有油泵出口,油泵出口设置有出泵油路,出泵油路通过管道与截止阀连接,出泵油路与截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会元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