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45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10
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包括曲轴、压缩部和分隔部,所述压缩部和所述分隔部套设在所述曲轴上,所述压缩部至少为两个,所述分隔部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压缩部之间,所述曲轴内设置有中心油路,所述曲轴与所述分隔部相套设的一段为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中心油路相连通。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泵体组件,能够在压缩机吸气压力很低时,减少分隔部与压缩部之间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本申请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具有体积小、成本低、能效高等突出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空调、热泵等各种领域。经过实际使用发现,当在某些极限工况,压缩机吸气压力极低时,随冷媒进入压缩机压缩腔内的油液大幅降低,压缩机内运动部件因缺少油液润滑及冷却作用,运动件的温度急剧上升,极易造成隔板与滚子接触面发生磨损,损坏压缩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能够在压缩机吸气压力很低时,减少分隔部与压缩部之间的磨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曲轴、压缩部和分隔部,所述压缩部和所述分隔部套设在所述曲轴上,所述压缩部至少为两个,所述分隔部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压缩部之间,所述曲轴内设置有中心油路,所述曲轴与所述分隔部相套设的一段为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中心油路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曲轴上至少设置有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所述压缩部至少包括第一压缩部和第二压缩部,所述第一压缩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偏心部外,所述第二压缩部套设在所述第二偏心部外,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与所述第二偏心部之间,所述第一油孔沿所述曲轴的径向方向设置。优选地,所述曲轴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中心油路相连通的第二油孔、第三油孔,所述第三油孔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所述第二油孔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油孔的总面积为S1,所述第二油孔的总面积为S2,所述第三油孔的总面积为S3,S2与S3中较小的一个为Smin,0.196mm2≤S1≤Smin。优选地,所述第一油孔远离所述第二压缩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部的距离大于0mm。优选地,所述第一油孔靠近所述第二压缩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部的距离不小于2mm。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缩部位于所述第一油孔的下方,所述第二压缩部包括第二滚子,从所述第一油孔排出的油液能够流至所述第二滚子的顶面上。优选地,所述曲轴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一偏心部的中轴线共同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油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成不为零的角度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油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所成的夹角小于40°。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泵体组件,能够在压缩机吸气压力很低时,减少分隔部与压缩部之间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第一剖视图;图3为图1中A-A处的第二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曲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B处的剖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油孔的输送距离与压缩机运行频率、第一油孔位置的曲线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油孔直径与出油量间的曲线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油孔位置角度与隔板内圆面及滚子内圆面之间的径向距离之间的曲线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曲轴;11、中心油路;12、第一油孔;13、第二油孔;14、第三油孔;21、第一压缩部;22、第二压缩部;221、第二滚子;3、分隔部;θ、第一油孔位置角;L、隔板内圆面与滚子内圆面之间的径向距离。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曲轴1、压缩部和分隔部3,所述压缩部和所述分隔部3套设在所述曲轴1上,所述压缩部至少为两个,所述分隔部3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压缩部之间,所述曲轴1内设置有中心油路11,所述曲轴1与所述分隔部3相套设的一段为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油孔12,所述第一油孔12与所述中心油路11相连通,能够在压缩机吸气压力很低时,减少分隔部3与压缩部之间的磨损。进一步的,分隔部3为隔板,用于将两个压缩部分隔开。进一步的,压缩部为气缸组件,包括气缸和套接在曲轴1上并位于气缸内的滚子。进一步的,所述曲轴1与所述隔板相套设的一段为连接段,即连接段位于隔板的内圆内侧。进一步的,中心油路11能够将底部油池内的油液向上引流,第一油孔12与所述中心油路11相连通,能够将中心油路11中的油液导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孔12截面形状为圆形,因为该形状加工工艺性最好。当然,第一油孔12截面为方形、腰形或其他形式的形状时也能达到相同的润滑效果,只是加工工艺性稍差。所述曲轴1上至少设置有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所述压缩部至少包括第一压缩部21和第二压缩部22,所述第一压缩部21套设在所述第一偏心部外,所述第二压缩部22套设在所述第二偏心部外,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与所述第二偏心部之间,所述第一油孔12沿所述曲轴1的径向方向设置,能够保证流经第一油孔12的油液顺利导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压缩部的数量为两个,曲轴1上的偏心部的数量对应为两个,分隔部3位于第一压缩部21与第二压缩部22之间,用于将第一压缩部21与第二压缩部22隔开。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曲轴1竖向设置,分隔部3横向设置,第一油孔12横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缩部22和所述第二偏心部位于所述第一油孔12的下方,第一油孔12排出的油液能够落在第二压缩部22的顶部。具体的,所述第二压缩部22包括第二滚子221,从所述第一油孔12排出的油液能够流至所述第二滚子221的顶面上,以润滑隔板与滚子之间的配合面。所述曲轴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中心油路11相连通的第二油孔13、第三油孔14,所述第三油孔14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上,所述第二油孔13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二油孔13、第三油孔14,能够将中心油路11内的油液排至第一偏心部和第一偏心部的顶部,对第一压缩部21和第一偏心部进行润滑、冷却。在连接段上设置第一油孔12后,在某些运行频率或运行工况下将导致位于沿曲轴1轴线方向上方的第一油孔12和第二油孔13出油量减少,恶化相关运动部件的润滑状态,因此需对第一油孔12的面积S1的上限值进行限定。同时,为了能保证第一油孔12有充足的油液流出,以润滑隔板与滚子之间的配合面,还需对第一油孔12的面积S1的下限值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孔12为圆形。如图7所示,可看出第一油孔12直径与出油量间的关系。所述第一油孔12的总面积为S1,所述第二油孔13的总面积为S2,所述第三油孔14的总面积为S3,S2与S3中较小的一个为Smin,0.196mm2≤S1≤Smin。进一步的,当第二油孔13和第三油孔14分别为一个时,第一油孔12的面积小于等于第二油孔13与第三油孔14中的较小的一个。当第二油孔13和第三油孔14为多个时,第一油孔12的面积小于等于第二油孔13总面积与第三油孔14总面积中的较小的一个。为保证油液更顺畅地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1)、压缩部和分隔部(3),所述压缩部和所述分隔部(3)套设在所述曲轴(1)上,所述压缩部至少为两个,所述分隔部(3)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压缩部之间,所述曲轴(1)内设置有中心油路(11),所述曲轴(1)与所述分隔部(3)相套设的一段为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油孔(12),所述第一油孔(12)与所述中心油路(1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1)、压缩部和分隔部(3),所述压缩部和所述分隔部(3)套设在所述曲轴(1)上,所述压缩部至少为两个,所述分隔部(3)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压缩部之间,所述曲轴(1)内设置有中心油路(11),所述曲轴(1)与所述分隔部(3)相套设的一段为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油孔(12),所述第一油孔(12)与所述中心油路(1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1)上至少设置有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所述压缩部至少包括第一压缩部(21)和第二压缩部(22),所述第一压缩部(21)套设在所述第一偏心部外,所述第二压缩部(22)套设在所述第二偏心部外,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与所述第二偏心部之间,所述第一油孔(12)沿所述曲轴(1)的径向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中心油路(11)相连通的第二油孔(13)、第三油孔(14),所述第三油孔(14)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上,所述第二油孔(13)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孔(12)的总面积为S1,所述第二油孔(13)的总面积为S2,所述第三油孔(14)的总面积为S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艳军阙沛祯黄秦董辉向柳李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