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顶平台定位工装
本技术涉及工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顶平台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驾驶汽车的车顶需要设置车顶平台,用于安装各种传感器等装置,对车顶平台的安装精度也较高。现有技术中,车顶平台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使用专用的三坐标测量仪进行定位,由于三坐标测量仪售价昂贵,导致这种安装方式的成本很高;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手工测量进行安装,这种安装方式效率地且精度差,容易导致安装的车顶平台质量不合格。可见,目前缺乏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精度高的车顶平台辅助安装设备,导致车顶平台的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平台定位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顶平台定位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车顶平台定位工装,用于定位车体上的车顶平台,车顶平台包括车顶基板、第一行李架和第二行李架,车顶平台定位工装包括:第一工装,第一工装上设有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均安装在第一定位部上;第一定位部用于与车体进行定位配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顶平台定位工装,用于定位车体上的车顶平台,所述车顶平台包括车顶基板(1)、第一行李架(2)和第二行李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平台定位工装包括:/n第一工装(4),所述第一工装(4)上设有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42)和第三定位部(43),所述第二定位部(42)和所述第三定位部(43)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部(41)上;所述第一定位部(41)用于与车体进行定位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工装(4)定位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二定位部(42)用于与所述车顶基板(1)进行定位配合,所述第三定位部(43)用于与所述第一行李架(2)进行定位配合,以通过所述第一工装(4)对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平台定位工装,用于定位车体上的车顶平台,所述车顶平台包括车顶基板(1)、第一行李架(2)和第二行李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平台定位工装包括:
第一工装(4),所述第一工装(4)上设有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42)和第三定位部(43),所述第二定位部(42)和所述第三定位部(43)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部(41)上;所述第一定位部(41)用于与车体进行定位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工装(4)定位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二定位部(42)用于与所述车顶基板(1)进行定位配合,所述第三定位部(43)用于与所述第一行李架(2)进行定位配合,以通过所述第一工装(4)对所述车顶基板(1)和所述第一行李架(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第二工装(5),所述第二工装(5)与所述第一工装(4)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工装(5)上设有连接部(51)和第四定位部(52),所述连接部(51)用于与所述车顶基板(1)进行定位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工装(5)定位在所述车顶基板(1)上;所述第四定位部(52)用于与所述第二行李架(3)进行定位配合,以通过所述第二工装(5)和所述第一工装(4)对所述第二行李架(3)和所述车顶基板(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平台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41)上设有卡接部(411),所述卡接部(411)用于卡接在所述车体的顶盖外板与前风挡玻璃的连接处的缝隙中,以使所述第一定位部(41)在第一预设方向上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平台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41)的一侧或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抵接部(412),所述抵接部(412)用于抵紧在所述车体的侧边梁上,以使所述第一定位部(41)在第二预设方向上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平台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基板(1)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42)上设有定位凸起(421),以通过使所述定位凸起(421)插入所述定位槽中使所述第二定位部(42)与所述车顶基板(1)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平台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42)上还设有第一凸出部(422),所述第一凸出部(422)用于抵靠在所述第一行李架(2)上,以对所述第一行李架(2)进行辅助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平台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4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彭军,楼天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