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42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涉及光学镜片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撺棒,撺棒的底部顶接在三角支架的顶部中央,三角支架上设有三个衔接部分支,两个相连的衔接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三脚顶针可调节的安装在衔接部上,三脚顶针的底部顶接在夹具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撺棒顶接在三脚支架上,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使三脚支架将撺棒李均匀分解在三脚支架的三个点上,在三脚支架的衔接部外侧设置三脚顶针,通过同时调节三脚顶针的高度,方便同时带动夹具的高度以及夹具上的待操作镜片的高度,便于更好的操作和抛光,因此具有通用性强、效果良好、简单高效且经济实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片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
技术介绍
一般的光学镜片加工方式为成盘加工,其适用于较大且加工精度要求低的镜片。但是,随着光学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光学镜片越来越小,已经不适用于成盘加工了。尤其在球面镜和平面镜的光学镜片抛光领域,光学镜片加工中设备及模具加工精度会直接影响镜片的抛光品质与效率。市面上设备精度差异不大,需要提高抛光效率与品质,需要从模具设计着手。现有大部分厂家采用的模具基本是单片、三贴或多贴工艺进行加工,三贴或多贴工艺因为模具制造精度及模具制造成本问题,往往会导致整盘品质。例如面形和光洁度不一致。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制造并使用的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包括撺棒,所述撺棒的底部设有第一钨钢顶尖,所述第一钨钢顶尖顶套入三角支架顶部中央的第一钨钢垫上端,所述三角支架上设有三个衔接部分支,所述三角支架上相连的两个所述衔接部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衔接部上分别设有用于三脚顶针穿入的插孔,所述衔接部的侧边设有用于调节所述三脚顶针高度的调节螺钉,所述三脚顶针可调节的安装在所述衔接部上,所述三脚顶针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设有内针,所述内针的底部设有第二钨钢顶尖,所述第二钨钢顶尖顶套入夹具顶部中央第二钨钢垫上端,所述夹具的底部活动套接有待操作镜片。优选地,所述夹具内侧顶部设有垫片层,所述垫片层包括设在所述夹具上的所述第二钨钢垫,所述垫片层的下方粘结有贴料片,所述贴料片为带有抛光液的软质绒毛。优选地,所述夹具的底部设有套接口,所述套接口的直径比所述待操作镜片的直径大0.03-0.1mm。优选地,所述调节螺钉穿过所述衔接部的侧端面将内针压合在所述套管上固定。(3)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撺棒顶接在三脚支架上,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使三脚支架将撺棒李均匀分解在三脚支架的三个点上,在三脚支架的衔接部外侧设置三脚顶针,通过同时调节三脚顶针的高度,可以方便同时带动夹具的高度以及夹具上的待操作镜片的高度,便于更好的操作和抛光;本技术中三脚顶针可以使得三个夹具的压力相同,使三片产品在高速抛光的过程中能够均匀受力,从而使得抛光稳定,去除抛光厚度均匀,使得产品的面形稳定,品质性能好;综上,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三贴和多贴工艺加工光学镜片,设计简单、通用性强、效果优良、简单高效且经济实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撺棒,11-第一钨钢顶尖,2-三脚支架,21-衔接部,22-第一钨钢垫,3-夹具,31-垫片层,311-第二钨钢垫,32-贴料片,4-三脚顶针,41-内针,42-套管,411-第二钨钢顶尖,5-调节螺钉,6-待操作镜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包括撺棒1,所述撺棒1的底部设有第一钨钢顶尖11,所述第一钨钢顶尖11顶套入三角支架2顶部中央的第一钨钢垫22上端,所述三角支架2上设有三个衔接部21分支,所述三角支架2上相连的两个所述衔接部21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衔接部21上分别设有用于三脚顶针4穿入的插孔,所述衔接部21的侧边设有用于调节所述三脚顶针4高度的调节螺钉5,所述三脚顶针4可调节的安装在所述衔接部21上,所述三脚顶针4包括套管42,所述套管42的内部设有内针41,所述内针41的底部设有第二钨钢顶尖411,所述第二钨钢顶尖411顶套入夹具3顶部中央第二钨钢垫311上端,所述夹具3的底部活动套接有待操作镜片6;所述夹具3内侧顶部设有垫片层31,所述垫片层31包括设在所述夹具3上的所述第二钨钢垫311,所述垫片层31的下方粘结有贴料片32,所述贴料片32为带有抛光液的软质绒毛;所述夹具3的底部设有套接口,所述套接口的直径比所述待操作镜片6的直径大0.03-0.1mm;所述调节螺钉5穿过所述衔接部21的侧端面将内针41压合在所述套管42上固定。本技术上设有撺棒1,通过三脚支架2将撺棒1上的力均匀分布,将三脚支架2分出三个衔接部21,通过衔接部21将撺棒力均匀分布在三个衔接部21上,待操作镜片6套接在夹具3内,在具体制造过程中,要参考待操作镜片6外径大小而定,待操作镜片6小公差紧,待操作镜片6大公差松,因此夹具3的直径往往相比待操作镜片6大0.03-0.1mm之间,待操作镜片6通过夹具内部的贴料片32贴合,利用贴料片32上带有抛光液的软质绒毛和待操作镜片6中的吸引力吸住镜片(由于本技术主要用于轻质的球面镜和平面镜,因此不考虑重质的镜片抛光),从而进行镜片抛光操作;此外,通过调节螺钉5对三脚顶针4内的内针41进行松开和旋紧来调节内针41的高度(这部分属于现有技术),调节三脚顶针4的高度进而调节夹具3高度和待操作镜片6的高度,另外本技术中的撺棒1顶接在三脚支架2和三脚顶针4底部顶接在夹具3顶部的连接方式主要是利用钨钢顶尖顶接在钨钢垫上的技术,此也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展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包括撺棒(1),其特征在于:所述撺棒(1)的底部设有第一钨钢顶尖(11),所述第一钨钢顶尖(11)顶套入三角支架(2)顶部中央的第一钨钢垫(22)上端,所述三角支架(2)上设有三个衔接部(21)分支,所述三角支架(2)上相连的两个所述衔接部(21)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衔接部(21)上分别设有用于三脚顶针(4)穿入的插孔,所述衔接部(21)的侧边设有用于调节所述三脚顶针(4)高度的调节螺钉(5),所述三脚顶针(4)可调节的安装在所述衔接部(21)上,所述三脚顶针(4)包括套管(42),所述套管(42)的内部设有内针(41),所述内针(41)的底部设有第二钨钢顶尖(411),所述第二钨钢顶尖(411)顶套入夹具(3)顶部中央第二钨钢垫(311)上端,所述夹具(3)的底部活动套接有待操作镜片(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均匀受力的光学镜片高速抛光支架,包括撺棒(1),其特征在于:所述撺棒(1)的底部设有第一钨钢顶尖(11),所述第一钨钢顶尖(11)顶套入三角支架(2)顶部中央的第一钨钢垫(22)上端,所述三角支架(2)上设有三个衔接部(21)分支,所述三角支架(2)上相连的两个所述衔接部(21)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衔接部(21)上分别设有用于三脚顶针(4)穿入的插孔,所述衔接部(21)的侧边设有用于调节所述三脚顶针(4)高度的调节螺钉(5),所述三脚顶针(4)可调节的安装在所述衔接部(21)上,所述三脚顶针(4)包括套管(42),所述套管(42)的内部设有内针(41),所述内针(41)的底部设有第二钨钢顶尖(411),所述第二钨钢顶尖(411)顶套入夹具(3)顶部中央第二钨钢垫(311)上端,所述夹具(3)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金文叶敬辉
申请(专利权)人:腾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