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庆森专利>正文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65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旨在解决铸造件重量大,壁厚不均匀,组焊件易变形和分火盖偏离中心,装配工艺性稍差和火焰交叉的问题。它包括混气导管、分火盖支撑体、分火盖,分火盖和承插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一侧的分火盖支撑体连接成一体,构成分火帽,分火帽的承插座套接在混气导管的上端,分火盖支撑体设置以轴心为园点的平面夹角,在位于分火盖支承体外侧的分火帽的侧面上有缺损形成的轴向切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状稳定,制作工艺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避免多个混气导管组合件在同一燃烧平面上产生火焰交叉,适宜多个混气导管组合件组成燃气灶燃烧器,分火帽侧面上的缺损,为相邻混气导管组合件提供更多的火焰空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燃烧器的一种组成部件。
技术介绍
专利技术人林庆森在技术专利《燃气灶燃烧器》(专利号03215456.9)中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结构,其主体为由柱状混气导管、分火盖、支撑杆、燃气喷嘴和进气管组成的柱状组合体;专利技术人林庆森在技术专利《燃气灶燃烧器的升降结构》(专利号200320107324.2)中公开了另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相关的结构,其主体为由混气导管的外套管、分火盖、分火盖支撑体组成的外套管组合件、复位弹簧和内套管组成的伸缩式柱状组合体。上述技术方案以及衍生的其他技术方案中均包含由混气导管(或混气导管的外套管)、分火盖支撑体和分火盖构成的混气导管组合件。从分火盖支承体与分火盖和混气导管的连接状况划分,可分为整体铸造和组焊,其中整体铸造件重量大,壁厚不均匀,加工工序多;组焊件易产生变形和分火盖偏离混气导管中心;而混气导管组合件经整体铸造或组焊连接成形以后即不可再任意分开,在与燃气灶的其他部件组装时,装配工艺性稍差;当燃烧器包括多个混气导管组合件时,在同一燃烧平面上会产生火焰交叉,影响燃气的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形状稳定,装配灵活方便,燃烧性能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包括混气导管、分火盖支撑体、分火盖,分火盖和承插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一侧的分火盖支撑体连接成一体,构成分火帽,分火帽的承插座套接在混气导管的上端。分火盖支撑体设置有以轴心为园点的平面夹角,其数值等于360度除以混气导管组合件的个数。在位于分火盖支承体外侧的分火帽的侧面上有缺损形成的轴向切面。所述分火盖和承插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一侧的分火盖支撑体沿同一轴心线焊接在一起。所述分火帽,还可以是由包括分火盖、分火盖支撑体和承插座依次连接组成的哑铃形板件,分别将两端的分火盖和承插座在与分火盖支撑体的连接处相对折弯90度形成的一个整体。还可以在分火盖的上面设置顶柱。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火盖、分火盖支承体与承插座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分火帽,形状稳定,不易变形,制作工艺简单;混气导管可由金属管切割制成,加工方便,材料来源广;承插座与混气导管的上端采用插接,连接可靠,拆装方便;通过设置分火盖支撑体以轴心为园点的平面夹角,可调节火焰的扇面角度,避免多个混气导管组合件在同一燃烧平面上产生火焰交叉,适宜于用多个混气导管组合件组成燃气灶燃烧器;分火帽侧面上的缺损,可为相邻的混气导管组合件提供更多的火焰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图2中分火盖支撑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分火帽的另一俯视形状示意图。图5、图6、图7、图8分别是本技术中分火帽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图9为带有顶柱的混气导管组合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包括混气导管4,还包括由分火盖1、分火盖支撑体2和承插座3组成的分火帽。在分火帽中,分火盖1与下面的承插座3互相对应,轴心线重合,两者之间留有通气扁口,在一侧是将两者连为一个整体的分火盖支撑体2,分火盖支撑体2是如图3所示的扇形垫块,当燃气灶燃烧器中混气导管组合件的个数为3至6个时,其扇形面以轴心为园点的平面夹角为120度或90度或72度或60度,即360度的1/3、1/4、1/5、1/6。扇形垫块的厚度即是通气扁口的高度,分火盖1和承插座3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一侧的分火盖支撑体2沿同一轴心线焊接在一起,在位于分火盖支承体2外侧的分火帽的外园面上,有设置圆缺损形成的轴向切面。在分火帽承插座3内设有承插孔,混气导管4是一段金属管,它的上端插入分火帽承插座3的承插孔内,采用图中的轴肩结构轴向定位,也可以采用锥形结构承插定位。如图4中分火帽的另一俯视形状,分火盖和承插座也可以是其他与园类似或接近的形状。如图5、图6、图7所示的分火帽,分火盖5与下方的承插座7相对应,轴心线重合,两者之间留有通气扁口,在一侧是将两者连为一个整体的分火盖支撑体6,这种分火帽,是由包括分火盖5、分火盖支撑体6和承插座7依次连接组成的哑铃形板件,见图8,分别将两端的分火盖5和承插座7在与分火盖支撑体6的连接处相对折弯90度形成的整体,分火盖支撑体6是一段连接板,连接板以轴心为园点的平面夹角是由连接板的宽度和连接板至轴心线的距离所确定,连接板的高度即是通气扁口的高度。如图9所示的混气导管组合件,是在分火帽的上面设置顶柱8,用于调整火焰与炊具底面之间的距离。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平面夹角的角度值是理论数值,实际使用中允许有偏差。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包括混气导管、分火盖支撑体、分火盖,其特征在于分火盖和承插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一侧的分火盖支撑体连接成一体,构成分火帽,分火帽的承插座套接在混气导管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分火盖支撑体设置有以轴心为园点的平面夹角,其数值等于360度除以混气导管组合件的个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分火盖支承体外侧的分火帽的侧面上有缺损形成的轴向切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盖和承插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一侧的分火盖支撑体沿同一轴心线焊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帽,是由包括分火盖、分火盖支撑体和承插座依次连接组成的哑铃形板件,将两端的分火盖和承插座在与分火盖支撑体的连接处相对折弯90度形成的一个整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在分火盖的上面设置有顶柱。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旨在解决铸造件重量大,壁厚不均匀,组焊件易变形和分火盖偏离中心,装配工艺性稍差和火焰交叉的问题。它包括混气导管、分火盖支撑体、分火盖,分火盖和承插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一侧的分火盖支撑体连接成一体,构成分火帽,分火帽的承插座套接在混气导管的上端,分火盖支撑体设置以轴心为园点的平面夹角,在位于分火盖支承体外侧的分火帽的侧面上有缺损形成的轴向切面。本技术形状稳定,制作工艺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避免多个混气导管组合件在同一燃烧平面上产生火焰交叉,适宜多个混气导管组合件组成燃气灶燃烧器,分火帽侧面上的缺损,为相邻混气导管组合件提供更多的火焰空间。文档编号F23D14/34GK2791487SQ200520080880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林庆森 申请人:林庆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混气导管组合件,包括混气导管、分火盖支撑体、分火盖,其特征在于:分火盖和承插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一侧的分火盖支撑体连接成一体,构成分火帽,分火帽的承插座套接在混气导管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森
申请(专利权)人:林庆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