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49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13
一种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能够避免蓄电池封装体的上下方向尺寸的大型化且将盖构件牢固地固定于蓄电池壳体的底壁的下表面而构成冷却介质套。通过将盖构件固定于在蓄电池壳体的底壁设置的多个固定部,从而在蓄电池壳体的底壁的下表面和盖构件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冷却介质套。固定部处的蓄电池壳体的壁厚形成为比该固定部的周围的蓄电池壳体的壁厚大,固定部具备朝向蓄电池模块的下表面朝上鼓出的鼓出部,蓄电池模块的下表面具备朝上凹陷的凹部及朝下突出的凸部,鼓出部配置在与凹部对置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固定部的壁厚增加与鼓出部相应的量从而提高盖构件的固定强度且能够防止因设置了鼓出部所导致的蓄电池封装体的上下方向尺寸的增加。

Battery package of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其中,蓄电池壳体收容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的蓄电池模块,通过将盖构件固定于在所述蓄电池壳体的底壁设置的多个固定部,从而在所述蓄电池壳体的底壁的下表面和所述盖构件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对所述蓄电池模块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套,多个所述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冷却介质套的外侧。
技术介绍
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公知有如下的车辆蓄电池用的冷却装置:使在内部形成有多条冷却剂流路的板状的冷却剂线(冷却介质套)抵接于蓄电池的底面,利用夹紧要件隔着绝热要件将该冷却剂线固定于蓄电池的底面。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47815号公报另外,若利用螺栓从下方将板状的盖构件固定于在蓄电池壳体的底壁设置的固定部,在蓄电池壳体的底壁的下表面和盖构件的上表面之间构成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套,则能够将冷却介质套的部件个数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使蓄电池封装体的上下方向尺寸小型化。在该情况下,当为了防止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套泄漏而要将盖构件牢固地固定于蓄电池壳体的底壁时,必然会使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在该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中,蓄电池壳体(31)收容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37)的蓄电池模块(34),通过将盖构件(43)固定于在所述蓄电池壳体(31)的底壁(31a)设置的多个固定部(31b),从而在所述蓄电池壳体(31)的底壁(31a)的下表面和所述盖构件(43)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对所述蓄电池模块(34)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套(45),多个所述固定部(31b)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冷却介质套(45)的外侧,该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的特征在于,/n所述固定部(31b)处的所述蓄电池壳体(31)的壁厚形成为比该固定部(31b)的周围的所述蓄电池壳体(31)的壁厚大,所...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1 JP 2018-1923321.一种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在该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中,蓄电池壳体(31)收容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37)的蓄电池模块(34),通过将盖构件(43)固定于在所述蓄电池壳体(31)的底壁(31a)设置的多个固定部(31b),从而在所述蓄电池壳体(31)的底壁(31a)的下表面和所述盖构件(43)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对所述蓄电池模块(34)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套(45),多个所述固定部(31b)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冷却介质套(45)的外侧,该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31b)处的所述蓄电池壳体(31)的壁厚形成为比该固定部(31b)的周围的所述蓄电池壳体(31)的壁厚大,所述固定部(31b)具备朝向所述蓄电池模块(34)的下表面朝上鼓出的鼓出部(31c),所述蓄电池模块(34)的下表面具备朝上凹陷的凹部及朝下突出的凸部,所述鼓出部(31c)配置在与所述凹部对置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却介质套(45)的外部的偏离所述鼓出部(31c)的位置配置夹在所述蓄电池壳体(31)的底壁(31a)的上表面与所述蓄电池模块(34)的下表面之间的传热构件(46),所述传热构件(46)的上端的高度(H2)比所述鼓出部(31c)的上端的高度(H1)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模块(34)具备构成其下表面的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濑英贵东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