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05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包括底板、竖立在底板前面的前板和竖立在底板两侧的两块侧板,底板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与墙固定的三角支架,两块侧板分为长侧板和短侧板,前板的长度大于单块侧板的长度,少于两块侧板的总长度,前板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转角部,转角部设置有合页与两侧板铰接,前板与长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小于与短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使得折叠后短侧板水平地覆在长侧板上,前板通过左右两个不等宽的转角部与两块侧板铰接,使前板和两块侧板可折叠,折叠时,前板的前面向地面,长侧板覆在前板上,短侧板覆在长侧板上,折叠后短侧板的水平,多套装配前的挂壁金属框架能够叠放,方便储存和运输。

A foldable wall hanging metal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框架,特别涉及一种挂壁金属框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挂壁金属框架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三面或四面栏板,各栏板之间分体设置,安装时,先将底板水平地固定在墙上,再将各栏板竖直地固定在底板上,将各自分体的栏板固定在底板上较为麻烦,需要一个人立起栏板并扶着,另一个人上螺丝固定,有的挂壁金属架为了方便安装,栏板一体固定,但一体固定的栏板占据空间较多,又不能多层叠放,存放和运输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包括底板、竖立在所述底板前面的前板和竖立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两块侧板,所述底板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与墙固定的三角支架,两块侧板分为长侧板和短侧板,所述前板的长度大于单块侧板的长度,少于两块侧板的总长度,所述前板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转角部,所述转角部设置有合页与两侧板铰接,所述前板与所述长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小于与所述短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使得折叠后短侧板水平地覆在所述长侧板上。优选地,所述转角部以及两块侧板靠近所述转角部的一端均向框架内折弯形成抵触部,所述前板的抵触部和侧板的抵触部背离一定距离后相互平行形成避位部,所述合页装在前板的避位部和侧板的避位部之间,所述前板的抵触部和侧板的抵触部相抵作为铰接的外翻旋转极限。优选地,两块所述侧板的上下两端向内折弯形成支撑部,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部上螺丝与所述底板连接,与短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比与所述长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大一个支撑部的宽度。优选地,所述长侧板的后端向内折弯形成折叠支脚,所述折叠支脚的宽度等于所述合页的轴到所述转角部的距离加上与所述长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优选地,所述折叠支脚的底部向下延长形成长侧板插置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长侧板插置部相匹配的长侧板插置孔。优选地,所述前板的上端向内折边,所述折叠支脚的顶端相应地设置有折叠避空位。优选地,所述长侧板向内的一侧还设置有辅助支柱。优选地,所述短侧板向内的一侧焊接有辅助支脚,所述辅助支脚的下端设置有短侧板插置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短侧板插置部相匹配的短侧板插置孔,所述辅助支脚靠近所述转角部。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前端在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段圆柱,所述前板的底端在左右两侧设置有钩住所述圆柱的弧槽,所述弧槽半包围所述圆柱,所述弧槽在整个金属框架的竖直投影之内。优选地,所述三角支架固定在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后部,所述三角支架的最顶端不高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最后端与所述底板的后端相平,所述三角支架的高度不超过两侧板折叠在前板上后总厚度的两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挂壁金属框架其前板通过左右两个不等宽的转角部与两块侧板铰接,使前板和两块侧板可折叠,折叠时,前板的前面向地面,长侧板覆在前板上,短侧板覆在长侧板上,与长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小于与短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使得折叠后短侧板的水平,多套装配前的挂壁金属框架能够叠放,方便储存和运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隐藏底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底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之二;图7是本技术一套折叠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多套叠放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一种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包括底板1、竖立在所述底板1前面的前板2和竖立在所述底板1两侧的两块侧板,所述底板1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与墙固定的三角支架11,两块侧板分为长侧板3和短侧板4,所述前板2的长度大于单块侧板的长度,少于两块侧板的总长度,所述前板2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转角部21,所述转角部21设置有合页6与两侧板铰接,所述前板2与所述长侧板3铰接的转角部宽度小于与所述短侧板4铰接的转角部宽度,使得折叠后短侧板4水平地覆在所述长侧板3上。两个转角部21的宽度差等于长侧板3和短侧板4的长度差,展开时,金属框架的两个侧面就能长度相等。现有技术中的挂壁金属框架各栏板之间分体设置,安装时,先将底板水平地固定在墙上,再将各栏板竖直地固定在底板上,将各自分体的栏板固定在底板上较为麻烦,需要一个人立起栏板并扶着,另一个人上螺丝固定,如果这些挂壁金属框架是装在高处的,就需要两个人爬上高处,十分麻烦。本技术的挂壁金属框架可折叠,安装时先将底板固定连接在墙上,再在底板上展开前板和侧板,展开后的前板和侧板不需要人扶着就能立起,一个人就能安装。折叠时,前板的前面向地面,长侧板覆在前板上,短侧板覆在长侧板上,与长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小于与短侧板铰接的转角部宽度,使得折叠后短侧板的水平。转角部21以及两块侧板靠近所述转角部21的一端均向框架内折弯形成抵触部7,抵触部7与前板2平行,前板1的抵触部和侧板的抵触部背离一定距离后相互平行形成避位部71,合页6装在前板1的避位部和侧板的避位部之间,避位的距离等于合页6单片的厚度,所述前板1的抵触部和侧板的抵触部相抵作为铰接的向外翻旋转极限,前板和侧板展开折叠后,侧板外翻至极限后与前板2垂直。长侧板3的后端向内折弯形成折叠支脚31,所述折叠支脚31的宽度等于所述合页6的轴到所述转角部21的距离加上与所述长侧板3铰接的转角部宽度,且。前板2向地面折叠该金属框架后,长侧板3上的抵触部7上升的高度正是等于合页6的轴到转角部21的距离,这样设置在折叠后就能够保证长侧板3覆在前板2上时,长侧板3的顶面水平。如同现有技术,两块所述侧板的上下两端向内折弯形成支撑部5,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部5上螺丝与所述底板1连接,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技术中只有短侧板4的后端折弯的宽度与侧板上下两端折弯的宽度相同,长侧板3的后端折弯的宽度如上文描述。另外,本技术中,与短侧板4铰接的转角部宽度比与所述长侧板3铰接的转角部宽度大一个支撑部5的宽度,折叠时,短侧板4覆在长侧板3上,即短侧板4上、下、后三边的折弯竖直立在折叠后的长侧板顶面,两边合页6转过90°后立起的高度相等,如此设置折叠后短侧板4的顶面就能水平,这样短侧板4上又可以继续叠放。参照图4和图5,折叠支脚31的底部向下延长形成长侧板插置部31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长侧板插置部311相匹配的长侧板插置孔13。底板1的前端在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段圆柱12,所述前板2的底端在左右两侧设置有钩住所述圆柱12的弧槽22,所述弧槽22半包围所述圆柱12,所述弧槽22在整个金属框架的竖直投影之内。安装时,将弧槽22钩入圆柱12和底板1之间的空隙,然后展开前板2和侧板的折叠,使前板转过一定角度后将长侧板插置部311插入长侧板插置孔13,此时前板2和长侧板3已经被初步固定在底板1上,然后将长侧板3和短侧板4的支撑部5通过螺丝与底板1连接就能完整固定整个金属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包括底板(1)、竖立在所述底板(1)前面的前板(2)和竖立在所述底板(1)两侧的两块侧板,所述底板(1)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与墙固定的三角支架(11),其特征在于两块侧板分为长侧板(3)和短侧板(4),所述前板(2)的长度大于单块侧板的长度,少于两块侧板的总长度,所述前板(2)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转角部(21),所述转角部(21)设置有合页(6)与两侧板铰接,所述前板(2)与所述长侧板(3)铰接的转角部宽度小于与所述短侧板(4)铰接的转角部宽度,使得折叠后短侧板(4)水平地覆在所述长侧板(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包括底板(1)、竖立在所述底板(1)前面的前板(2)和竖立在所述底板(1)两侧的两块侧板,所述底板(1)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与墙固定的三角支架(11),其特征在于两块侧板分为长侧板(3)和短侧板(4),所述前板(2)的长度大于单块侧板的长度,少于两块侧板的总长度,所述前板(2)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转角部(21),所述转角部(21)设置有合页(6)与两侧板铰接,所述前板(2)与所述长侧板(3)铰接的转角部宽度小于与所述短侧板(4)铰接的转角部宽度,使得折叠后短侧板(4)水平地覆在所述长侧板(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部(21)以及两块侧板靠近所述转角部(21)的一端均向框架内折弯形成抵触部(7),所述前板(1)的抵触部和侧板的抵触部背离一定距离后相互平行形成避位部(71),所述合页(6)装在前板(1)的避位部和侧板的避位部之间,所述前板(1)的抵触部和侧板的抵触部相抵作为铰接的外翻旋转极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侧板的上下两端向内折弯形成支撑部(5),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部(5)上螺丝与所述底板(1)连接,与短侧板(4)铰接的转角部宽度比与所述长侧板(3)铰接的转角部宽度大一个支撑部(5)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挂壁金属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侧板(3)的后端向内折弯形成折叠支脚(31),所述折叠支脚(31)的宽度等于所述合页(6)的轴到所述转角部(21)的距离加上与所述长侧板(3)铰接的转角部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燕冰汤文文潘用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晟茂金属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